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曉
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鎮中心完小 云南麗江 674100
以多媒體為基礎的信息技術有力地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表現手法和表現方式,為輔助、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說,多媒體在課堂的出現,就像一把火燃燒起了孩子們的熱情,調動起了他們的積極性,思維的火花也隨之迸發出來。可見,多媒體手段極具優勢和魅力。
正確讀寫拼音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再讓他們天天生硬地學、死板地記,會難以吸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會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教學效果肯定不佳。在這種情形之下,若運用多媒體來激活拼音教學,就能使枯燥的拼音學習趣味橫生,吸引學生邁進拼音的門檻。
多媒體技術綜合了視聽與計算機的優勢,可以將圖文、聲音和視頻并用,產生活潑、生動的效果,把學生帶入寬松、愉快的環境中,使枯燥的識字變得形象而生動。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二冊)《識字8》這一課時,文中出現了一對形近字“情”、“晴”、“清”“睛”和“請”,對于這樣音相同、形相近、而義不同的形近字,小學生容易混淆。因為他們用字不分語言環境,不管字義,隨便就用。那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和區分呢?多媒體的采用則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在教學中,教師先播放了字義的動畫,然后轉起識字大轉盤,用閃亮的顏色標出表義的偏旁。看,采用了多媒體動畫后,孩子們領悟得真快啊!最后,為了鞏固這些形近字,讓學生能結合語言環境來說說如何用字。教師設問:“小朋友們,這些字娃娃啊,各自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瞧,我們來認識一下。”說著,電腦上立即出現了相應詞語。先讓學生們讀了幾遍后,教師又說:“可是,它們只找到了朋友,卻找不到家了。瞧,這幾個句子就是它們的家(出示句子)。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幫個忙,把它們送回家啊?”話音剛落,孩子們就興奮極了,小手一個比一個舉得高,嘴里還不停地喊著:“我來幫助它們。”他們個個躍躍欲試。當學生找得對時,詞語娃娃會乖乖地回家(放到句子中),并甜甜地說道:“謝謝。”當學生找得不對時,詞語娃娃就不想回家(不能回到句子中),并不高興地說:“這不是我的家。”孩子們又繼續找起來,直到找到為止。在這樣的游戲鞏固識字中,孩子們能不開心嗎?這一切可都是多媒體所帶來的魅力。因為正是它的出現,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潛力,還激起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更使他們在玩中體驗到了識字的無窮樂趣,從而學得主動、快樂。
蘇教版新課標教材中很多關于童話寓言和自然景觀的閱讀文章,面對這類課文,要讓那些低年級的小朋友來領會其中所要講述的知識與奧秘是較困難的。雖說課文也配有相關內容的插圖,可插圖畢竟是靜止的,無法真正解決問題。而多媒體是一種高度視覺化的信息傳遞工具,它圖像逼真,色彩鮮艷,具有動畫功能,還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能以直觀、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的優點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從而解決課文中的重、難點。
口語交際是人類交流中使用最多、最廣的信息交流手段。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靈活巧妙地設計多媒體課件,創設直觀的、內涵豐富的、易激發學生觀察想象和說話興趣的口語交際情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在教學《春天在哪里》這一堂口語交際課時,教師首先激情導入:“小朋友們,喜歡春天嗎?春天可美了。那美麗的春天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充滿歡樂與生機的季節。去尋找她吧!”說完,教師馬上借助課件,采用動畫效果,將一幅幅由春柳、桃花、小草、鴨子、青蛙等組成的春光圖展示給學生看,并隨即配以《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讓學生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感受大自然帶給他們的歡樂。以此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觸發他們的靈感,使他們能找到話題,有話可說。的確,課件展示一結束,孩子們紛紛舉手,爭著想告訴老師,他們找到了春天。“老師,春天我找到了。瞧,春風吹醒了沉睡的大地,小草綠了,花兒紅了。”“老師,我也找到春天了。我看見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鳥兒也在唱著動聽的歌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課堂氣氛活躍極了。是啊,巧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使口語交際有了豐富的內容,拓展了說話的廣闊天地,使學生產生了想說的愿望,并說得有聲有色。
總之,多媒體技術有著無法抗拒的魅力,它的運用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優化,也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增強,個性得到張揚,學習思路不斷開拓,學習效率不斷提高。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使之適應教育并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1]何士靈.論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3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