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需要學生結合自身的要求,更需要教師的幫助,教師要多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機會,學生應該積極地配合。教師可以從四個方面入手,包括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成功體驗等等,通過在教學中多年的摸索和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這些都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實現了教師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成長,讓學生對學習英語形成濃厚的興趣。對于學生來說,他們遲早要接觸社會,走向社會,那么讓學生及早認識社會的需要,可以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的緊迫性。這樣,學生明確了這樣一個學習目標,就會加強自己對英語學習的能力,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應該積極地發展思維,積極地創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很多的趣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學會因人而異,從不同的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教師力求從多方面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一直是促進學生學習成績提高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英語學習也是一樣。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很多教者也不難發現,在教學英語的過程中,如果講實際生活中比較常用的單詞,及在我們身邊用得也比較多的詞組時,就算是平時不怎么愛學習的同學也都回跟著記憶寫記錄。比如教師在講到單詞“hair”(意思是頭發)的時候,很自然地聯想到了單詞“air”(意思是空氣),有想到了單詞“airplay”(飛樂,一種播放器的名稱)等等,在講這些的時候,學生都極有興致的給記了下來,只要學生能記下來,他們會無意識的記住了這些單詞,而且也能體會到,英語其實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是有很大的關聯的,了解到這些,學生 會不知不覺地產生對英語學習的渴望和學習動機。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聽寫的時候,教師也能體現出材料的趣味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選擇的材料也要盡可能地貼近剛剛學過的知識內容,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進行一次鞏固和練習,又可以從另一個方面來對知識進行補充。更重要的是,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二、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愛因斯坦說過的至理名言。“興趣”是一種認識傾向,這種傾向帶有感情色彩。“興趣”也是一種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最活躍。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有興趣的存在,才能使學生積極地去探尋知識,主動去學習。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經常地給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作業,要求他們課下充分地去查找材料,為下一節課做準備。等到下一節課的時候,讓學生將查到的資料站在講臺上,講給全班學生聽,讓他們體會做老師的感覺。這種方法,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去學習,學生現在缺少的也正是這種自學能力。對于學生英語聽力方面的訓練,很多地方都是實行第一節課按照正常的教學進度進行,第二節課就要播放一些經典的英語片。這樣一方面,觀看經典的外語原聲影片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理解聽力內容。這樣的做法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喜歡,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語感和學習興趣。
三、教師要經常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體現對學生的關懷與關愛
實踐證明,只有對學生倍加關愛、關心的老師,才能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進而喜歡教師所教的學科,愿意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內容。這些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以一種精神飽滿、幽默熱情的狀態投入到教學之中,學生在課堂上也會表現得很活躍,對學習也會產生相應的熱情。因此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之中,課堂的學習氛圍愉悅,課堂教學效率也會有所提高。相反的,教師在課堂上如果呈現出一種沉悶壓抑的不良狀態,學生聽課也會顯得枯燥無味,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學中教師所表現出這兩種情況,課堂的氛圍也呈現出不同效果。因此,教師在走進教室授課的時候,要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現在的教育中提倡的是一種新型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不再是表情嚴肅,在課堂上一板一眼的講授者,而是要具有一種親和力,甚至和學生之間可以成為朋友。要因材施教不要習慣性地批評學生,而是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多給學生肯定、鼓勵和自信。課堂上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一旦有學生回答問題,答案如果顯示正確,教師一定要及時地給出肯定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果學生回答問題不正確,教師也不要急于給予否定,教師要拿出耐心與愛心,對學生進行引導,不要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對于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可以從教學的方方面面進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上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有的時候會使學生的情緒特別高漲,課堂容易出現紀律的混亂,不容易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一定要控制好課堂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