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君
【摘要】當代高校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隨著二十一世紀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突飛猛進,學生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在很短時間內被改變,電子閱覽室成為高校硬件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適應網絡環境下學生閱讀方式的轉變,閱讀學分被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被應用于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中來,閱讀學分的建立有利于對學生閱讀行為的指導和監督,使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擴大自身綜合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是當下圖書館建設中不可或缺的新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校 圖書館 閱讀學分
一、大學生閱讀情況的現狀
(一)數字文獻閱讀率的增長
2015年所進行的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中顯示,2014年全年我國人均紙質文獻的閱讀量是4.56本,而手機閱讀量則超過總文獻閱讀量的二分之一,呈穩步增長的狀態,同樣,我國人均日手機閱讀時長也超過了30分鐘,已達到33.83分鐘。調查結果還顯示在2014年,我國通過手機上網的人數已與通過電腦上網的人數基本持平,以手機和電腦為載體的網絡閱讀逐漸興起,但手機和電腦閱讀的興起也導致了我國國民閱讀的碎片化不斷增加。據2014年所發布的微信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國民每日的微信閱讀時間為14.11分鐘,然而微信上的閱讀內容多是零碎的,未經過深層次編輯校對的,文章質量和內容無法得到保證,更不能與經過系統性編輯的傳統文獻相媲美,但由于手機與網絡的便捷性,手機閱讀已成為傳統文獻閱讀的首要挑戰,而大學生更是手機閱讀的主要人群,這種數字文獻的蓬勃發展在讓大學生主動接收知識、接觸信息的同時,也使他們所吸收的信息良莠不齊。
(二)數字資源的不斷增加
隨著網絡的發展,高校和學生對于數字資源的需求都不斷加強,高校圖書館虛擬文獻資源也迅速增加,高校圖書館擴展虛擬館藏的同時,可以以更低的金額購買更多的虛擬文獻,這些種類繁多的文獻極大地滿足了高校師生對資源的渴求。高校電子圖書館的利用率逐年增加,數字文獻利用率的占比也在高校圖書館總文獻借閱率中不斷提升,高校師生對數字資源的使用習慣逐漸養成。寬帶及無線網絡水平的提升、數字資源的不斷積累和豐富及各數字文獻網站的自身建設更是不斷推動了圖書館數字資源的發展。但與此同時,數字資源的無門檻性和數字載體的豐富多樣性,也使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了無選擇性和盲從性。
(三)高職院校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的欠缺
大學時期往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階段,與中學不同的是,大學生所接觸和閱讀的書本的選擇性和自由性增多,具有正確價值觀的書籍和良好的讀書習慣,才能使其從書籍和文獻中汲取的知識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使這些知識轉化為自身文化素養,才能使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符合國家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但近些年來,網絡上的資源不斷開放和增多,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部門大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更缺乏對圖書館資源的渴求和探索。網絡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勢不可擋的趨勢,如何在這一浪潮下正確的引導學生使用網絡資源,鼓勵大學生合理使用高校圖書館中的電子資源,已成為當前教育的重中之重。而電子資源的廣泛性和多樣性,也要求圖書館的硬件及軟件進行更新,并建立相應的閱讀管理制度。
二、網絡環境下實施閱讀學分制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
高校圖書館自數字浪潮開始,便開始積累豐富的數字文獻資源,但目前這些數字資源的利用率仍然較低,導致高校圖書館每年所購買的數字資源形成極大的浪費。在網絡環境下實行閱讀學分制,有利于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利用圖書館資源,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更有利于電子文獻資源的開發,豐富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閱讀學分制的實施跟普通學分的實施有著共通點,都是為鼓勵學生多走進圖書館,多閱讀對自身有用的書籍,是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也使圖書館真正發揮其效用。在實施閱讀學分制的同時,高校圖書館更應開對圖書館內的電子閱覽室、期刊雜志閱覽室、自習室等進行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吸引更多的學生在課余時間走進圖書館,提高圖書館各種文獻資源的利用率。
(二)有利于為圖書館的建設提供合理化建議
閱讀學分制的實施不僅可以使更多的學生走入圖書館,更可以借此機會讓他們參與到圖書館所舉辦的多樣化的活動中來。高校圖書館可以鼓勵學生推薦館藏里缺乏的書籍,并對學校圖書館的各種館藏提供合理化的建議,通過這些互動,可以讓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圖書館的建設和管理。雖然不少高校圖書館都在圖書館中設立留言信箱、意見簿或在網絡上設置留言板,但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及互動,導致學生在面對此類活動時參與感不強,無法真正為圖書館的建設提供豐富的意見和建議。而閱讀學分制的建立則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在閱讀書籍的同時,更多的參與到圖書館的管理中來,反之學生在對圖書館管理建言獻策的同時,又可以對閱讀學分的實施提出更好的意見和建議,豐富閱讀學分的構成。
(三)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大學是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的最佳時期,這個時候閱讀會對大學生的性格完善和素質提升起到重要作用。閱讀學分的設置可以使學生主動閱讀相應書籍,并在閱讀過程中吸收對自身成長有益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閱讀學分的作用就是使平時喜歡讀書的學生讀更多更好的讀,使缺乏閱讀習慣的學生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不僅能構建學生的知識系統,更可以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意識、人文情懷有一定的提升,進而培養其良好的綜合素質。目前,我國閱讀學分制的實施還處于初級階段,并且閱讀學分制的實施需要完善圖書館管理制度,提高圖書館電子文獻與實體文獻數量,建立和健全科學的閱讀學分考評機制和優秀文獻推薦機制。閱讀學分制的全面實施,更能為圖書館的資源利用及大學生素質的培養拓展出一條新的道路。
三、網絡環境下實施閱讀學分的設置與實施
(一)對高校學生閱讀行為和閱讀習慣進行調研
對高校學生的閱讀行為和閱讀習慣進行調研,有利于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閱讀方法,從中著手,制定更符合學生需求的閱讀學分制度。此類調研可以事先制作問卷,在校圖書館網站上進行發放,或在課間走訪院系師生,詢問老師及學生的閱讀愛好及閱讀需求,了解師生對閱讀及閱讀學分制的看法,同時收集其對閱讀月份制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更好的實施和完善高校的閱讀學分制度。
(二)注重對書籍的選擇和推薦
在實施閱讀學分制的過程中,因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和所處的年紀,推介不同書籍,不可盲目的一概而論。例如對文法專業學生,可以以四大名著為基礎必讀書籍,然后逐漸推薦《史記》、《目送》、《平凡的世界》、《雪國》、《菊與刀》《悲慘世界》《老人與海》等中外文獻;政治學學生可以以必修的《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等為基礎,慢慢引導其閱讀《資本論》、《政府論》、《無價》、《社會契約論》、《國富論》等文獻。在閱讀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的同時,也可以借助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所購買的各種視頻資源,推薦學生觀看例如《百家講壇》、《探索發現》、《藝術人生》等,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總的來說,圖書館在制定閱讀學分制的同時,應該結合各院系的特點和圖書館所擁有的網絡資源,設置符合各專業需求的書單。可以對所有學生設置大眾化的必讀部分,再增對各專業不同設置必讀,最后可以根據提升專業技能和豐富自身素養設置選讀書籍,這三個部分可以各占閱讀學分的三分之一。
(三)建立與紙質文獻聯動的電子文獻書庫
高校可以針對所開書單上的書籍,設置專門的紙質文獻分區,方便學生借閱選擇,同時,講這些書籍的電子書籍全部購買補全,并在圖書館網頁上進行公布,學生可以通過學號查詢自己在學年內的必讀書籍和選讀書籍,并且可以將電子書籍下載在手機或者電腦,方便隨時隨地的閱讀。圖書館可要求學生在沒學年結束之前要求學生閱讀相應數量和相應種類的書籍,以完成相應學分。
(四)建立完善的閱讀反饋機制
鼓勵學生閱讀書籍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知識素養和專業技能,因此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真正把書讀進去,并且讀好書。因此,為了防止學生單純為了獲取學分而跳躍式閱讀,可以要求學生在沒讀完一本書之后完成相應的書籍題庫或讀后感,如是在網絡上閱覽電子文獻,則需要給每一部文獻設置相應的閱讀時間,充分保障學生課后閱讀,在這些規范內的閱讀,才能在系統中獲得相應學分。
參考文獻:
[1]王凱.推進和完善高校學分制的意義和策略[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1,(2).
[2]李莉.大學閱讀教育模式運行中的問題及其完善思路——以浙江財經學院讀“百本書”學分認證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1).
[3]王立新.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新舉措: 閱讀學分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0,( 3).
[4]費鵬.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閱讀現狀探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