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廳字〔2015〕15號)任務,山西省科協黨組按照中國科協的要求,組織參加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擴大試點工作座談會和中國科協所屬學會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研討班,不斷加強科協所屬學會自身能力建設,平穩、有序地推進省科協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省科協及其所屬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工作的進展情況
(一)省科協承接科技評估工作
1.科技類政策評估。(1)組織開展“山西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路徑研究”、“山西省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發展戰略研究”等課題研究,對山西省技術產業政策進行分析、建議。(2)配合中國科協環首都生態文明建設論壇,圍繞目前大氣、土壤等生態狀況和技術處理現狀及保護政策等組織開展調研。(3)設立“山西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作用調查研究——基于山西省‘百人計劃的調研”課題,對2014年山西省引進的7批、255個海外高層次人才進行了全方位的調查、梳理,分析存在問題,尤其對人才引進政策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分析評估,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2.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評估工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第三方機構對國務院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評估的函》(國辦函〔2015〕64號)和《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對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第三方評估的通知》(科協辦函字〔2015〕163號)要求,省科協迅速成立“山西省科協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工作組”,認真制定工作方案,先后配合中國科協開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第三方評估;對山西省園區及科技成果轉化、大學生創業第三方進行評估;部署山西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宣傳展示活動;制定《山西省科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方案》。
(二)對省科協所屬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情況進行摸底
2015年,起草了《山西省科協推進所屬社會組織有序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工作方案》,并下發了《關于省科協所屬學會、協會、研究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情況調查的函》(晉科協函〔2015〕8號),并對所屬學會進行已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希望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兩方面進行了摸底調查。調查數據統計顯示,少數省級學會、協會、研究會在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認定、技術標準研制、科技評估和獎勵推薦以及其他領域長期性或一次性地承接過政府轉移職能。
1.省科協所屬學會已承接的政府轉移職能。(1)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認定。省科協所屬學會有4家學會分別承擔了工程技術領域職業資格的認定工作,其中山西省茶葉學會受省人社廳委托,承擔了國家茶藝師和國家評茶師的認定工作;山西省地震學會受中國地震局的委托,承擔地震安評職業資格標準的認定工作;山西省氣象學會受中國氣象局和山西省氣象局的委托,承擔防震工程專業技術人員從業資格的認定工作;山西省機械工程學會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委托,承擔機械工程師技術資格認證工作。(2)技術標準研制。山西省水土保持學會受中國水土保持學會的委托,承擔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工作。山西省茶葉學會承擔國家商務部關于國家茶館等級評定標準的研制工作。(3)獎勵推薦。山西省農學會承擔了“中華農業科技獎”山西省的申報組織工作;山西省兵工學會承擔了省國防科工辦的科技創新獎的評審工作;山西省通信學會承擔了省通信管理局向省部級推薦科技獎的工作。(4)其他領域。在培訓繼續教育工作方面,省護理學會、省機械工程學會、省農學會等分別承擔了護士、工程技術人員和農民的繼續教育工作。在決策咨詢方面,省地質學會、省生態經濟學會、省制冷學會分別一次性地為政府決策進行了調研,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上述學會承擔的政府轉移職能多來自于掛靠單位的委托,或由掛靠單位轉讓,或是原計劃經濟體制下所承擔職能的自然固化。山西省農學會承擔的“中國農業科技獎”的推薦工作,是由中國農業部轉移給中國農學會的獎項;省氣象學會的防震工程技術人員從業資格認定工作,則與中國氣象學會和山西省氣象局的工作有關。
2.省科協所屬學會希望承接的政府轉移職能。所調查的學會普遍認為應從學會作為科學共同體、技術共同體的角度履行同行評議的作用,省科協所屬學會希望承擔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認證、職稱評定、科技工作者繼續教育和培訓及技術標準的制定和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等職能,而且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有人員,保證能把政府轉移的職能做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問責。
(三)省科協為所屬學會提高自身能力提供服務
山西省科協組建成立了學會服務中心,中心于2016年1月研發完成“山西省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山西省科技工作者之家”線上是一個集聯系學會、信息公開、業務指導、學術交流、科技期刊、技術合作、學會科普服務等資源豐富、開放共享、技術先進的“產學研用”公共服務門戶網站;在線下,省科協為所屬學會提供公共免費辦公場所和廉價的會議室、培訓室,努力使學會服務中心成為聯系學會的樞紐站和加油站。省科協搭建的學會服務平臺,保證了學會工作的及時性、真實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學會的工作效率,實現了科協對學會管理服務的信息化、動態化和現代化,為所屬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創造了條件。
二、存在的問題
(一)省科協所屬學會之間存在一定差異
2014年,省科協142個所屬學會按照上級的有關規定進行清理整頓,截至2015年12月底,省科協所屬學會年檢合格的有111個,呈下降趨勢。據不完全調查,山西省市級科協所屬學會也面臨同樣問題。由于省科協所屬學會成立時間、學科領域性質、掛靠單位、辦事機構規模、經濟實力和經營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因而在承擔社會職能和爭取政府轉移職能的實際運作中差異性較大,為此建議省科協應區別對待,分類指導。
(二)缺乏法律保障和規范
從總體上看,我國關于社會團體的立法工作落后于社會發展和改革進程的需要,學會履行社會職能、承擔政府轉移職能多屬于“摸著石頭過河”,缺乏法律規范。除此之外,學會與政府、與掛靠單位、與主管單位、與業務指導單位、與行業協會的關系亟需理清。
(三)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總體上處于被動地位
由于學會的組織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正在進行中,因此學會發育程度不同。造成學會之間懸殊較大的原因,有的是先天不足,有的后天發育不良,不論哪種情況,采用輸血還是造血的方式加強和提高學會的綜合能力都需要一定時間。此外,行業協會在歷史淵源、組織機構、人員組成方面與政府職能部門有著緊密關聯,在爭取社會職能,特別是政府轉移職能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對學會的發展空間將會形成一定的擠壓狀態。
(四)人力和資金是學會承接職能的主要能力因素
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擁有一支具有良好學術背景、懂管理、善經營的學會專職工作人員隊伍,是學會履行職能的重要保證。按照現有的社會組織改革的新規定和要求,目前合適的學會負責人難尋,工作人員難求,招錄所需人才有一定的困難,學會辦事機構屬性不明,工作人員待遇缺乏制度保障,人心不穩。另外,公益性社會團體的收支及稅賦方面尚有諸多限制學會良性發展的瓶頸。如,學會承擔著與企業相同的稅率,企業向學會的捐贈尚未享受稅率優惠。
三、計劃與措施
(一)更新觀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社會組織管理改革創新進一步深化,學會與其他社會中介機構面臨同樣的機遇和挑戰。學會,特別是學會的負責人需要解放思想,要有憂患意識,依托學會的學術、人才的優勢主動請纓,參與競爭,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二)加強學會自身能力建設
學會自身能力,特別是理事長、秘書長的領導能力,辦事機構人員的執行能力,是學會能否爭取到職能、能否履行好職能的關鍵因素。承擔政府轉移職能是對學會總體工作的考驗。學會的優勢在于智力資源,其力量源自組織起來的會員。能否吸引會員、團結會員是學會生存的根本。要在學會管理體制上大膽創新,使學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社團法人,在法律規定和學會章程的規定業務范圍內自主活動,增強學會自身活力。
(三)加強學會承擔政府轉移職能的理論研究
目前,關于學會承擔政府轉移職能方面的理論研究尚顯不足,要加強對學會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工作人員的理論培訓和指導,積極探討學會承擔政府轉移職能的成功經驗,組織學會間的經驗交流和研討,對實踐中的有益經驗做到及時推廣。
(下轉第60頁)
(上接第52頁)
(四)政府應充分認識科技社團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
在政府職能轉變和政治體制改革中,將學會能夠承擔、由學會承擔能實現社會資源最優化配置和利用的職能轉移給學會,并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予以明確和規范,對社會第三部門(非政府、非營利組織)要給予發展空間。
(五)充分發揮科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按照有序推進、穩步推進、試點推進的安排,選擇符合條件的、有資質的學會進行試點工作,待試點總結出成熟的經驗后再逐步推廣。與此同時,主動與政府有關單位和部門取得聯系,積極溝通,調研政府部門可能和希望轉移的職能,同時研究所屬學會自身狀況,選擇與政府轉移職能相匹配的學會,幫助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