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本紅
安徽省肥西中學 安徽合肥 231200
如何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素養
鄭本紅
安徽省肥西中學 安徽合肥 231200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核心素養將學生視為生命個體,關注學生個體成長所必需的素養能力,將學生成長的“歷時性”狀態與教育教學的“共時性”狀態結合在一起,體現教育教學活動系統性與過程性的統一。本文結合教學實踐以核心素養中的“區域認知”環節為例,就如何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素養進行分析。
核心素養;區域認知;地理圖表
時下各學科提出了“核心素養”,但是具體到各學科又不能泛泛而論。地理是綜合性人文學科,其學科核心素養即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構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不但要體現人文性,更要注重追求學科特點。也就是需要結合實際學情,整合歷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指導學生把握生活時空、人地關系,著力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促進綜合思維的發展,提升社會實踐能力。鑒于此,我們結合一線教學實際以核心素養中的“區域認知”環節為例,談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區域認知是地理學基本的認知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對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特點、問題進行分析、解釋、預測的方法和能力。學生掌握區域認知方法,就能夠形成從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現象的意識與習慣,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等方式,來認識區域特征和區域人地關系問題,形成因地制宜進行區域開發的觀念。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呢?我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地圖既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內容,又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地圖的類型相當豐富,既有傳統的紙質地圖,又有現代的電子地圖。引導學生把握地圖的“三要素”,且能從地圖中獲取、整理和運用信息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是地理教育的主體任務之一。也就是說,地理課程中的識圖、繪圖、用圖能力的培養是地理素養的關鍵所在。
一是地理課堂上要求學生左圖右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看地圖冊,把課本與地圖冊有機結合起來。
二是多讓學生看圖,加深印象。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多在學生面前展示地理掛圖,或在黑板上多畫地理簡圖,或利用多媒體展示地理圖表,讓學生多看圖,在圖表上找出某些所學的地理事物,歸納地理規律,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三是繪圖,提高學生繪圖能力。當學生腦海中對某些圖有一定了解之后,可以嘗試著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圖,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繪圖,讓學生相互對比找到不足之處,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達到對各種知識更加穩固地掌握。如讓學生繪制我國主要山脈分布圖,繪制河流水系圖,省區輪廓圖,地形等高線圖,光照圖,地形剖面圖,洋流分布圖,氣壓帶風帶圖等。
很多地理題目都盡可能地將課本中的知識點放在各類圖形上去考查學生,要求學生理解與掌握,不要憑空去記、去背,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圖與文之間的轉換。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地理圖表應進行細致地講解,讓學生明確圖表反映的地理知識或地理規律,并運用地理術語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圖文轉化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圖與圖之間的轉換能力,如剖面圖轉換為平面圖、平面圖轉換成立體圖、局部圖轉換成整體圖、表格轉換成曲線圖、扇形圖與柱狀圖的轉換等。
地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區域地理要教會學生空間定位的方法,如重要經緯線定位、特殊地物定位、地形輪廓定位。自然地理要注重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如有關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的運動的圖示分析問題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
首先初步空間定位,基本掌握讀圖能力;再通過經緯線貫穿定位,教師只能抓住一些重要的經緯線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在講課中不時提醒學生看圖,并指導看圖的方法;最后提高學生的空間定位能力。在前幾步中,學生已經對中國地圖有了很深的映像,在心中已經有了中國地圖,現在就是提高的時候了,教師通過利用我校地理專用實驗室(中國地形圖也可以),先讓學生身臨其境,去親自感受中國地形模型,教師在旁邊不時提出中國的一些主要地形區讓學生去找,去看,去感受,引導學生對地形特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分析地圖,使學生逐漸掌握中國地形圖的讀圖技巧,提高中國地形圖空間定位能力。
講授新課練讀圖,課堂提問練用圖,課堂練習練繪圖,課外作業練填圖。如講洋流時,先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分布圖,再讓學生在圖中找規律并回答問題,再讓學生繪制洋流分布圖,并在空白圖中填繪洋流名稱。
總之,掌握地圖是學好和運用地理知識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學生能做到經常讀圖、填圖、用圖、繪圖,就會逐步掌握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學習地理會變得輕松而有滋味。
[1]李紅.高中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與培養策略[J].教育探索,2016年05期
[2]樊杰.地理學的綜合性與區域發展的集成研究[J].地理學報,2004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