徐蘭蘭
摘 要:小學時期的語文學習不應只拘泥于課堂,而應該開啟課外教學的大門,引領小學生來到課堂以外的廣闊空間,從參與體驗活動方面入手,在日常生活事件中感知隱藏于生活中的語文,以活動形式開展語文教育能夠優化教育的成效。
關鍵詞:課外活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每一個孩子都有喜歡玩的個性,所以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聯系生活實際,將以往古板的教學形式逐步轉變為以孩子為基礎的素質教育,注重教學形式的多樣性,重視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廣泛開展各類課外娛樂活動,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積極開展各類競賽活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開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規定是為課堂教學提供保證,所以在進行活動時一定要與課堂教學的進度相匹配,以這樣的方式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根據學科的特殊性質整合一些有競爭力的比賽活動,如征文比賽、寫作比賽、閱讀比賽等。如果在教學中學生錯別字現象和基礎知識掌握不健全的情況相當嚴重,老師可以在學習完每個教學單元后組織學生開展識字游戲或進行詞匯單詞的聽寫或朗讀,增強競爭過程中的趣味性,以此來改變以往簡單重復的枯燥記憶,這樣既激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在設計語文競賽時,為了滿足學生的喜好,可以針對不同方面舉辦多種活動。比如,可以為喜歡寫作的學生舉辦寫作比賽,并將參賽部分的優秀作品公開在學校的板報欄或者校園網上,讓全校學生一同對這些優秀作文進行投票,并以投票的結果來評判最終名次。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寫作的創造能力,又能提高他們對文字的賞析、評判能力。此外,學校還可以每學年舉辦兩次校園演講大賽,擬定一個固定的話題,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確立一個觀點和角度,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設計演講題目并進行演講,小學語文教學一般都有閱讀的質量,從目前的情況看,朗讀質量普遍不高,教師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小組比賽,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并讓學生在游戲中相互競爭,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的朗讀能力就會得到有效提升。
二、合理安排實踐體驗活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僅要做好課內的讀、寫、背等工作,同時還需注重感悟。無論是對文章進行理解還是自行創作文章都需要學生對生活形成獨立的看法,懂得對文字、對生活進行感悟。為了鍛煉小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師可以在完成基本授課任務之后,再以課本為依據給小學生安排一些實踐活動。比如,學到《慈母情懷》這篇課文時,為了令學生懂得體會父母的苦心與辛勞、懂得體諒父母,教師可以叮囑學生周末時代替母親做一天家務,感受居家工作的辛苦。幫助母親做家務之后,學生可以將體會寫成一篇日記,記錄自己內心的感受。又如,學到五年級上冊《青山處處埋忠骨》時,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當地的烈士陵園掃墓,感受革命先烈的浩然氣節,學習先烈忠良正直的品格,并將掃墓的見聞或者感受寫成文章。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深入社區,對老紅軍進行拜訪和慰問,聽老紅軍給小學生講述革命年代的故事,以此使小學生可以對過往的戰爭歲月進行想象與追思。
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的課外生活難免單調乏味,對于外界事物的了解僅僅存在于表象,這樣非常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學生積累課外的知識。學生的課外知識積累不足,那么,在寫作文的過程當中就不會有足夠素材,寫出來的作文經常是胡亂模仿、不切實際的故事,沒有表述自己的真情實感,缺少真正的感受和體會。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了解生活中的真實感受,避免千篇一律的寫作。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得到改善,生活經驗就會增加,這樣學生就可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身最真實的感受。
三、結合教學需求開展主題活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以僅僅依靠課上40分鐘的時間和空間,在少許內容的教學與放置環節,老師往往缺乏足夠的教育空間來實施全部的教育教學理念,難以獲得較滿意的成效。對于這種情況,筆者認為首先要關聯教學實質,在課外設置相應的中心活動,設立眾多的活動情境,幫助學生強化對教育內容的解析。例如,在教學《春蠶》這一課內容后,為了加深教育,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培養學生那顆感恩的心。教師可以在學生中展開“感恩爸爸媽媽、感恩兄弟、感恩同學”的主題活動,需要學生仔細回想、認真思考與爸爸媽媽、兄弟、同學在一起學習的點點滴滴,尋找感恩的閃光點,在班級活動中相互溝通、了解,為學生營造濃厚的情感氣氛,在與大家緊緊相連的日子感知中提升思想教育的效果。這樣的活動不只豐厚了活動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并且使學生接受了一次較為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四、結合小學生喜好開展活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為什么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外活動,關鍵是為了調動和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可以快速又高效地掌握語文教學內容。所以在設計和開發活動中,應該充分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活動。比如,現在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時就可以把這個元素融入活動中。如進行一場作文比賽,作文題目以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為主線,讓學生自己創編一段相關的內容。如此不但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當然,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不同學生的喜好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設計活動時要對學生有全面的了解,并注意避免分歧,使所有學生都能接受所設計的喜好活動。此外,還要注意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的差異,合理設計相應的課堂活動。
五、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小學生的心理年齡都很小,都很天真,對于一些事物的愛好都有很大的傾向性,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能夠根據每一個小學生的喜好展開各類趣味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各類豐富的課外興趣活動,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使學生能夠體現自己學習的優勢,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建立不同的群體,如朗誦組、作文組、書法組、板報組,根據不同的學生分配到自己合適的組別,這樣既可以鞏固知識,又能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
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是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教師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體驗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訂學科教學計劃,根據教學內容開展各類課外活動,只有不斷進行思考和實踐,才能更加有效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才能讓小學生愛上語文學習,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良波.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 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4.
[2]陳曉春.淺議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J.新課程(教研版),2009.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