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文是一種有趣的修辭手法,它是把相同的詞匯或者句子,在上下文中調換位置或者顛倒過來,形成回環往復的形式,從而產生首尾回環的情趣?;匚氖且环N跨語言,跨民族的修辭手段,不僅中文里有回文現象,俄語中的回文現象也無處不在。通過運用回文現象,不但能產生回環往復的修辭美,而且更重要的是成為畫龍點睛之筆,含蓄委婉的表達作者所思所想,吸引讀者注意力,妙趣橫生的吸引讀者眼球。
【關鍵詞】回文;回文詞;回文詩;修辭手法
回文(палиндром)屬于文學修辭的辭格之一,它追求文字次序形式上的環繞,使得同一個詞或句子順讀倒讀都一樣,具有積極的修辭效果,更好的反映事物間的聯系,或者突出強調句意,加深讀者印象。回文,也可寫作“回文”、“回紋”、“回環”,又稱轱轆體,屬于頂真格的一種諧趣詩,可正、反讀之?;匚挠胁煌男问?,主要包括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及環復回文。
一、中文中的回文現象
回文遍及詩詞曲賦,以及對聯、隱語、樂曲、繪畫等,圖文并茂,所包含內容廣泛,創作題材豐富。提起我國文化中的回文現象,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們更是熱衷于回文修辭。中國文學歷來講究含蓄,精煉,通過文字來表情達意,而回文修辭正好能到達此目的。
1、回文聯
對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它要求字句對仗工整,平仄協調,而回文聯屬于一種特殊的對聯。用回文形式寫成的對聯,既可順讀,又可倒讀,順讀倒讀不僅不會改變對聯含義,而且頗具趣味。
清代,北京城里有一家飯館叫“天然居”,乾隆皇帝曾就此作過一副有名的回文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2、回文詩
提到中國文學,詩歌一定是必提的文學現象。利用詩歌與回文相結合,創作出的別樣詩歌風格,為詩歌的創作增添了不少靈感和樂趣。據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中釋義:“回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被匚脑娋哂袧夂竦挠螒蛏剩愃朴谖淖钟螒?,被稱為中國古代的文字魔方。
回文詩因其組成詩句的文字互相嵌套,也稱之為連環詩。回文以蘇蕙《璇璣圖》為開端,自南北朝起,歷唐宋元明清,一直吸引才子學士甚至名家大儒積極參與創作?!兜赖陆洶耸弧酚醒裕骸靶叛圆幻溃姥圆恍拧薄!兑捉洝は缔o》中言:“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唐宋兩代詩回文詩創作的興盛時代,唐朝許多名家都有創作過回文詩,如陸龜蒙所作:靜煙臨碧樹,殘雪背晴樓。冷天侵極戌,寒月對行舟?;匚模褐坌袑υ潞?,戌極侵天冷。樓晴背雪殘,樹碧臨煙靜。
二、俄文中的回文現象
回文是一種超越了民族和語言的文化修辭現象,俄語中的回文現象也無處不在,在單詞、詞組、句子或篇章均有體現。
1、回文單詞
Ага,боб,дед,заказ,казак,потоп,летел,нежен,или,оно,поп,сос,тут,угу,чач,шиш可見,俄語詞匯中有不少回文詞,并且大多數的語氣詞都是回文。
2、回文詞組
Мир или Рим раб и бар。
3、回文句
就像中國唐宋不少著名詩人學者一樣,俄羅斯不少盛名作家也鐘情于回文的修辭手法,他們也寫出不少名句。例如:
А луна канула。(А。Вознесенский)
Нам боги много дали – лад,огонь,миг,обман。(В。Невский)
Я иду с мечем судия。(Г。Р。Державин)
除了名人名言,不少俄語句子也是回文形式。如:
А щётка – как тёща!
Венер хотят охренев。
Дорого небо,да надобен огород。
Коту скоро сорок суток。
Лидер бодро,гордо бредил。
Меня истина манит сияньем。
Не видно,как он дивен。
Oколо Миши молоко。
Ты моден и недомыт。
У дуба буду。
Шорох от дубка как будто хорош。
Я не реву - уверен я。
4、回文詩
除了簡單的詞,詞組還有句子外,俄語中也有不少回文詩。這些詩風格獨特,朗朗上口,極具趣味。俄語回文詩一般而言,短小精悍,內容簡單,卻不失詩歌的韻律美。如:
Плач луны
Валерий Брюсов
Я - око покоя,
Я - дали ладья,
Я чуть узорю розу тучи,
Я,радугу лугу даря!
Я - алая,
Я - и лилия……
Не видно морд,ни лап,
И палиндромон дивен。
這首俄語回文詩,每一句詩無論是順讀還是倒讀,都是一模一樣的。這樣既能激發讀者的興趣,順讀和倒讀還能加深讀者印象,讓讀者對這些詩歌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回文詩特別能體現作家的文字底蘊及其運用文字的功底,是詩人和作家才華最好的體現。
三、結語
回文是一種有趣的語言現象,回文跨越了民族和語言,在中文俄文中均有體現。由于俄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俄語所屬“斯拉夫語系”,而中文屬于“漢藏語系”,不同的語系造就了俄漢語中回文現象的不同,如俄語單詞音節較多,不易形成回文現象,且俄語回文詩短小精悍的背后,不易到達詩歌內容意境和情感的統一,俄語回文詩的形式也不如漢語那么多。從俄語回文現象中不難發現,除了俄語中的單詞,還有回文詞組能完完全全稱之為回文,俄語中的回文句還有回文詩都不能等同于真正意義上的回文。如доход,комок,оно,рабибар。因為俄語單詞是由一個一個的字母構成的,在形成回文現象時,正讀逆讀雖能成為同一句或同一段相同的文字,但這是在對俄語單詞進行拆分并重組的情況下才能存在的,如АрозаупаланалапуАзора。在這個句子中,正讀逆讀均是同一句話,但這是僅限于在逆讀時,對俄語單詞進行拆分又重新組合的情況下才存在的,如不是對俄語單詞拆分又重組,就無法稱為回文現象,連最簡單的單詞都無法構成,該句逆讀則為Арозаупалуаналапуазора。只有在回文單詞組成的句子中,俄語回文句或回文詩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回文。如Иди,иди!若不進行拆分重組,這個句子連句子都稱不上,句子最小的成分單詞都算不上。雖然如此,俄漢語中的回文現象也有相通之處,都是順讀倒讀加強所表達情感情懷,都是一樣的妙趣橫生?;匚牟粌H僅是特殊的修辭手法,還是一種極具趣味的文字游戲。通過環環相扣的回文現象,給讀者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和情感盛宴,更是作者深厚文學功底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黃民裕. 辭格匯編[M].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
[2] 竇常山. “以圓為美”與回文詩,回文修辭[J]. 臨沂師范學院學報, 1997(2):89-91.
[3] 沈 謙. 語言修辭藝術[M]. 北京: 中國友誼出版社, 1998.
[4] 王其峰, 孫安邦. 中國回文詩圖大觀[M].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6.
[5] Кацюба Е. А. Новый палиндром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 Москва, 2002.
【作者簡介】
張策昭(1990—),女,壯族,云南個舊人,遼寧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俄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