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麗麗
摘 要: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結合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探討了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將語言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培養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收獲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提高語言技能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思維;語感
小學英語課程的開設,不僅讓孩子從小就能多掌握一門語言,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其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鑒于此,教師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小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巧用圖片資源,引發學生思維積極性
小學生思維能力處于發展階段,學習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實物、圖片、動畫等形象事物來增強語言學習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加速學生對語言的掌握和理解。教學掛圖是教材的重要資源,形象生動,且與教學內容密切聯系。將教學掛圖有效應用于英語教學中,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及想象力,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與事物建立直接的聯系,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英語語音語感,訓練發散思維
發散思維又稱輻射思維,是指個體根據已有知識經驗從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進行的不拘泥于一個途徑的思考,多渠道、全方位地探尋新的多樣性的方法和開放式思維方式。發散思維在創新思維中占重要地位,發散思維提出者吉爾福特說:“正是在發散思維中,我們看到了創造性思維最明顯的標志?!苯虒W實踐告訴我們,重視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知識爆炸”時代的需要。教師應從聽、說、讀、寫中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學生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的英語語感習慣。
小學英語以訓練學生多聽、多讀為主。輸入越多,語言掌握得越好,運用也就越自如。交際語言愈快,語言表達愈流暢。講得愈多,語言表達流暢性愈高。在聽的方面,除用英語組織教學多為學生提供聽的機會外,課堂上還要充分利用錄音機進行模仿,培養語感。根據小學生英語知識面窄,思維起點低等特點,我精心設計問題,有意識地安排于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以全方位的思想來進行思考,訓練其思維的靈活性。
三、開展啟發性游戲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思維
學生要學好英語這門學科,不僅需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還要有深入學習的興趣。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而言,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生成感受新知的愉悅,產生思考和提升的渴望。如低年級英語教學中,我們就可以以游戲的方法開展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表現自我,在表達中提升英語的聽說能力,形成一定的英語學習思考和動力。如“ My family”一課的學習重點是認識家庭成員的英語單詞及讀法,會用句型“This is...”向別人介紹家庭成員,我們可以先讓學生理解story的內容,在學生能夠準確掌握常見家庭成員的英語單詞的讀法之后,我們可以開展游戲活動來訓練學生的口語和表達時的思維,可隨機舉出家庭成員的頭像讓學生快速搶答;可以讓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互問互答。當然,因為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比較多,我們可把brother和sister換成grandpa和grandma等讓學生操練。然后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表演,讓他帶著Mike的頭飾來介紹Mike的家庭成員,這樣,我們的學生在不斷的富有創意的學習活動中就能愉快地掌握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也能形成活學活用的意識。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發音和口語表達能力。
當然,我們的課堂要以學生主體性學習為主,我們可以在課堂學習中創設情景,讓學生在新的情景中思考和運用。如“Asking the way”主體內容學習之后,我們在鞏固句式、單詞,檢查學生的語言運用和英語思維的時候就可將教室布置成街道和建筑物,讓孩子們自己去設計,然后在全班開展問路活動。如此富有啟發性的游戲、表演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引導他們自己去思考、創新,并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能力。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離開思維英語學習將寸步難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課堂進行,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力求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讓學生不斷地運用英語,思考如何運用英語,訓練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激發學生的跳躍思維,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和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還要給學生留足自由發揮的空間,啟發學生的求異思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組織出不一樣的句子,培養英語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春蕾.培養英語新思維提高教學效果[J].中國校外教育,2014(2).
[2]江霞.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思維訓練[J].新課程,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