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克克
摘 要 隨著網絡技術的日益發展,互聯網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巨大改變,其中最直接的影響之一就是改變了人們傳統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給傳統的圖書出版帶來了巨大沖擊,使圖書出版原有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傳統圖書產業的發展面臨著重大挑戰。文章對網絡時代下傳統圖書出版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簡單分析,探索在新形勢下傳統出版業如何積極面對挑戰,抓住機遇,找出生存發展的新思路、新策略。
關鍵詞 網絡時代;圖書出版;生存空間;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4-0069-02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多元化、快捷化,各種舊的、新的一手資料、信息,在互聯網的幫助下,人們都可以觸手可及。新聞媒體的產業鏈條日益多元化、復雜化,傳統圖書出版產業的發展遇到巨大挑戰。據權威數據統計,我國傳統的紙質版媒體產業在總的產業格局中所占比例不斷下降,傳統出版業的生存空間被極大壓縮。面對這樣的形勢,傳統出版業必須尋求新的發展策略,以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要求。
1 圖書出版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步入信息化社會,網絡信息技術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工具,人們可以借助網絡技術隨時隨地的查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互聯網應用極大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紙質版圖書不再是人們唯一的選擇,數字閱讀具有成本低、內容廣泛、方便快捷等優勢。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傳統圖書出版行業發展頹勢日益顯現,部分業內人士對傳統圖書出版業的發展前景呈悲觀
態度。
1.1 傳統的圖書出版面臨著嚴峻考驗
《中國出版產業年度報告》顯示,近10年來,我國數字出版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遞增;收入規模從2006年的213億元,已經增長到2014年的3 168.4億元;移動閱讀人群的規模達到2.42億人。美國出版商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美國電子書已占全美圖書銷售份額27%。與傳統出版相比,數字出版具有周期短、傳輸快、成本低、空間大、即時化、交互性、查閱方便、綠色環保等諸多優點。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一代,幾乎放棄了紙質的圖書。
1.2 傳統的圖書出版地位不可取代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兩面性的,網絡時代下傳統的圖書出版業并非毫無優勢。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傳媒方式也幾經變遷,傳統出版業有其他媒體介質所沒有的優勢,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顯而易見,紙質圖書的保存能力較好,具有較強的穩定性、較高的安全性,不會因為技術因素的影響而受到破壞,且具有賞鑒的價值。其次,紙質出版物能為讀者創造一種更為舒適的閱讀條件,更有利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做深度的研究,深層次品味,深入思考。最后,在所有出版形態中,傳統圖書對信息、知識的選擇功能最強。圖書出版有嚴格的規范要求,比如三審三校、差錯率等,紙質圖書的內容具有最高的權威性和嚴謹性。基于各種因素,傳統的圖書出版具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
優勢。
目前,我國傳統出版業的發展現狀較差,但是,我們堅信二者不是你死我活的替代競爭關系。傳統出版業要結合自身發展特點,揚長補短,隨著與數字出版的不斷融合,不斷適應,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從長遠角度出發,其依然存在較大的發展和變革空間。
2 網絡時代下傳統出版業的發展對策
互聯網的到來給傳統出版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加快了傳統出版業的變革速度,使傳統出版業不得不正視自身面臨的問題,尋求新的發展思路。首先,我們需要正確認識數字網絡與傳統出版業的關系,二者的發展并不存在互相敵對的關系,它們同屬傳媒行業,既有相同點又各有特點。2015年美國書展舉行的“中美出版傳媒產業論壇”上,美國出版商協會的艾倫指出,“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齊頭并進將是大勢所趨”。傳統圖書出版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必須正視自身的發展缺點,吸取新傳媒的比較優勢,揚長補短,在與新媒體的融合中,不斷茁壯成長。
2.1 創新經營模式
在傳統的出版產業鏈條中,紙質圖書主要依靠書店、報亭等實體店為主,讀者想要購買書籍必須到實體店,由于時間、地域等問題,給讀者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傳統出版商必須對自身的產業鏈進行優化,通過變革經營模式來降低成本,進一步提高傳統媒介對讀者的吸引力。出版商可以借助互聯網經營模式,在各個網上銷售,少去實體店的租金、人工等成本,降低了經營成本,則可以以更低的折扣銷售圖書,同時,由于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網上購書能直接送貨上門,極大地方便了讀者。紙質圖書也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形勢來擴大影響力,通過網絡來增加宣傳,以更好地讓人們了解此書的特點,從而產生購買欲望。此外,許多優秀的網絡作品由于在網上大受歡迎,傳統出版業可以探索與網絡作品的著作者洽談合作,將網絡文字轉化為紙質的圖書出版,利用網絡作品已有的影響力,合力開發網絡文學市場,圍繞網絡作品版權打造新發展模式。
2.2 極致發揮選擇功能、擴充圖書內容
傳統圖書對知識信息的選擇功能是其余媒介不可比擬的,要將此優點極致發揮,讓其他媒介望塵莫及。一本成書需要通過重重審讀,重重校對,其內容具有客觀性、可信性、嚴謹性,文字用語講究,語句優美,更具有文學價值,這更能吸引想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認真做學問的人。隨著新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出版業還可以結合新技術,將圖書內容做得更加豐富。比如在圖書內附贈光盤,圖書封面、正文印刷二維碼鏈接更具體生動的內容等,增加圖書趣味性的同時,也擴充了圖書內容,更有效地滿足了當代人的閱讀需求。傳統編輯在選題、組稿、審讀、加工、發稿、看樣過程中,要層層把關,包括國家的方針政策,讀者的閱讀需求和購買傾向,對于專業性強的圖書深挖內容使之成為高精尖人才的首先書目,對于大眾圖書,則注重內容語言的淺顯易懂,排版的靈活生動,給大眾的旅游休閑帶來悅讀的快感。此外,傳統編輯也要注重圖書與不同媒介形式的配合,尤其對于適合改編,易于走向多媒體出版形式的選題,在編輯加工過程中要特殊處理,為將來提高利潤奠定夯實基礎。
2.3 開拓多元化的衍生產品
傳統圖書出版商在新媒體環境下還應改變自身產品結構。圖書定義的寬泛化讓圖書形式有了更多的變化,出版商可以在傳統圖書的出版之外對相關文化產品進行銷售,緩解單一產品銷售帶來的壓力。比如,可以對擁有廣大讀者的暢銷書,通過與新媒體的合作,開發成網絡課堂,或者改變成電視影視作品等。比如小說《致青春》《狼圖騰》《盜墓筆記》《三體》等,改編的電影都在市場上反響強烈,作者和出版商都收獲不菲,影視的傳播反過來又刺激了圖書的發行。此外,傳統出版商可以開發圖書內容有關的玩具、游戲、時尚禮品日用品等。比如像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其旗下開發了書籍、地圖、兒童媒體產品,以及旅游、娛樂、檔案、產品目錄和電子商務等方面的一系列業務。
總之,出版商可以主打文化品牌,將文化產業與新媒體相結合,通過打造新題材尋求新發展,以多種形式的文化產品出現,實現與新媒體的互利共贏,共同繁榮。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傳統的出版業受到新媒體時代的巨大沖擊,其發展空間逐年收縮,在這種形勢下,傳統出版商要正視新媒體技術對傳統出版行業的影響,并且積極利用新媒體網絡平臺對傳統出版產業鏈進行優化和改革,運用新思維、新策略,在選題初期做相應的戰略規劃,針對不同的內容,區別對待,或縱深發展,或發揮其開發為多媒體的潛能。新形勢下對傳統的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編輯在工作過程中,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要提高專業素養,擁有“三頭六臂”的本領,盡可能地開發原文本的影響力,挖掘內容的所有價值,給讀者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吸引讀者愛上閱讀,為文化事業的傳播輸入一股新鮮的血液,為傳統出版行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錢雅雅.網絡時代下圖書營銷的新模式分析[J].現代營銷,2014(10):53-53.
[2]趙洛育.網絡時代圖書出版業價值鏈的變革[J].科技與出版,2009(11):61-63.
[3]李超.中國圖書出版業的現狀分析與展望[J].現代企業教育,2012(24):220.
[4]宋杰.實用類圖書發展趨勢分析[J].出版發行研究,199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