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燕京
[摘 要]面向基層需求、選準服務對象是學會組織接長手臂、植根基層、服務大眾創新的有效方式,也是分支機構學術會議走出小眾化、開拓廣闊空間的有效途徑。完善承接政府職能的政策和加強能力建設,能夠促進行業協會商會類社會組織作用更好地發揮。
[關鍵詞]學會分支機構 平臺群 品牌學術會議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三會”上的講話中提出,推動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建設,接長手臂,扎根基層,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進軍科技創新,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貫徹落實這一講話精神,就要解決學會組織服務范圍不廣,尤其是服務基層科技工作者不夠到位的問題。
學會分支機構是學會的組織基礎,也是學會聯系服務基層科技工作者的主要渠道。中國煤炭學會(簡稱中煤學會)設有煤炭地質、礦建巖土、建筑工程、煤礦開采、煤礦機電、自動化、煤化工、煤礦安全、環保、土地復墾等27個專業委員會,基本涵蓋了與煤相關的所有專業學科,而且每個專業委員會都直通基層,有40位來自以上不同單位的委員。因此,以促進分支機構擴大學術交流服務范圍,提高學術會議質量為抓手,能夠有效解決學會接長手臂,扎根基層,建設好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學會組織的問題。
一、中煤學會分支機構學術會議現狀分析
分支機構借助學術交流平臺服務科技創新、服務科技工作者具有傳統優勢,強化這一平臺的作用是助力廣大科技人員持續進行創新的重要手段。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分支機構學術交流平臺不夠開放,服務范圍窄小;二是對生產一線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關注不夠,不接地氣,從中煤學會27個專業委員會5年來學術會議的狀況可以說明以上問題。
從2011年到2015年,中煤學會分支機構每年平均組織學術會議27個,參會人員在70人以下的占會議總數的30%,其中個別會議僅有20~30人;70人至130人以下的占會議總數的35%;200人以上有影響的大型會議不到會議總數的20%。小型會議的存在,一是反映出這些分支機構與基層單位關系不緊密,活動小眾化;二是說明會議內容與普遍關注的技術難題有距離,缺乏吸引力。因此,解決分支機構學術平臺服務面窄,影響力弱,推動建設開放創新的分支機構優質學術平臺群是學會組織的重要任務。
二、中煤學會分支機構品牌學術會議分析
中煤學會每年組織2~3場大型學術活動,分支機構組織30場以上學術會議、開展技術推廣和專業培訓等活動,提高了分支機構學術活動的質量和影響力,提升了學會整體的服務能力和對科技人員的凝聚力。中煤學會積極倡導分支機構創建品牌學術會議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現通過分析分支機構品牌學術會議的有效做法,提出建設分支機構優質學術平臺群的幾點措施。
(一)多行業聯合搭建開放型學術交流平臺
“煤層氣學術研討會”是中煤學會分支機構的品牌學術會議之一,由中國煤炭學會煤層氣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煤層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由煤炭、石油、地質勘探多家企業輪流協辦,每年會議規模都在300人左右,出席單位包括煤炭、石油、石化、地質等多行業大中型國企、民企、外企、研究院所、高校和政府有關部門等近百家。會議邀請院士、知名專家做高水平學術報告,評選優秀論文,編輯出版論文集。目前 “煤層氣學術研討會”已經成為全面展示全國煤層氣資源勘探開發現狀和創新技術的盛會。 這種跨行業聯合辦會的方式,具有學術視野寬、知識交叉、科技信息豐富的天然優勢,有利于打造開放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
(二)產學研聯合建設高質量學術交流平臺
自2006年以來,中煤學會礦山建設與巖土工程專業委員會(簡稱“礦山建設專委會”)為走出小眾化會議模式探索創立了產學研聯合辦會的形式,發揮專業委員會的樞紐作用,調動多方積極性,建設高質量學術交流平臺。該專業委員會主辦的“全國礦山建設學術年會”,每年由企業或科研單位承辦,高校負責編輯出版論文集,形成了良性、可持續的辦會模式。組織會議的產學研三方,根據行業急需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集體討論會議主題、征文范圍,遴選會議學術報告,評選優秀論文,既交流專業領域最新成果和技術,又深入研討基層最急需解決的難點。企業參與辦會,提高了基層參與度和關注度,論文投稿量大,參與單位和人數多,擴大了學術資源的受益面。高校和科研單位參與辦會,提升了學術交流的理論水平,傳播了國際同行最新研究成果,保證了論文集的編輯質量。礦山建設專委會加強與各方的溝通,起到整合協調辦會資源的樞紐作用,使年會形成了品牌,行業關注度高,參會者收獲大,已經成為推動煤礦技術創新的重要平臺。
(三)面向生產一線搭建大眾化創新交流平臺
從2006年開始,中煤學會已經連續舉辦了10屆“煤炭工業生產一線優秀青年技術創新交流活動”,每次活動邀請院士作報告,評選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優秀論文,免費為一線青年專業人員出版論文集,組織青年人參觀現代化礦井,為平時很少參加跨地區學術交流的生產一線青年科技人員搭建了開展學術交流、展示科技成果的平臺,對培養煤炭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如2014年有183家煤炭企業、科研院校參加活動,共推薦了77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候選人和291篇論文,最終評選出20名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精選出100篇優秀論文,出版了9卷論文集。這一交流平臺得到各大礦區、生產建設單位、科研設計部門領導的充分肯定,契合了基層需求,具有生命力和廣闊的前景。
三、結 語
綜上所述,跨行業聯合辦會,利于搭建開放型學術交流平臺;產學研聯合辦會,利于發揮學會組織的樞紐作用,因此面向基層需求,選準服務對象是學會組織接長手臂、植根基層、服務大眾創新的有效方式,也是分支機構學術會議走出小眾化、開拓廣闊空間的有效途徑。
鑒于分支機構是全國學會面向一線、面向基層、面向廣大科技人員的組織,推動分支機構貼近生產一線,創建品牌學術會議,拓寬服務對象,提升會議質量就成為學會助力基層雙創工作最直接的手段和方式。因此,積極打造學會分支機構優質學術交流平臺群就是全國一級學會的重要任務,也是建設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科協組織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