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勇
田東縣朔良鎮初級中學 廣西百色 531500
情感教育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黃志勇
田東縣朔良鎮初級中學 廣西百色 531500
所謂英語情感教學,就是指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英國教育心理學家鮑門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就如一個演員在舞臺上,通過聲音、衣著、體態、語言以及靜默來表演,傳播或接收信息。蘇聯教育家馬卡連也說過:“教育技巧也表現在教師用聲調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師不能沒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好教師。”可見情感在信息表達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現代教育思想主張“以人為本”,英語教學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技能培養、思想教育和文化傳播的同時,實行情感教育已成共識。“以人為本”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相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激發和利用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積極情感因素,增強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主動性和目的性,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情感素質。通過情感教育可實現英語教學中的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展。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起點,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的直接動力。對于大多數沒有英語基礎、生活中也很少接觸英語的中學生而言,學習英語有二難:一是開口難、二是入門難。要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并保持這種興趣,就需要教師用自己真誠的情感去感染他們。
(一)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
教師平時的一聲問候、甚至關懷的一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就會大大縮短,學生感到教師的親切,就會對英語學習產生動力。
(二)教師還要多鼓勵、少指責
英語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課堂上師生交流頻繁,教師舉手投足都會傳遞某種情感信息。教師上課時應充滿激情,心理學家的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中給予學生肯定、贊揚和鼓勵,學生在得到鼓勵后,會激起對老師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產生上進的信心和決心,這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因此,動輒訓斥學生,對學生妄下斷語是目光短淺的表現。而能夠從別人認為的差生身上找到閃光點,才是教師智慧的表現。為此,不僅在學生正確回答完畢問題之后給予“good!excellent!”之類的肯定,還設置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問題,以調動“暫時后進生”的積極性,以致不產生“被遺忘的角落”。
(三)教師要用良好的形象影響學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崇高的敬業精神、文雅的行為舉止、端莊的氣質、得體的衣著,這些要素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為良好的形象受到學生的喜歡,他們就會喜歡這門課程。
(四)教師要巧用幽默的語言
良好的幽默語言具有快速彌漫性和情感感染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幽默教學風格會給學習課堂帶來生氣和寬松的氛圍。教師運用幽默的語言和生動有趣的語言講授知識,可以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教學過程本身的幽默、享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
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提高教學質量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融洽的師生關系會讓學生把他們對英語教師的好感轉化成對英語的熱愛和興趣。教師的愛心能給學生良性的暗示。
教育心理學認為,暗示和受暗示最能刺激大腦的潛能。教學實踐經驗也表明,教師的欣賞和寬容會使學生產生有意或無意的情感傾向,令學生下意識地向教師期待的方向發展自己,并對教師產生期待和親近之情。
教育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只要有成功的決心和信心,就會產生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自己向著目標奮斗。因此,教師應把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放在首位,而情感教育可以幫助教師實現這個目標。
首先,要成立合作小組,加強合作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團結合作,相互學習,每個人既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要對小組的團體負責,共同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實現小組目標。這樣,小組內每個人都會成為小組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每個人的潛力都能得到認可,由此學生就會有一種被重視、被需要和被尊重的感覺,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強。
其次,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去接近、了解學生的愛好和興趣,多和學生談心,要多用禮貌用語和鼓勵的語氣去表揚他們的進步,因為獲得別人的肯定和贊美是學生共同的心理需要。在課堂上唱英文歌,表演英語小對話,用簡單的英語做游戲,競賽等方式,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相信自己的能力,讓他們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與信任。由此可見,情感教育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學英語教師應當多用情感教學法,以積極的情感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真正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