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熱木·克里木江+竇璐瑤+王藝霖
摘 要:文章通過對新疆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業現狀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得出新疆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業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現狀 新疆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2-185-02
一、引言
自我國1999年實行高校擴招政策以來,畢業生逐漸遞增,從2003年的212萬人增長至2016年的765萬人。畢業人數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大學生就業壓力上升,與此同時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大學畢業生面臨一畢業就失業的現狀,大學生創業成了解決就業壓力的新途徑。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明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支撐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突出了六個方面。其中,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了熱點話題。
隨著創業熱潮的不斷升溫,在我國利好的政策支持下,許多大學生開始嘗試創業。本文以新疆農業大學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分析了當前的創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及措施。
二、新疆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
本文以新疆農業大學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問卷500份,共收回問卷491份,其中有效問卷487份,回收率為97.40%。
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男生共162人,占33.26%;女生共325人,共66.74%(見表1)。
(一)大學生“心動”的多行動的少
自從“十一五”提倡大學生自主創業以來,大學生自主創業就一直是社會熱門話題,隨著政府和地方相繼出臺的各類扶持政策以及就業形勢的不斷嚴峻,使得大學生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是,真正加入創業大軍的人卻很少。從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中了解到,有創業意愿的人高達78%,但真正去實施的只有6.78%,而創業成功的更是僅有1.23%。現今我國的大學生創業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自主創業的實際人數占大學生群體的比重較小。大學生群體仍舊將考取公務員,進入事業單位和外資企業作為主要目標。自主創業精神積極性的提升依舊需要各方的努力。
(二)對創業的態度隨年級增加而改變
對于剛從高中時代過度到大學的新生們而言,大學生活才剛剛開始,很多人還處在家長羽翼的保護下,對社會還未真正涉足,充滿了朝氣,被問及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時,68.8%的大學生選擇支持并想嘗試,隨著年級的增長,這個比例在大二達到頂峰,高達72.38%的大二學生支持并有意愿嘗試自主創業。大一、大二的學生處在由高中進入大學的人生上升期,大一對于新環境的陌生感到大二逐漸消失,交際圈擴大,對于未來夢想追逐是最斗志昂揚的階段,敢打敢拼,富有活力,最愿意接納和吸收新事物及新挑戰,反觀到了大三,這個比例開始呈現下滑趨勢,53.7%的比例遠低于大一剛入校時期,而到大四這個比例達到44.41%的低谷,從數據可以直觀地發現隨著畢業期限的臨近,大 三、大四的學生對于創業的熱情在逐漸退卻。
(三)對創業培訓充滿熱情
創業需要的不僅僅是一腔熱情,還需要知識、經驗和資金,目前在高校中開展的創業培訓、比賽和專業的課程還較少,調查顯示僅有35.11%的院系開設了相關課程,反應了高校對于創業教育還不夠重視,創業相關課程普及度不高,覆蓋面狹窄。隨著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增加,國家對于創業的支持程度不斷提高,有將近七成的受調查大學生表示如果學校開設相關課程,愿意修讀。這也是臨近畢業的學生實際考慮時,固定工作收入的吸引力遠高于創業的意愿。
(四)就業形勢嚴峻并未成為大學生創業的動力
越來越困難的就業壓力于大學生群體而言是擺在面前最真實的現狀,創業熱潮的興起帶動了大學生對創業的關注,其中為什么要創業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于創業更多地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
從表2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動機偏向實現自我價值。“挑戰自我”的占32.21%,挑戰自我屬于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實現自我價值這一最高層次,創業對于他們而言是一種新興的舞臺,一種展現自我價值的方式;“個人偏好”占28.13%,部分大學生出于自身喜好,傾向創業,一方面是出于免于受他人束縛,自我意識較強,另一方面是享受創業的過程,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大學生群體更愿意接受挑戰;“解決就業”占21.15%,只有兩成的大學生覺得創業是為了解決就業,還是有大學生認為,即使就業再難,還是應該先就業。
不少大學生并不以創業作為解決就業的途徑,即使一畢業就要面臨同期765萬人的激烈競爭,還有之前畢業卻沒有找到工作的畢業生,在此局面下,只有兩成多的人認為創業是解決就業的途徑。一方面是出于面對創業時的無助感和重重阻礙,調查顯示“缺乏經驗”是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占比高達72.70%,對大學生而言,無論是對于市場的分析,大環境的趨勢,政策方針,還是對自身能力的定位,對要進入的領域的定位、分析、自身掌握的專業技能、人脈等都沒有一個很好的了解,對未知的恐懼是大學生創業前進道路上最大的心理障礙。由于很多大學生對市場的真正情況把握的不清楚,缺乏對準備進入的市場領域的全面分析,項目實施前制定的方案又脫離市場實際情況,導致創業失敗。大學生僅憑著一腔熱血的激情實施的創業計劃,在市場環境發生突然變化時往往會使“新手們”措手不及,從而導致創業計劃擱淺;另一方面創業的高風險性是使大學生停下腳步的根本因素,“失敗帶來的后果難以承受”在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問題中占49.08%,創業的大學生最擔心的就是創業失敗,一旦失敗很可能就會背負上債務,這會讓有些家庭難以承受。由于大學生經濟能力有限,在下海經商失敗后導致自己及家庭背上沉重的經濟債務,以及失敗后可能致使大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并可能會對創業大學生以后的正常生活與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大多數大學生還未經歷過挫折與磨難,相較于其他人創業失敗帶來的打擊,從心理層面帶來的影響較大,心態的調整也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在就業壓力如此嚴峻的當下,大學生還是更愿意就業,選擇創業是為了解決就業的,只占兩成。
(五)創業資金問題
創業資金是創業的首要因素,大學生群體普遍沒有收入來源,創業資金是創業的動力來源,沒有資金寸步難行。由于大學生缺乏創業經驗,許多大學生拿到投資后不到一年就破產倒閉的很多,致使大學生想拿到風險投資者的青睞非常困難。調查顯示,33.68%的大學生會選擇銀行貸款作為創業啟動資金的首要來源,目前國家對于大學生提供免息的創業貸款,作為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只有4.93%的大學生選擇“風險投資”作為創業資金的主要來源。
(六)對于休學創業的態度
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生休學創業。在大學中有創業想法的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受限與自身的學業,面臨兩難的選擇。如果要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就必須放棄自己的學業;如果堅持學業,就不得不在大學期間放棄創業夢想。在關于大學生對學校提供休學創業是否愿意休學創業的調查中,有46.41%的人選擇“如果有合適的項目會考慮”,這部分大學生保持比較理性的思想,在沒有適合的項目前保持學業的修行,他們是潛在的創業者,對于創業抱有熱情,只是缺乏合適的項目。為這部分群體設立彈性學制,在嚴格把關的前提下,允許合理的申請休學創業,是推動大學生創業,也是讓大學生到社會中磨練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方法。
三、對策和建議
(一)實踐大學生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自身素質
大學生群體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與具體實踐,缺乏創業所需的經驗,學校要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意識,對學生進行創業培訓,讓他們有機會在社會實踐、創業實踐等活動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正確了解社會的基礎上認識社會的條件“積累創業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的創業素養。調查顯示,在最希望得到的創業幫助方面,“創業能力培訓”和“創業知識培訓”分別占比66.53%和57.70%,政府和高校應該更加關注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開展幫扶措施,有針對的進行指導,高校要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專家學者等擔任兼職導師,對創新創業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另外,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納入學分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實際效果。
(二)開展彈性學制的實施和把關
大學生在校創業是未來的趨勢,高校在嚴格把關,仔細審核的前提下,應實施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高校應在為學生提供彈性學制的同時,為休學創業的學生提供場地、資金和導師的最大扶持,大學生在校期間切實參與到社會實踐中進行創業可以了解自身知識不足,將來回到學校再繼續完成學業,也才更有的放矢,學習更有目標,將來也可以比較輕松的面對就業帶來的壓力。
(三)政策的加強宣傳與增加新的扶持政策
在調查中顯示完全沒有關注過政府有關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扶持政策的大學生占近半數。政府和高校應通過多種渠道向大學生宣傳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扶持政策,例如:高校的微信公眾號、校園官方微博、舉辦趣味知識競賽、校園廣播以及大屏幕播報等。在對現有扶持政策的調查中,僅有兩成的大學生認為現有的扶持政策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學生創業,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政策普及度和執行度不高,有些學生不清楚自己可以利用那些政策來降低風險和獲得幫助,另一方面是地方機構對于政策執行力度不夠,責任分配不明朗,在多頭管理情況下,大學生在尋找創業幫扶時,容易遭遇政府有關部門的踢皮球,形成“誰都在管,誰都不管”的怪圈,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創業意向者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加強監管力度,明確職責,針對本地的特殊情況推出合適的幫扶政策,不應將過時的,不符合當地的政策強搬硬套到大學生創業者身上,根據大學生群體創業存活率低的現狀進行調查,出臺相對應的政策服務,進行專業的創業教育平臺建設。
四、結束語
大學生創業是我國在轉型過程中一種新興的職業選擇方式,它涉及廣泛,與教育、政治、民生等各方面息息相關,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有效方式,是實現大學生自身價值的重要載體,是社會和諧的重要推動力。大學生在具備一定的知識結構的同時,應該去培養和鍛煉其實踐能力、交往能力以及團隊作戰能力等。學校也應該抓緊相關隊伍建設,促進人才培養,形成完整體系,將企業家的創新創業精神培育進一步落實到教育之中。
[基金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01610758092)。]
參考文獻:
[1] 王荔.大學生創業現狀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1(5)
[2] 喬陽,馬洪娟.基于創新創業教育高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J].電子商務,2015(4)
[3] 方勝強.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漳州市高校為例[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3)
(作者單位:新疆農業大學管理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52)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