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吳靜+田煒明
【摘要】高校畢業生面臨人才濟濟的就業市場感到無助與茫然,壓力成為我們時刻背負的重殼。探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幾年經濟發展下行,就業相關的政策還有待落實,就業信息錯位等。因此,探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擇業,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新途徑,也是基層面向現代化發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與時俱進,更是整個社會注入活力的體現。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基層;經濟發展
一、有關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
據教育局發布的消息進行統計,2017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高達795萬,較2016年增加30萬。2016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765萬比2015年的749萬,增加了16萬。高校畢業生逐年增長的趨勢讓我們的就業更加的雪上加霜。高校畢業生有效需求信息不足及結構性矛盾并存,勞動力的需求日益減少,而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用人結構的矛盾不斷展現。基層經濟的發展仍然落后,同時基層就業的固定崗位有限,這些都加劇了我們的就業壓力。
大學生求職方式較單一,限制我們的就業。一般是通過家人、導師、朋友推薦到用人單位,或者直接到用人單位咨詢、到人才市場登記;或者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查找招聘信息。譬如,58同城、中國公共招聘網、中國就業網、中國國家人才網、教育部大學生就業網等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網。以及通過學校或中介組織的招聘會、用人單位的招聘會來進行求職。由于方式單一,信息不暢通,很大方面的限制了我們就業。就業壓力的增加,使得很多畢業生選擇了創業的道路。然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創業率仍舊偏低。高校大學生的創業道路有待我們繼續探索。
二、影響高校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因素分析
1、大學生對基層擇業的誤區
首先,大學生的心態出現誤區。大學生過于追求物質生活。一種走出農村,躋身一線城市的想法,是大多數畢業生想法。過于看重面子,以為大城市代表個人身份,生活在北上廣的地方,說出來就高人一等的錯誤理念。他們寧愿在外面漂著,做著打零工,服務生的工作,沒有固定工作,收入,保險,住房,也不愿意瞄一眼基層地區。
其次,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在工資及福利待遇方面的期望值過高。在薪資2000元以下的占2.41%,在2000元—4000元占83.13%,在4000元以上占14.46%。 綜合來看,薪資是影響大學生就業最主要的因素。一部分畢業生認為,自己受過高等教育,就應當拿一份對得起自己的錢,對得起自己上這幾年大學。追求更高的物資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們當代人的目標。
最后,經濟下行,加大就業壓力。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9%,創下近幾年來的增長新低。又有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7%,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左右。隨著海歸、考研人數的增長,大學生面對自身定位失衡,就業形勢依舊嚴峻。據國務院研究表明,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就吸納就業人數140萬至160萬。經濟增長緩慢,吸納就業人數有限。就業難成為社會一大重要難題。
2、基層對大學生吸引力不足
首先,基層單位人文環境欠佳。在基層地區,大學生主要面對的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民和具有專制、偏執的地方官員。他們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思想觀念較落后。以及受到傳統思想的束縛,不歡迎外來人員參與他們的工作,排斥人才,偏執專制,固執己見,認為自己的工作方法正確,不接受新的意見建議,讓到基層工作的大學生處于尷尬、多余的位置。好的想法得不到采納,不僅限制個人的發展,也影響基層地區的發展。
其次,基層單位生活條件艱辛,工作環境有待提高。許多基層單位資金短缺,設備缺乏,技術落后,領導思想固執,生活條件艱苦,基礎設施短缺,個人權利得不到保障,缺乏志同道合之人。讓到基層就業的大學生出現各種不便。這種條件,讓人望而止步。
再者,基層單位工資偏低。因為基層地區自身條件的限制,無法為在為基層工作的大學生提供滿意的薪酬和社會福利。同時,與大城市相比,沒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各種福利保障,生活中的處處碰壁,讓大學生去基層就業的信心受挫。
三、高校畢業生基層擇業與地方區域發展的互動機制
學生、高校與基層協調發展。高校需要從更深層次考慮,把就業與育人相結合相,幫助高校畢業生不僅提高專業能力,還有職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推出要面向基層發展成人高等教育“放權”,允許面向基層舉辦高等教育的高校,根據基層經濟發展需要,靈活自主的設置、培養對口專業的人員,服務于新農村建設,推進基層區域健康車持續的發展。面對這一消息,無論是大學生還是基層,都是受歡迎的。我們國家缺少的就是這種面對基層的專業人才,最好是開展各種下鄉下基層活動,了解當地需要,不斷調整自我發展自我。開展各種適合基層發展的課程,不斷進行改革,讓教育與社會發展相接軌。在實踐教育中,必須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用現實的思維來面對基層發展的各種問題。在學習過程中,還要適當有重點的安排一些課程。專業知識仍舊是重中之重,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社會實踐、生產實踐、素質擴展訓練,應適當在我們的學業中增加。畢業實習及實踐課程的開展,提高我們的動手能力,讓我們更進一步的接觸基層習,適應基層,學習一些能帶動基層發展的真本領。與時俱進,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培養,還有利于高校的發展,以及基層的進步。為基層發展,提供人才儲蓄,發展實用性人才,為發展新農村建設出力。
政府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提高就業率,同時促進基層經濟發展。近幾年來,政府在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勵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地方財政優先考慮扶持中小企業資金支持。為中小企業更好地發展,降低失業率水平。人力資源市場,也在不斷改革調整。推進信息公開共享,提高招聘效率。完善創新服務,注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提升。多管齊下,促進高校畢業生以創業帶動就業。大學生有能力自主創業的,可以申請創業擔保貸款,數額一般為10萬。另外,國家鼓勵金融機構參照貸款利率水平,對個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國務院發表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指出,高校畢業生是國家的儲備力量,引導鼓勵他們面向基層擇業,不僅有利于改善人才結構,促進基層經濟發展,鞏固黨的指導地位,構建和諧社會。青少年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我責任、基層意識。通過艱苦奮斗,熱愛勞動,扎根基層,為基層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河北農業大學2016年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河北省教育廳2016年河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計劃:新常態下高等院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理論機制與實證研究,課題編號:SQ161133;3、2016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多元化背景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載體研究,課題編號:201604040115
【參考文獻】
[1] 杜彬恒.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J]. 文化學刊, 2016(04):4-6.
[2] 倪迎華.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探析[J]. 文化學刊, 2015(4):40-44.
[3] 倪 超. 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投資效應研究[J]. 文化學刊, 2016(15):87-96.
【通訊作者簡介】
田煒明(1982—),男,漢族,河北滄州人,碩士研究生學歷,河北農業大學團委書記、講師。
【作者簡介】
李浩(1990—),女,漢族,河北邢臺人,河北農業大學2014級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