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我在營銷行業做了16年,做我們這個行業是非常不容易的。就說過去這十幾年有多少變化?傳播渠道、技術更新、創意形式、媒介形式,各種各樣的變化都在發生。營銷人員其實蠻辛苦的,因為要不斷學習,要重新掌握一些變化。
但是商業的本質是從來沒有變化的。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不管是電商還是傳統渠道,它無外乎是創造了更多的社會分工和決策,讓消費者知道了更多更好的產品,不斷推動社會進步。
而營銷傳播的藝術就是把商業冷冰冰的東西,變成一個有溫度的、有情感的、有文化的東西,這樣消費者才能接受。所以這兩者結合起來,我覺得用一句話概括:“商業在老,藝術在新。”
我覺得營銷很難分哪個階段,因為有些東西是變化的,有些東西是永遠不變的。價值觀是什么意思?我們知道,以不變應萬變才是制勝之道。所以,不管外在怎么變化,我認為不變的還是內在的東西。
以前如果說營銷,人們更關注的是大眾傳播推廣,就像我們現在衡量營銷傳播的價值,很多時候看你的廣告位有多大,你的點擊率有多高。但今天我想問一下,大家可能知道我們現在很多品牌是有知名度的,但是真正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品牌有多少?我們是不是能夠更多地衡量:你的品牌所倡導的理念和價值,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位置有多少?
因為今天,我們已經到了一個無可回避的消費升級的時代。所以,真正能夠用心的東西,才是永恒存在的東西。
最近我在讀一些哲學方面的書,大家都知道弗洛姆有一本書很好,叫《To Have or to Be》,我覺得可以很好地概括和形容我們今天的消費升級和消費者的訴求。To Have是一種占有,就是過去在經濟發展快速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的價值是通過我們所擁有的東西來衡量的。就像品牌一開始,品牌價值更多的是它占有多強。但實際上,今天我們已經到了to Be,就是自然存在的時代。也就是——消費者不需要用品牌標榜自己,而是希望通過品牌更多地表達自己——這樣一個自然而然的時代。
不變的是價值觀,是內在的東西,變化的是外在的東西。
今天,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它是一種to Be而不是to Have。以前,我們衡量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品牌價值占據非常重要的份量,品牌價值可能跟你的品牌知名度、所擁有的市場份額相關。但是今天,品牌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是通過品牌所能表達出的用戶社會資產來衡量的。對于品牌來說,品牌主不應該說這個品牌是我所獨有的,更多的是應該具有一種號召力和開放性。也就是說,有非常清晰的品牌主張和品牌價值,然后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不斷豐富和完善你的品牌理念和價值。所以今天很多品牌都開始做內容。其實內容創建的背后是品牌應該擁有更多的自己的文化資產和觀點、態度,有更多的思想和精神層面的東西在里面。
當然,做價值觀營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要堅持,不能嘩眾取寵,不能急功近利,而且還要有舍得的精神。舍得舍得,不舍不得。因為我們已經進入到一個從大眾傳播到精準營銷的時代。也就是說,你的品牌有影響力、有號召力、有價值觀,但是你想做一個所有人都接受的東西,已經越來越難。那么你只能說:我打動一部分人,因為品牌不再是一個大眾的標簽。價值觀營銷層面一定是差異化的,一定是能夠深度吸引一部分人的。所以我們需要從規模經濟到范圍經濟,尋求更好的結合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