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明學
宜章縣笆籬鎮學校中心小學 湖南郴州 424223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湯明學
宜章縣笆籬鎮學校中心小學 湖南郴州 424223
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抽象的、枯燥的、繁瑣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另現在網絡發達,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從而導致學生厭學情緒嚴重,成績下降。如何才能提高小學數學成績呢?
興趣;人格魅力;創設情境導入;生活故事融入;巧創開放環節
日本學者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達爾文小時候是一個“平庸的孩子”,但他對大自然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以極大的熱情去野外學習和搜集標本,以至后來成為著名的生物學家,可見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先導。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抽象的、枯燥的、繁瑣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其實不然,對于天真聰明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文化知識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認為關鍵在于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也是在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淺見:
“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為楷模”。這句教育名言充分說明了在構成教育力的諸因素中,師德是教育力的主要因素。教師的人格對于青少年學生心靈的成長和人格的形成無疑具有深刻的影響,這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以及任何獎懲制度都無法代替的。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精神和人格起著培育、引導、感染和促進作用。
教師的人格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是因為它有直接示范性的特點。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被學生觀察著、仿效著。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完美的化身。正像人們所說“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教出什么樣的學生”。數學教師的解題思路、解題格式、解題方法、解題步驟無時無刻影響著學生,而這種影響又都在“無聲勝有聲”、“潤物細無聲”中,是在教師的感染、潛移默化之中滲透的,所以,在數學教師的榜樣作用下自然而然學生的解題思路、解題格式、解題方法、解題步驟與教師一樣。就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的:“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有人在研究中發現,喜歡某位教師的小學生有80%想成為像這位教師一樣的人。我平時愛好籃球,球技也還行,每天下午喜歡打打球。我班一位數學成績很差的學生天天站在旁邊看,一段時間后,發現這位學生上課比以前認真了,成績也慢慢上來了。跟他聊天時,他說開始喜歡看你打球,然后慢慢喜歡上你的數學課。所以,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喜歡的人,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激勵學生學業的發展。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智力開發的原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激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是至關重要的。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并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創設情境導入
良好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過程充滿感情色彩。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心理體驗。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而學到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無限的熱愛,迸發出驚人的學習熱情,達到全力以赴,廢寢忘食,甚至創造出奇跡,若無興趣的學習,卻是一個包袱,一見苦差事,難以繼續下去。如講“圓”的概念時,若問學生;你的自行車車輪是什么形狀?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圓形,若問;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形呢?做成別的形狀不行嗎?比方說,做三角形,四邊形等。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議論紛紛。又問:那就做成橢圓吧?這時學生們議論開了,這樣的車子前進時,一會兒高,一會兒低。教師進一步問:為什么做成圓形就不會有這種現象呢?讓學生回想實際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并討論,最終找到答案:因為圓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相等,這樣,以學生所熟悉的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促進了學生的智力活動,在這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度顯著增強。
(二)精心設計動手實踐
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法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采用不同的教法,若是呆板,單調的呈現教材,只能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在數學教學中,引入數學實驗,讓學生以研究的方式參與,包括發現探索在內的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體會到通過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大多數的學生回答是肯定的。這時,教師拿出三根木棒進行演示,當學生看到不能組成三角形時,感到很奇怪,這時,教師再演示把最長的木棒適當的截去一截,與另兩根木棒組成一個三角形,然后教師啟發學生自己動手用木棒尋找三條邊的長度存在著一個怎樣的關系才能構成一個三角形,這種教法既促使學生探索,又能將思維引向深處,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生活故事融入
愛因斯坦認為,教育應當使所有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這里所說的禮物就是學生樂于接受需求的知識,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在課堂上怎樣讓學生快樂地去學習呢?有些內容學習起來確實有些難度,如果單憑教師直接講解學生不僅聽得枯燥無味,而且難以理解,這樣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如果在課堂上適當的利用背景故事進行教學就不同了。它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還能激發學習興趣,創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最終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下面我把自己在數學教學中怎樣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過程中作個簡單的闡述。例如:以前我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有以下一個片斷:
屏幕動畫先后出示熊大,熊二。
師:請看屏幕——森林里,來了有兩位老朋友,是誰呢?
生:熊大,熊二。
師:他們想跟我們班的同學進行一次叢林大探險。可是在出發之前他倆碰到一點小麻煩。
接著屏幕出示一個蘋果。誰來幫幫他們分的同樣多。怎么分公平?
師:一半該用什么數來表示呢?……
師:嗯,同學們真棒,現在探險正式開始。
吉吉國王帶來了一個大西瓜,現在要分給他們三個,怎么分才公平?要分幾份呢?用什么數來表示呢?……
又比如,在學習100以內二位數加減二位數中,我讓一部分學生當作售貨員,一部分學生當作買東西的顧客,讓他們從實際出發,從一買一賣中得到樂趣,更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更讓學生們懂得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四)巧創開放環節
“開放性”的課堂教學環境的研究,主要是如何創設一種開放型的課堂教學空間,開放型的課堂師生關系和開放型的課堂教學氣氛。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應用題》時,先向學生提出下列問題;“植樹節如果學校要我們六(1)班和六(2)班同學種360棵樹苗,你們想一想按怎樣的比例分配,兩班各應種多少棵?”這時許多同學先想到的是平均分,老師提出平均分就是兩班所種棵數的比是幾比幾?學生答:“按1:l分配”。接著又有許多同學提出:按兩班人數的比來分配,也有提出按2:1、5:4、3:2……來分配。一下子說出不同的比,而大部分同學都考慮自己的班多種一些。在這種情境的創設之下,學生對比的認識又一次得到深化,同時在說比的過程中又反映了學生的不同思想。接著說:那好吧!既然同學們有不同的分配,那就按你自己的分配方法,計算出我們兩個班所種的棵數。可見,這種教法非常巧妙地創設了開放性的引入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能從自己的不同想法中自覺地進入了新知的探索。
(五)藝術設計練習
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例如: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女生有多少人?(變換劃線部分的條件,并保持結果不變)。引導學生思考后,說出條件有:1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4:5;2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5:4;3男生是女生人數的1倍;4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少;5男生比女生人數多;6男生占全班人數的;7女生人數的占全班人數的。通過這樣的變換條件的訓練,有利于揭示知識間滲透和遷移,有利于增強學生數量關系間的轉化能力,不但深化了學生所學知識,而且給人以新鮮感,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學習數學是一項艱苦而又細致的勞動。學習的直接興趣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學生在刻苦學習,認真鉆研的學習活動中得到發展升華的。一個懶于學習,不愿思考的學生,是很難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條件,讓學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發表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善于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豐富想象,開拓思維。這樣,對升華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是開拓學生思維能力,升華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因此,教師可采用同桌、小組、全班等討論形式,組織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開放式的討論,讓學生思維的火花互相觸發,交流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概括。利用這個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鉆研某些問題的更高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還要想方設法使興趣持久。因為小學生的興趣既不穩定,又不長久。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意念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發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這種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學生興趣的源泉。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點點鼓勵,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揚,都是他成功的標志,他都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時學生的興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會濃厚、持久。
綜上所述,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關鍵在于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過讓學生進行“爭吵”,在爭論中提出問題,開拓思維能力升華興趣。在表揚、鼓勵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