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冬晶
【摘要】現如今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一部分,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特點,在當今市場環境中也展現出不一樣的發展趨勢。本文將通過發展趨勢的研究,找尋民營經濟戰略轉型的方法,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民營經濟 戰略轉型
一、前言
民營經濟在在市場經濟不斷放寬的情況下發展勢頭良好,事實也證明,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保障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對整個市場經濟來說都是必要的積極因素。所以我們需要了解民營經濟的發展趨勢,了解民營經濟發展的方向,以及朝著這個方向進行的相關戰略轉型研究。
二、民營經濟的發展趨勢
(一)政府逐漸放寬管制
早期的經濟基本是以國家管控為主,主要的產業都掌握在國家手中,因此導致了生產力的發展遲緩。近些年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重要性逐漸得到承認,國家開始放寬了對于市場經濟的管制,轉而讓國家的控制力放到了方向的把握上。因此,民營經濟的發展環境也漸趨寬松,時至今日,有數據顯示,民營經濟在市場經濟的比重中逐漸上升,已經成為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之前民營企業在國營企業的八十多個領域中,允許民營企業參與的只有四十多個,尚且比不上外資企業的六十多個,可見民營經濟發展程度之低,受國家管控程度之強[1]。而今民營企業不僅可以參與的經濟領域增加了,國家還降低了對民營企業征收的稅,使得民營企業生存的環境質量普遍提高,更多的民營企業正在逐漸增加中。
不僅是政府政策的放寬,允許民營企業參與更多領域的商品生產,同時政府也愿意給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的資源。顯示出政府不僅不限制民營企業的發展,還通過資源的補給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具體表現就是政府逐漸將資源配置的權力交還給了市場,長期的經濟發展規律表明,市場配置才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式,市場會自發性地將資源配置給生產效益最高的一方,促使整個市場經濟持續發展。不過這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市場上各個企業之間的競爭,只有生產效率較高,資源配置較合理的企業才能在逐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這就是市場的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民營企業沒有國營企業那樣背靠國家的強大依靠,自然而然地會在這樣競爭逐漸激烈起來的市場上完善自己的內部結構,逐漸發展壯大。隨著政府放寬的限制,社會對于民營企業的接受度也在逐漸變高,這一點就體現在很多發展時間較長的民營企業已經逐漸有了自己的品牌。并且依靠自己的品牌在相關領域有了較高的地位,在消費者心中成為該領域產品購買的首選。
(二)經濟底蘊在加強
所謂經濟底蘊,通常是指經濟發展的基礎實力,包括資金、人才、運輸等等方面。這些方面都是企業發展的基礎,雄厚的基礎才是建立起高樓大廈的堅實地基。上文中提到國家對于民營經濟的限制正在逐漸減少,在經濟底蘊方面,國家給民營經濟提供的解禁主要是在金融方面。早期不僅經濟掌握在國家手中,銀行也是國家控制的主要方面,當時的金融政策對于民營經濟很不友好,導致民營經濟先天不足,沒有良好的金融底蘊。而今銀行的金融體系已經發展完全,民營經濟能夠在銀行得到很好的資金支持,各種融資手段也層出不窮,給民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2]。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開始朝著產業集聚的方向發展。產業集聚并不是指同領域企業之間的橫向靠攏,而是指產業發展的縱向線條的集聚。以往的企業發展往往是采取地理區域內的產業抱團,在對抗外來企業方面有很強的排外性,似乎是保護了本地企業的發展,但是這種方式反而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并且造成同一種產業的地理集聚,可能是一家獨大,也可能是眾家蕭條。如今市場經濟的發展開始有一種新的趨勢,那就是一條產業鏈上的不同產業間的集聚,比如企業開始和培育人才的高校機構聯合,爭取第一時間獲得高新技術人才。同時生產企業和運輸企業之間聯合,保障產品能夠第一時間運輸到市場,也保障運輸企業能夠獲得穩定長期的合作伙伴。這種產業集聚的方式一旦成功往往是帶活了一整條產業鏈,如今已經在長江三角帶地區出具規模,可以相見,這種雛形在未來會逐漸發展和完善,最終形成一條強大的穩固的產業鏈,為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積極助力。
三、民營經濟的戰略轉型
(一)專精
現如今國家放寬了對民營經濟的限制,旨在希望民營經濟能夠百花齊放,豐富市場經濟的領域。但是,具體到企業的發展,就不能朝著百花齊放的方向發展。市場的領域是多種多樣的,類型也是豐富多彩的,一條產業鏈上可能包括了人才培育、產品設計、原材料加工、產品生產、產品運輸、售后服務等多方面內容,一家企業基本很難囊括所有方面。所以企業往往采取的是和其他在一條產業鏈上的企業相互合作的方式,這也是帶活整條產業鏈的方式。但是企業在做大的過程中,很容易走向多元化發展的道路,這條道路有利有弊,但是從目前的狀況來看,總體還是弊大于利。首先我國的民營經濟發展時間較短,管理體系不成熟,經濟底蘊不足,單獨企業難以承擔起過多方面的發展。其次企業發展的方面每多一個,就要分擔企業原本的資源,造成資金的循環出現艱澀,而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如果企業在資金鏈困難的時候遭受打擊,使得資金鏈斷裂,就有可能導致整個企業破產[3]。所以從現如今的實際情況來看,企業的發展道路應當以專精為主,將企業自身的主產業更進一步,若能將企業最擅長的領域發展到極致,也能在相關領域得到更高的地位,屆時企業再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要不要更廣范圍的發展,也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和資本。
(二)創新
數據顯示,我國的民營企業多集中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第二產業比第一產業還要再低,第三產業的數據雖然在增加,但是總體比不上前兩個產業。這表明,我國的民營企業大部分還局限在產品的生產加工上,總體效率不高,而且在新產品的研發上和國外相差甚遠,距離中國創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4]。新時代的市場經濟更加注重人才和創新兩方面,首先人才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高新技術人才對于產品的品質有著質的提升能力,同時高素質人才在產品設計、企業管理、金融運作方面都對企業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其次創新發展近些年越來越重要,許多行業都在爭取創新,讓自己走在其他企業的前面。民營經濟想要提升,依靠于民營企業的創新是否得到重視。民營企業要逐漸轉移自己的戰略目標,從生產更多的產品到生產更新的產品,從賣出更多的產品到賣出更具有企業特色的產品。
四、結語
民營經濟的發展對市場經濟的發展以至于對我國國家經濟的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效應,這源于國家對民營經濟的限制逐漸放寬,開啟了民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新趨勢。民營經濟要依托于這個趨勢,將企業的發展戰略集中在專精和創新等方面,這樣企業才能更好更快發展,民營經濟也能夠穩定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辜勝阻,李俊杰,鄭凌云.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戰略轉型[J].宏觀經濟研究.2006(01):30-35.
[2]陳兆錄.民營經濟的發展趨勢及戰略轉型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8):74-78.
[3]王蕊.新形勢下我國民營企業的轉型與發展[J].經濟問題探索.2010(10):29.
[4]曾凱,馮濤.民營經濟增長中的發展邏輯與金融制度安排[J].生態經濟(學術版).2010(0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