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利斌
摘 要:我國的偏遠山區群眾對金融知識的了解還很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脫貧致富的速度。人民銀行要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組織所轄商業銀行設身處地地為老百姓著想,利用各種手段宣傳金融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盡快走向致富之路。文章以山西省屯留縣為例,對偏遠山區群眾金融知識普及狀況進行了調查分析。
關鍵詞:偏遠山區 農民群眾 金融知識 普及 調查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140-01
為進一步了解偏遠山區農村金融知識普及狀況,提升農民對金融知識的了解,2016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屯留縣支行對轄內3個偏遠鄉鎮的12個偏遠村莊的農民群眾進行了農村金融知識普及情況專項調查。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發放抽樣調查問卷、發放宣傳資料和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0份,收回有效問卷600份,收回率達85.71%。調查對象按性別劃分,男性190位,占比31.67%,女性410位,占比68.33%;按年齡劃分,20歲以下32位,占比5.33%,20~30歲242位,占比40.33%,30~40歲132位,占比22%,40~50歲163位,占比27.17%,50歲以上30位,占比5%;按職業劃分,農民360位,占比60%,個體戶120位,占比20%,打工29位,占比4.83%,其他91位,占比15.17%。樣本基本覆蓋了偏遠山區群眾各年齡段、各種職業的成年人群。
二、金融知識普及現狀
1.對金融知識的了解存在局限性。從調查的情況看,群眾對金融知識的了解主要源于朋友介紹、銀行宣傳,渠道較窄,辦理業務仍以存款為主,對股票、基金等方式還了解較少、陌生。
2.對銀行風險防范意識較差。調查中,60%的農民表示存折沒加密,或者存折和銀行卡的密碼為自己或家人的生日,而且銀行卡和身份證在一起保管的占40%,一旦丟失,自己的存款將面臨較大的風險。而在對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情況進行調查時,一點都不了解的人員占25%,聽說過的占35%,了解但不知道任何法律法規的占38%,表示了解而且知道一些法律法規的不到2%。
3.金融業務辦理主要集中在農商銀行。由于農商行或農村信用社在基層網點多,人員多,因此偏遠群眾主要還是從這個渠道了解金融知識。
4.對金融機構服務總體比較滿意。調查發現,每月至少到金融機構辦理一次業務的人數占80%,其中表示金融機構人員服務態度“很好、很滿意”的占70%,表示“較好、較滿意”的占25%,并且95%以上的被調查人員表示到金融機構辦理業務很方便、很快捷。
5.農民對金融知識需求呈現多元化。目前,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手中閑余資金的增多,投資意愿增強,因此,偏遠農民不但要求存款、保險等傳統的理財方式,而且期待基金,股票等多元投資,提升財富價值。
三、金融知識匱乏原因分析
1.受農民自身文化水平較低的影響。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農民文化水平處于高中及以下水平,甚至部分農民不識字,這直接導致農民自身主動接受金融知識較為困難。
2.受金融機構宣傳內在動力不足的影響。目前,金融機構的宣傳主要源于上級管理部門、人民銀行等管理機構的要求,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較差,在宣傳的形式、內容上單一、空洞,形式死板,對群眾沒有吸引力。
3.受金融知識宣傳針對性不強的影響。從調查來看,金融機構宣傳多以標語、宣傳資料、版面為主,而未能采取快板、相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群眾難以一時接受并理解。
4.金融知識宣傳難以形成持久的影響力。從各金融機構宣傳的情況來看,多數是短暫性活動,一時光景,沒有形成長遠的、有規劃的宣傳機制。因此宣傳的效果大打折扣,品牌效應難以體現。
5.受偏遠山區金融機構種類和服務單一的影響。如在被調查的屯留縣三個偏遠鄉鎮,只有農商銀行,沒有其他金融機構。另外,只有農行和建行布控了數量不多的自動取款機和POS機,而由于金融知識的匱乏,這些機具也形成擺設。僅有的農商行也主要以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為主,未開辦電子銀行、網上銀行等新業務,而且貸款品種單一,不能適應農民個性化貸款需求,也不能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四、相關建議
1.積極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知識宣傳體系。一是人民銀行要發揮帶頭作用,積極組織轄內各金融機構深入開展金融知識進鄉村、進農戶、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二是各金融機構要增強宣傳的主動性,打主動仗,力求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確保持續性,保證效果。三是要充分發揮電視、網絡的現代媒體的作用,加大宣傳的力度,使金融知識深入人心。
2.深入開展“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各金融機構要結合自身職能定位以及業務發展情況,采取多種形式,深入開展進農村等活動,重點關注農村貧困人口和殘疾人員,豐富金融業務品種、拓寬營銷渠道、完善服務功能,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基礎金融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創新服務形式。
3.提升城鄉居民金融風險意識。通過金融風險教育,引導消費者進行風險自評,根椐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相關產品的風險特征,選擇適當的金融產品,通過風險預警和風險提示等手段,針對性地對農民進行教育,減少農民金融投資風險。
五、結語
通過調查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我國“老少偏窮”地區的群眾對金融知識的了解還很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脫貧致富的速度。人民銀行要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組織所轄商業銀行設身處地地為老百姓著想,利用各種手段宣傳金融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充分利用現代化的金融手段,盡快走向致富之路。
參考文獻:
[1] 孫偉光,趙芳.欠發達少數民族地區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以麗江市為例.時代金融,2015(11)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山西省屯留縣支行 山西屯留 0461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