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小豐
摘 要: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引起足夠重視。小學生處于成長過程中十分關鍵的階段,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促進小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入分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優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對每個學生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小學教育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的發展。同時,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階段,各方面的能力尚未形成,這個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文化教育一樣,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當前的小學教學實踐中,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小學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匱乏,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當前大多數小學都將教育的重點集中在文化知識教學方面,一切教學活動也都以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為主要目的,并未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夠重視。另外,絕大多數小學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程度不夠,也未在教學過程中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導致小學生嚴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有的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數也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授課老師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儲備,一味進行“灌輸式”教學,缺少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教學效果難以達到相應的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單一,無法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
在當前的小學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多數都采用非常傳統的教學方式,小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和學習文化知識一樣,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課堂教學節奏完全由老師掌控,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另外,老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學內容完全按照大綱要求原文照搬,根本沒有考慮小學生的成長特點。眾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與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相適應,符合學生的成長規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遺憾的是,當前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師并未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教學內容基本都不符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并且由于單一枯燥的教學形式,很容易使小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對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具有隨意性
對于小學生來講,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識文化教育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小學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過程中也非常隨意,起不到相應的教學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老師沒有進行有效的教學規劃設計和課前準備工作,課堂教學內容完全照搬教材內容,并且缺乏對小學生的了解,絕大多數情況下,教學內容根本不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提升小學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以學生為中心
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和老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不斷探索和運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的設計也應該重點圍繞這兩方面展開。傳統的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形式單一,很難起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因此,老師應該有意識地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針對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點,對課程進行二次開發,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另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進傳統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盡量讓小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及時發現和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特點,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一個抽象和無形的概念,但是對于小學生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學生來說,心理教育基本就是一個模糊的詞匯,對于心理教育,小學生也沒有明確的認知。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小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小學生了解心理健康對于成長的重要意義,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從而樹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有針對性地培養良好心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首先讓小學生學會自我控制的意識,比如說,小學生在參加一個比較重要的考試時,可能就會因為過度緊張而出現大腦空白、手腳發抖等情況,這將嚴重制約小學生正常水平的發揮,從而影響考試成績。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老師就應該及時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并且在輔導過程中讓小學生掌握平復緊張情緒的技巧,掌握控制緊張情緒的方法。通過這樣的過程,小學生就會逐漸學會并掌握情緒控制的方法,這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將起到非常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提高心理健康老師的整體素質,革新教育理念
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老師的教學素質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對教學效果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質量,應該重點提升教師的素質。老師應該首先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引起足夠重視,把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貫徹到日常教學中,同時,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背景下,老師應該革新傳統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從而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實現教育效果最大化。
為了提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學校應該對教師的教育素質引起足夠重視,可以對小學老師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訓,讓所有小學教師都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因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心理老師的任務,而是所有小學教育工作者都重點關注的,只有這樣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教育的全過程中,從而在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中都能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對于有條件的學校,還應該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用優厚的條件吸引心理健康教育專業人才,從而增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
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除了進行專門的教育以外,還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質。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具體來說,老師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如果文章內容涉及愛國主義的相關知識,老師就可以帶學生深入分析文章,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對學生進行文章背景知識的介紹,讓小學生了解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把握文章的寫作環境,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再比如,老師還可以利用一些表現勵志、積極向上精神的文章,引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小學生在了解文章主旨的情況下,適當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將文章中的偉大科學家、經典的勵志人物等作為學習的榜樣,因為這些先進人物的事跡和勵志故事就是最好的教材,從而培養小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也將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老師在音樂課堂上,可以以音樂為教育載體,對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具體來說,在小學生學習或者欣賞具有愛國情懷的歌曲時,老師就可以適時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習青春勵志歌曲時,老師就可以以音樂為切入點,使小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心態,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四)引導小學生及時擺脫消極的心理狀態
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階段,心智還未完全成熟,所以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各種情緒很容易從外部表現出來。因此,老師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小學生情緒的變化,及時幫助小學生擺脫消極的情緒,形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情緒相對來講很不穩定,遇到高興的事情就會喜形于色,手舞足蹈,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會垂頭喪氣,一蹶不振,所以老師很容易從小學生的外在表現及時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狀態。在教學過程中,當老師發現學生的心理狀態不好時,就應該及時向小學生了解情況,弄清楚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而對小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使小學生及時擺脫不良情緒。
除此之外,老師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應該引導小學生將自己的心事傾訴出來,傾訴的對象可以是自己的老師、家長以及同學,只要將心事說出來,消極的情緒就會有所緩解,傾訴對象也可以及時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的心態。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文化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老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并運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針對小學生的成長特點進行心理課程的優化設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參考文獻:
[1]袁傳文.淺議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和方法[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
[2]林維晨,童正花.將陽光灑向童年: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
[3]姚葉紅.金色童年從健康的心理開始:品德與生活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的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
[4]李艷新.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淺談小學教學中創建數學健康課堂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
[5]王越.為學生打開心靈的一扇窗:淺談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