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勤+李紹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也在不斷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對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的市場監管問題進行探討,對我國市場監管現狀進行介紹,并提出有效性建議。
【關鍵詞】場外金融衍生品 市場監管 現狀與策略
金融衍生品作為一種金融工具對金融市場的發展有重要影響,金融衍生品有期權、期貨、遠期、掉期,還有以混合形式存在的金融產品。在交易市場上,金融產品的交易方式可以分為場外和場內。因為場外交易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多為交易雙方進行直接交易,容易出現違約風險,相比與場內交易,場外交易有較大的風險。近年來,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升級與轉型,發展金融衍生品相關業務將為成為必然趨勢,由此,要想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對于場外金融市場的監管就成為了重點工作,本文將針對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如何進行監管這個問題進行具體討論。
一、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概況
我國金融業的發展速度較快,但是金融衍生品的市場監管卻沒有得到相應發展,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的市場監管也同樣存在許多發展問題。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在2005年開始發展,發展至今也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采取多頭分業監管模式,在政府監管中,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保監會和外匯管理局等監管機構參與監管,自律監管依靠的是交易所、銀行間交易協商會及期貨業協會等自律監管組織。這種監管方式能對以前的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起到了規范作用,這也是因為以前的場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并不大。但是近年來我國的金融業在快速發展,場外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也在增加,日益增加的交易量促進了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這種分散的監管方式也為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帶來了不小的困難。為了規范外金融衍生品市場,2004年銀監會頒布《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管理暫行辦法》;2007年做了第一次修訂;2011年1月又進行了再次修訂,進一步擴大了銀行參與衍生產品業務的范圍{1}。法律法規的頒布促進了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自律監管的進步,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自律監管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市場的規范化。
二、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問題
我國金融業的發展促進了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但是場外金融衍生品在市場監管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并找出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所在,便于采取措施進行改善。
(一)法律法規不全面
我國對于場外金融衍生品頒布的法律法規并不全面,場外金融衍生品有很多種類,我國頒布的法律法規大多是針對特定的場外金融衍生品進行頒布的,但是如今場外金融衍生品發展多樣,對于金融衍生品的法律法規并沒有統一的依據,也不利于市場的發展,比如有的部門頒布的法律對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類型有限制,對于一些場外金融衍生品明確要符合相關規定,但是對于一些規定并沒有做出具體內容的確定,產品就難以找到可依據性,就不利于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規范,也不利于對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進行監管[2]。
(二)對場外金融衍生品的監管主體不明確
我國對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的機構較多,機構之間沒有有效地溝通機制,彼此做不到有效協商,各機構之間的責任劃分也不明確,容易使各機構對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管理出現監管重疊與監管真空的情況,這樣就會造成市場監管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提高不了監管部門的經濟效益,造成市場監管出現混亂的局面,給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也不利于各機構的自身發展。
(三)自律監管不規范
在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發展的過程中,自律監管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但在市場監管的發展中,自律監管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自律監管作用的發揮,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我國的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較大,政府對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干預過多,這就導致自律組織不能全面發揮監管作用,自律組織在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發展的過程中處于比較模糊的地位,沒有對市場監管的明確責任,而且一些自律協會也與政府保持聯系,導致它們沒有自己的精神和原則,自律協會就難以對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產生影響,自律協會的監管職能就得不到有效發揮[3]。
(四)市場透明度不高
我國的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因其特有的交易方式而具有較高的靈活性,但是也因為它的靈活性而沒有較高的透明度,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也沒有較高的集中性,而且也有非常廣泛的市場范圍,甚至超過了銀行市場的范圍,有的交易不經過銀行就可以完成,也得不到市場監管的規范,雖然提高了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交易的效率,但是也增加了市場交易的風險性,不利于市場監管的規范,一旦引發較大的風險就難以找到相關責任人,對經濟發展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
(五)缺少行業自律
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協商會還沒有建立的時候,主要是歸政府監管,主要歸國家外匯管理局還有中國人民銀行監管,在眾多金融機構進行一個新的業務的時候,仍然需要相關的監管機構進行審批。但是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協商會的成立表明我國對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可以由政府和協會進行監管,但是在協會這個問題上,有關機構并沒有對協會進行授權,行業協會的監管范圍還有監管職責并沒有得到有效明確,那么行業協會的作用就不能盡情發揮,也就發揮不出行業協會的最大作用,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也就達不到最佳效果[4]。
三、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策略
對于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要注意在發展的過程中做好監管措施,既保證發展的穩定性,又能保證對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管,通過對市場的有效監管來促進市場的發展,在市場發展中,應該把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當做目標,做好對市場的建設工作,加強對市場的內部和外部監管,促進行業自律作用的發揮,保證信息的有效性,提高市場交易效率,促進市場有效發展[5]。
(一)完善法律體系
在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作用依然是不可忽視的,所以仍然要依靠政府對金融衍生品市場進行監管,同時要注意自律協會作用的發揮,要最大化的發揮自律協會的作用,政府要對自律協會進行有效管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明確自律協會的監管范圍,明確自律協會的職責,促進自律協會自身的完善,讓自律協會幫助政府對市場進行監管,政府要做到與自律協會進行有效的合作,使監管機構更加完善,并制定完善的法律體系進行保障,以免出現監管范圍不明確,監管職責不清晰,形成交叉監管的局面。同時為了確保我國法律機構頒布的《企業破產法》中的金融衍生品終止凈額規定可以在我國金融市場上發揮其應該有的作用,并做到有效實行,政府就要通過建立相關法律法規來確定金融衍生品終止凈額規定的可實行性,讓其擁有法律效率。還要注意根據不同的金融衍生品制定相符合的法律法規,總體遵循市場總的法律規定,同時兼顧金融衍生品的差異化,做出有針對性的措施,適應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二)促進監管機構間的合作
要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促進監管機構進行合作,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涉及的市場范圍比較廣泛,進行交易的產品也是多種多樣,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強監管機構間的合作。可以通過建立一個有效的機制來對各個監管機構進行協調,針對各種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明確各個監管機構的職責,做到有效利用監管資源,避免出現監管資源浪費的現象,明確監管機構的職責可以將責任具體落實到各個監管機構上,如果出現問題就比較容易明確責任對象,采取有效措施將損失降到最小,提高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效益,建立金融協調機構有利于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三)加強交易者的風險管理能力
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商業銀行,由于場外金融衍生產品是在表外科目進行核算,監管更加容易出現滯后。那么商業銀行更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內控系統,對金融衍生產品能夠進行準確的風險評估,實時對風險進行監測,對極端的風險狀況事前也應當有應對措施。與此同時,監管機構也應當建立金融衍生交易的風險預警,防范偶然性事件引發的違約風險。
(四)增強市場透明度
通過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市場交易的透明度,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適當公開金融衍生工具的相關信息,包括性質、信用風險等信息,同時,還應該建立與市場交易相適應的交易報告制度,深入研究會計處理方法和規范財務報告信息,使投資者和監管者都能充分了解衍生產品的風險程度和相應價值,這樣做可以讓交易市場得到有效管理。
四、結語
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較快,所以要加強對市場的監測,來確保市場的穩定運行,避免出現不正常競爭情況,就要建立完善的監測系統,定期對市場進行監測,掌握市場的交易情況,根據掌握的信息分析一些結果,發現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措施進行解決問題,促進市場的規范化發展。
注釋
{1}和訊網:金融衍生品監管帶給我國的經驗啟示http://futures.hexun.com/2015-06-15/176727762.html。
參考文獻
[1]陳錦磊.基于博弈論的OTC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必要性分析[J].商業經濟,2013,(9):100-104.
[2]周怡.我國場外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的現狀及其改革路徑[J].知識經濟,2014,(5):75-76.
[3]王娟.基于控制超調量的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3,15(3):18-25.
[4]安毅,常清.我國期貨市場監管改革與結構調整[J].經濟縱橫,2013,(10):66-70.
[5]李研妮.印度場外衍生品市場監管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發展研究,2014,(5):87-88.
作者簡介:王珺勤(1986-),女,漢族,江西九江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李紹(1985-),男,漢族,江西九江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