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武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廣西來賓 546199
校企共建下的大學生創業管理與創業素質教育
鄧 武
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廣西來賓 546199
大學生作為我國的年輕高級知識人群,有著較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相較于其他高級知識份子所欠缺的創造力,是符合在我國十三五規劃的創業主要人群。但因為大學生這個群體社會實踐經驗與能力的欠缺,與創業的成功要素所矛盾,導致大部分大學生創業在初期就自行夭折,使大學生創業成為了國家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在十三五規劃中,也針對這個現象有著相應的論述,給大學生創業這個創業過程帶來了眾多的機遇與挑戰,大學生創業也將在這些機遇和挑戰中走向新的高度。
校企共建;創業管理;創業素質;教育
大學生創業是指大學生中的創業者在校學習期間或畢業離校之時發現機會、整合各種資源獨立開創或參與開創新企業,提供新產品或新服務,最終實現自身創業目的的一系列活動。實施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素質已成為高校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組建創業團隊
在校大學生創業團隊人際上、技術背景上的交集是他們走到一起創業的條件,這種交集又不具有穩固性,因此創業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大學生創業團隊建設的常見問題。因為創業團隊基于良好的人際關系組建,很多制度的東西沒有引起重視,因此雖然團隊中有表面的工作分工,但缺乏明確的懲戒措施,一些制度要么缺失,要么執行不力,流于形式。這也是團隊成員間容易引發矛盾沖突的一個重要根源。
(二)制定創業計劃
創業教育從國外一些發達國家興起,其主要方式之一是每年在大學舉行“校園創業計劃競賽”。美國是較早在學校中進行創業教育的國家,目前其創業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日本從1998年起在小學開始實施“就業與創業教育”。我國的創業教育伴隨著創業活動的開展而逐步推開,自1999年清華大學舉辦首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以來,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深入人心,舉辦創業計劃競賽已成為中國高校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制定一個完整的創業計劃需要投入相當多的精力,當你選定了創業目標與確定創業的動機之后,并在資金、人脈、市場等各方面的條件都已準備妥當或已經累積了相當實力,這時候,就必須提出一份完整的創業計劃書,創業計劃書是整個創業過程的靈魂,在這份白紙黑字的計劃書中,主要詳細記載一切創業的內容,包括創業的種類、資金規劃、階段目標、財務預估、行銷策略、可能風險評估、內部管理規劃等,在創業的過程中,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實施創業過程控制
創業過程與一般人們所說的創業不同,創業通常是事件,創業過程則是從創業意愿開始,到創業轉換為管理為止。創業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一是建立組織前的風險事業形成期,重點是風險事業形成的條件及條件的創造,創業活動主要表現為企業家的個體行為;二是建立組織后的風險事業作業期,該時期的重點是開發和實施風險事業戰略,創業活動主要為創業企業的組織行為。根據創業活動是否表現為行動,創業過程分為前創業活動階段和創業活動階段,前者主要指概念開發,如機會捕捉、可行性分析等;后者主要指風險事業開拓和組織建設。前創業活動階段和創業活動階段之間存在一個觸發事件,如失業、辭職等。隨著組織越來越成熟,組織也越來越獨立,逐漸不再依賴于創始團隊,組織職能開始重復,組織最終從創業期過渡到管理期。
(一)創業環境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
營造寬松的創業教育環境和良好的社會創業氛圍是開展創業教育和培養創業人才的適宜氣候和肥沃土壤。因此,打造自由、寬松、和諧的創業氛圍和環境是大學生創業的基本前提,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影響十分重大。高校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業是個管理的過程,是個組織資源的過程。既有與外界打交道的規則,也有嚴謹的知識體系。創業是個邊緣性的學問,涉及人力資源、市場營銷、技術戰略戰術、組織管理等,其涉及企業發展與建設的各方面。調查顯示,只有不到四成的創業者認為自己擁有創業所需要的技能和經驗,可見通過創業教育和實踐積累提高創業問題亟待解決。
(二)社會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要促進創業,就必然要求創業環境的優化,而創業環境的優化,就必然要求制度創新以消除一切不利于創業的體制障礙。
1.樹立正確的創業觀
由于創業過程涉及到財富的創造、眾多的交易和巨大的風險,所以我們特別強調“三觀”:財富觀、信用觀和成功觀。目前,這“三觀”卻成為制約我國創業行為的不利因素。在我國,儒家的安貧樂道、清心寡欲等思想至今還在束縛著很多人的頭腦。社會的興奮點常常集中在如何對他人的財富的分割上,很少有人對創造財富保持興趣。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往往鄙視實業而青睞官場。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較晚,加之有關制度建設滯后,人們的商業信用意識比較薄弱,加之部分政府部門公信力的降低,使得創業的風險加大,創業的交易成本激增。勝者王侯敗者寇的思想嚴重阻塞人們的耳目,大學生的壓力陡增。
2.加強和完善制度建設
要滿足創業的激勵條件,必須要求有適當的制度安排保證創業的收益和相對降低創業的成本。因此,要以轉變政府職能為中心,加強和完善制度建設,理順政企關系、政社關系、政市關系,縮小審批范圍,簡化審批程序;放寬企業的市場準入,變審批制為注冊制,降低注冊資金的底線,取消對創業者的身份、戶籍、所有制等的限制;拓寬創業的融資渠道,積極發展地方資本市場;盡可能減輕創業企業的稅費負擔,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費;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政府還需出臺更多的鼓勵政策,相關組織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學生創業以實質支持,鼓勵學生自主創業。
3.加快創業服務體系的建設
通過組織開展創業培訓、開業指導、政策咨詢、項目論證和跟蹤服務等“一條龍”服務,搭建畢業生自主創業“綠色通道”。積極開展創業培訓服務,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業培訓;開展創業信息咨詢服務,通過創業服務網絡和創業咨詢服務熱線,為大學生提供創業項目、創業資金、創業導師、創業資源、創業政策等咨詢服務;做好創業人才服務,為大學生提供人才推薦、派遣、交流、素質測評、人事檔案代理等服務;加強創業信用服務,著手建設全國大學生信用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建立信用檔案、提供信用記錄、開展信用培訓;普及創業法律服務,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方面的法律知識培訓和法律援助。切實加大對大學生創業工作服務的力度,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
[1]李敏義.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M].中國高等教育,2002.
[2]李慧波.團隊精神[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7.
[3]張玲,王富明.淺談大學生自主創業[J].黨史文苑,2007(22):77-78.
本文為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基金項目《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企共建大學生創業園的研究》(編號:LZSZ2015B001)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