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卉
[摘 要]科技館免費開放政策試點以來,運行管理規律發生了本質性變化,只有認識和掌握科技館免費開放的基本特點和基本規律,才能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本文通過研究科技館免費開放工作的基本規律,探討了免費開放政策下科技館工作的發展規律以及力量支撐,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科技館建設發展的新趨勢、新方向,以期為科技館免費開放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科技館 免費開放 基本規律
2015年濰坊科技館免費開放試點以來,適應形勢發展新態勢,滿足社會公眾新需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科技館工作的新變化、新格局,認識和掌握免費開放的基本特點和基本規律,更深層次推動造福于民,更廣層面讓社會公眾享受黨和政府的政策關懷。
一、深刻認識科技館運行管理新格局、新常態,更深層次造福于民
(一)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科技館免費開放在短時間內參觀人數必將激增,但在市民群眾盲目跟風的“巔峰”之后,往往預示著新鮮感減低后的“深淵”困境。一個城市科技館參觀群體的存量有限,過度“消費”必然是資源枯竭后的門可羅雀。科技館門票“門檻”取消后,科技館大門向所有人群免費敞開,“加杠桿”的科學舉措成為必然選擇,暴飲暴食式的自然生長,無法保障科技館持續的生機活力,“粗放型”開放逐步向“集約型”轉變。
(二)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轉變
科技館免費開放后,展教服務原有機制將全面調整和規范,尤其是“有展無教”問題將更為突出。輔導員由于任務繁重,疲于應付爆棚的參觀人流,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前所未有,工作調節,尤其是思想工作和心理調節成為新課題。隨著公眾年齡結構與需求結構多重化,展教服務模式隨之走向多元化格局,“人”在展教服務工作中的作用將愈加重要,具有主導性和決定性因素,使輔導員成為科技館最靚麗的“展品”,是展教服務創新發展的核心思維。
(三)由舊模式向新模式轉變
免費開放政策試點后,科技館原有安全機制必須適應全新態勢,緊緊抓住重點時段、重點部位、重點人群是做好新形勢下安全管理的基本規律。科技館的重點時段是節假日,公眾人數爆棚是對科技館安全底線和安全張力的巨大沖擊,非常時段必須采取非常舉措。科技館的重點部位是懸空扶梯、兒童樂園和體驗區域,把最放心的人放在最不放心的部位,建章立制并放置重兵于危險點是安全管理規律。科技館重點人群是老年人群與兒童群體,因此我們應為他們解決參觀體驗中的實際困難,確實把特殊群體的安全體驗放在心上,抓在手里。
(四)由常規科學向現代科技轉變
科技館免費開放后,技術維修與展品研發隨之變革創新,因此在提升技術維修人員“單兵作戰”能力之余,更應認識技術維修機制體制的嚴重滯后問題。展品研發注重常規科學的傳播,更要積極向現代科學技術靠攏,科技館應該成為城市科技發展的“風向標”,成為城市科學理念的最前沿和最強音,因此研發制作現代科學技術的展品,理應成為科技館人最美好的科技追求。
二、免費開放政策下科技館運行管理中存在的新問題
(一)組織管理不夠科學
免費開放政策下的科技館工作將迎來全面的創新與發展,舊有的組織框架與管理體制難以適應新要求、新發展,成為落后的“生產關系”。原有“金字塔”的三級管理體制,層級之間難以有效溝通,科技教育難以釋放活力。
(二)展教服務不夠科學
展教服務是科技館的核心業務工作,展教服務工作抓不好,科技館就失去了立館之本、工作之基。目前展教服務主要存在兩個“脫節”:一是職工素質能力與社會公眾需求脫節,難以適應多元化展教服務新格局;二是工作要求與激勵機制脫節,大鍋飯思想與無差別待遇難以釋放活力。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影響展教服務水平的核心問題,不是職工人數多少能夠解決的問題,應該是職工素質能力的根本性問題,更多的是管人、育人、使用人的機制體制問題,因此體制機制公平正義并充滿活力,展教服務工作才能大有可為。
(三)技術研發不夠科學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促使社會發展深刻變革,一場科技館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正在向縱深推進,未來衡量科技館不再是場館面積和行政級別,而是現代高精技術展示的深度較量。科技館免費開放后,由于社會公眾人數增多,造成展品展區大面積故障維修,“維修工”是科技館里最繁忙的,維修展品數量是技術人員最大的政績,這樣一來,大多場館只有技術維修,沒有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科技館展區改造與展品更新,大多學習、借鑒甚至原樣照抄,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與科技館展品展項“兩張皮”,現代科技的魅力不能在科技館精彩綻放。
(四)安全生產不夠科學
安全生產是科技館運行管理的一票否決項,是對社會公眾和本職工作最大的認真負責。免費開放后有的場館仍舊套用原有模式,安全生產機制滿足于片區分割,無視責任落實與責任追究;安全生產檢查滿足于走走、看看、查查、簽簽字,無視實際存在的隱患和問題;安全生產管理滿足于原始的人對人,無視人防、技防、物防、聯防“一體化”管理,更有個別場館重業務、弱安全,為求得免費開放的暫時政績,社會公眾人數爆棚后仍不加以安全管理措施,不節流、不分流、不引導,不綜合考慮場館最大人流量,致使場館公眾人數節節飆升,安全生產底線也岌岌可危。
三、創新“館會聯動”與“館企聯動”新模式
科技館免費開放后,必將對社會層面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并非游離于社會規律之外,而是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與百姓生活“同頻共振”。科技館服務社會、服務百姓,力量和支持也來自社會、來自百姓。科技館只有立足于社會發展,并從戰略高度和力量源泉正確認識和充分發揮社會發展“正能量”,才能在免費開放的新態勢下,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科技館工作應當置于當地黨委政府工作的全局之中,不能“魂不附體”的游離或脫離,應充分發揮政府支持和政策扶助的重要力量。應堅定公益性質科普和社會責任擔當,積極為城市發展增光添彩。應加強向黨委、政府的匯報交流,重大事項與重點問題要及時請示,力爭取得更大的政策優勢和支持幫助。因充分發揮國家免費開放政策優勢,用好、用活免費政策和經費補助,發揮最大效能。努力把黨委、政府的政策支持轉化成為民服務的舉措,讓更多社會公眾享受政策、享受成果,感恩政府關懷、感恩黨的領導,做到優勢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造福于民。
(二)社會公眾的人氣聚集
社會公眾既是科技館的服務對象,也是科技館發展的力量源泉。科技館免費開放后,市民群眾參觀體驗更為便捷,更為經常。高位的“人氣”指數表明科技館與社會公眾更為融合,百姓需要科技館,社會需要科技館,科技館已經成為城市文明的亮點縮影。人民的需要就是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為廣泛的力量源泉,努力讓更多社會公眾享受科技魅力,啟迪科學思想,努力為更多社會公眾提供優質的科技教育,聚集人心、聚集人氣、聚集力量,科技館發展才能健康持續并充滿活力。
(三)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
科技館免費開放后,各項工作需要完善提升,同時也面臨全新檢驗,要加強與新聞媒體的交流合作,注重發揮正面宣傳的輿論導向,凝聚社會層面的更多“正能量”,為科技館創新發展提供必要的良好氛圍。要始終把握輿論導向的“風向標”,堅持科學態度和嚴謹作風,引導社會公眾看主流、看成績,防止細小問題嚴重化,個別矛盾擴大化,減少負面因素對科技館的不利影響。注重官方網站、微信平臺、文化長廊和電子視頻等媒體建設,宣傳好科技館方方面面的工作績效,做好各種信息的發布和解難釋疑工作。
(四)協會和企業的積極參與
所有科技館的建成與開放,都得益于專業協會和優秀企業的積極參與,社會“精英力量”鼎力支持是科技館實現高水平、高質量、高層次的重要保障。免費開放政策下的科技館工作需要全面的審視和創新,社會精英力量融入其中并參與建設是科技館免費開放工作的力量支撐。科技館由于面臨人才短板和資源短缺的現實瓶頸,技術研發與多元化展教服務難以有效發展,需要依靠“館會聯動”“館企聯動”等模式創新,理順各自位置并各司其職,匯聚社會力量。
四、了解和掌握科技館運行管理新趨勢、新方向,全面提高公眾科學素養
(一)政府購買服務是人力資源管理的趨勢和方向
科技館建設標準規定,最低每200平方米需要配置1名工作人員,而科技館受制于體制編制瓶頸,人力資源難以滿足運行需求,政府購買服務是解決這一困境的有效途徑。由于運行成本、工作效率和專業技術等現實問題,科技館在技術研發和科技教育等領域人力資源短缺,行政管理一元化與科技教育多元化矛盾突出,通過政府提供資金,專業組織承包服務,合同關系實現服務目標機制,加強服務項目的規范和監督,滿足了社會公眾需求,也使社會活力充分迸發。隨著免費開放政策的全面推開,社會公眾與科技館零距離接觸,多樣化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科技教育也越來越需要精細化、精準化,面對社會公眾各種各樣“民有所需”,單靠科技館一個“供應商”必然舉步維艱,只有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才能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優服務。
(二)多元化科技教育格局是科技館工作創新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科技館免費開放后,一元化科技教育難以滿足社會公眾需求,展品展項的有限吸引力,難以為繼科技館的持續活力,多元化科技教育是對免費開放政策下科技館工作的全新要求。在宏觀層面,繼續推進實體科技館、數字科技館、校園科技館、流動科技館以及科普大篷車建設,實現科技館建設“一體四翼”框架目標,讓科技教育由中心城市走開,覆蓋所有鄉鎮鄉村以及山區老區,讓更多人群享受科普成果。在微觀層面,突出社會公眾的層次性、針對性和特色性,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科技教育活動和科普志愿服務,探究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多樣式的科技教育體系,讓社會公眾感受科技魅力,提高科學素養。
(三)技術維修與展教服務一體化是未來運行管理的趨勢和方向
科技館免費開放后,原有的運行管理體制將面臨全新檢驗,展教服務與技術維修分工、分家問題更為突出,管不好與修不好的責任經常相互推諉、相互扯皮、相互埋怨。展教服務與技術維修一體化是基于實踐摸索和全新態勢的體制調整和職能整合,是未來科技館運行管理的趨勢和方向,更是免費開放政策下科技館工作的革命性創新。實現“人人是輔導員,人人是維修員”,工作職責由單一向綜合轉變,展品看護與展品維修具體化、一體化,從源頭上抓管理,抓服務,抓維修;落實展品展項展區承包責任制,展品養護個人負責,簡單問題小組處理,重大問題專業會診,強化責任意識,加強技術研究,順暢體制機制。
(四)“一位多體”聯動機制是聚集社會力量的趨勢和方向
隨著免費開放政策的全面推開,科技館工作與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并深度融合,利用社會資源,聚集社會力量,借力借勢做好科技教育工作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當前我們要立足科技館現有平臺和陣地,以我為主,堅持本位意識,強化與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的交流合作,創新“館校聯動”、“館企聯動”、“館所聯動”等教育模式,加強科技館與行業協會、鄉鎮社區以及新聞媒體的聯系聯絡,努力搭建“一位多體”的聯動機制,更廣層面地挖掘和聚集社會發展“正能量”,為科技教育蓬勃發展獻計獻策,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楊科.淺談科技館展教服務創新實踐的理性思考[J].科技風,2013(2):63.
[2]毛澤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習近平.“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李繼耐.正確把握“三個確保”的時代課題,大力加強新形勢下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研究[J].求是,200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