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秀
甘南日報社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逐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大眾傳媒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尤其是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徹底的改變了大眾傳媒的發展進程。在這樣的時代格局之下,新媒體在少數民族地區迅速發展,其優勢及影響力也日漸凸顯。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新聞開發;優勢
在以科學技術主為導的新媒體環境下,少數民族文化面臨不少沖擊和挑戰,但也同時有著大好機遇,通過對新媒體的不斷開發和應用,少數民族文化呈現由小眾化轉向大眾傳播的新特點,少數民族自身文化既要做到在全球化大浪中保護和發揚,也要借助新媒體發展契機改善提升其傳播力。
一、什么是新媒體?
新媒體(NewMedia)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即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而傳統媒體則是相對于近幾年興起的網絡媒體而言的,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主要包括報刊、戶外、通信、廣播、電視及自媒體以外的網絡等傳統意義上的媒體。
二、少數民族地區新媒體在新聞開發上的優勢
1.新媒體發展迅猛,政府部門支持力度大。
自1994年中國獲準加入互聯網至今,網絡在我國經歷了一定時期的孕育(技術與內容發展、受眾形成)后,發展突飛猛進。目前中國網民數是15年前的867倍,互聯網普及率為39.9%。2011年,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18.7個小時,中國域名總數775萬,其中.CN域名353萬,網站總數230萬。新媒體發展的迅猛勢頭可見一般。
同時,我國對于互聯網的發展給與了充分的支持與幫助。2016年10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快推進網絡信息技術的自主創新;同時他還強調,網絡信息技術是全球研發投入最集中、創新最活躍、應用最廣泛、輻射帶動作用最大的技術創新領域,是全球技術創新的競爭高地。我們要順應這一趨勢,大力發展核心技術,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完善網絡治理體系。
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互聯網、新媒體發展迅速,影響力不斷增加。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傳播以及新聞資源挖掘成果顯著。
2.新媒體能最大程度上減少地域的限制。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北、西南以及東北。這些地區包括“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四川,也包括“青海戍頭空有月,黃沙磧里本無春”的青海,還包括“亂石縱橫,人馬路絕,艱險萬狀,不可名態”的西藏,這些地區大多是地形險峻,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傳統媒體在這些地區發展受到諸多限制,難以對當地新聞資源進行有效的挖掘,報刊、圖書等傳統媒體更是完全失去了其作用。
新媒體是網絡技術支撐下出現的新媒體形態,如網絡、手機報紙、數字廣播、移動電視、桌面視窗、觸摸媒體等。它們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媒體而言,無疑有著特殊的長處。而在這些新媒體種類中,網絡媒體獨領潮流,發展勢頭最猛,影響力最大,這些優勢在地理環境差、交通不便的少數民族地區,對當地新聞資源的挖掘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3.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需要新媒體廣泛傳播擴大影響。
由于少數民族地區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其文化與生活很難被外界所理解,甚至有些人仍然認為他們是“蠻夷之地,化外之邦”。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難以被外界所知,在時間的流逝中不斷消亡。這極大地算壞了我國文化的多樣性。同時,對于少數民族地區來說,地形與交通嚴重影響了外界消息的傳入,導致那里消息閉塞,觀念落后,發展緩慢。這樣的情況不利于加強各民族的團結與協作,不利于各個民族共同發展進步,更不利于中國夢的實現。
而互聯網新媒體的應用則會極大地改善這種狀況,它及時、開放、互動、檢索便捷的特性,恰恰可以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之處,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的對外傳播等具有極大的幫助,它將極大地提高民族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相互傳播和交流,擔負起民族文化傳播的重任。因此新媒體對民族文化的傳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新媒體傳播信息及時,時效性強。
時效性是新聞的第二生命。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將這一特性做到了極限。互聯網絡基本上不受時間的限制,無論在世界上哪一個角落,每個人都可以在他以為適當的時候選擇自己喜愛的信息,“無論何時何地”已成為網絡新境界“黃金時間等于任何時間。通過互聯網的這是特性,新媒體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將少數民族地區的新聞信息傳遞出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外界對于少數民族的理解,更有利于第一時間解決少數民族地區存在的問題。
5.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媒體發展落后,新媒體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在我國當前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新聞媒體是現代化建設的宣傳者和促進者,其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中央到地方,以及社會各階層都認識到了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和強大的宣傳力。但是,東部與西部之間,不同的地區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媒體在文化傳播中發揮的作用遠遠落后于東部發達地區。
而新聞媒體有超時空的功能,因此,少數民族地區正好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構筑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通過互聯網、手機報、手機增值業務等新媒體來加快民族地區的文化傳播。
三、少數民族地區新媒體發展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網絡文化存在著對思想意識的影響和垃圾信息污染。網絡文化良莠不齊,在發展互聯網新媒體的同時必須要加強監控和管理。
其次,網絡傳播還會對民族豐富多元文化產生消融。在互聯網的互聯性和擴張性的影響下,各地接受到的信息內容趨于一致,這樣就使得文化朝著單一方向發展,各少數民族文化差異將被一元化消融,這對少數民族文化多樣性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最后,網絡傳播的快速反應和便捷互動性,有可能成為網絡謠言和網絡暴力滋生蔓延的溫床。新聞源的開放性,在諸多事件中表現出積極正面的功效,但也有惡意炒作、謾罵攻擊的情況。如果不加以管理則將產生民族問題,不利于少數民族地區的穩定。
四、結語
當前人類文明社會新媒體神話正以排山倒海之勢高速向前演進,它必將改變和顛覆人們的生活模式和思維理念。在這種浪潮之下,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新媒體更是大勢所趨。但我們須謹慎利用新媒體,這樣才能在傳播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避免網絡帶來的不良影響。
參考文獻:
[1]閻敏.新媒體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問題——以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為例[J].青年記者,2014,32:14.
[2]盧思蕊,孫渭.少數民族地區新媒體使用現狀調查研究——以新賓滿族自治縣為例[J].科技傳播,2014,24:159+135.
[3]朱亞茹.新媒體時代少數民族地區媒介傳播調查研究——以災后重建的玉樹地區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5,12:60-61.
[4]褚亞玲.新媒體時代輿論格局下的少數民族地區傳播策略[J].新聞論壇,2013,04:17-20.
[5]蔡雯,陳卓.以資源開發實現新聞報道創新的新媒體戰略——對2008年新媒體新聞報道實踐的觀察與思考[J].新聞與寫作,2008,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