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實體經濟競爭力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重要的經濟課題之一,而物流業助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需要我們關注。這就要求物流業要在整體資源配置效率、技術的采用和標準化建設等方面尋找存在的關鍵性問題,尋求供給側的改革和突破,實現與實體經濟更好的結合。一方面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優化實體經濟的產業布局,另一方面對于推助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文就結合現代化物流業的發展,談談物流業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以及物流業發展對策。
關鍵詞:物流業;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問題研究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實體經濟競爭力是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重要的經濟課題之一。在影響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眾多因素中,降低融資成本、開放市場領域、塑造公平競爭環境等方面都需要協調解決。同時,作為實體經濟中可以鏈接不同經濟部門、不同企業以及企業組織內部不同職能部門的“特殊”生產性服務業的物流業,在助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需要我們給予重點關注。在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中提到“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代、信息等產業的復合型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力和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在“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背景下,物流業對實體經濟發展將起到一個“加速器”的作用,物流業不僅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也是助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一、物流業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
物流業的發展是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下的產物,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普及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物流業的發展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據的比例也越來越重,其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對于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物流業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將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物流業的發展改變了市場經濟格局,加強了對市場資源的合理、優化的配置。一方面,隨著物流業的進一步發展,物流企業與實體企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形成了物流服務的集聚。物流企業為實體企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物流服務,降低了這些企業在經濟活動中的消耗,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幫助企業擺脫副業,增強實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物流業涉及到實體經濟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在帶動區域經濟增長過程中促進了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物流業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轉型升級進程中最為經濟合理的綜合服務模式,有效的增強了區域產業的吸引力和輻射力,也為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如:制造業、信息業、貿易業的轉型升級。
2.物流業完善的網絡體系,能提高實體經濟活動的效率。如:在實體經濟活動過程中,實體產品供需雙方在進行貨物運輸時,往往要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對于一些跨行、跨區域的交易難度系數更高,耗時耗費更多。而物流業的發展將彌補以往交易活動過程中的不便,以其專業化的體系,降低雙方使用物流網絡資源的成本以及交易成本,使跨行、跨區域甚至是跨國之間的交易更為簡單和方便,物流成本更低,也更安全。物流業作為第三方,在實物流通的過程中處于一個相對“中立”的位置,從交易主體行為的角度考慮,交易雙方不需要考慮物流過程中的不確定環境,降低了物流的風險,同時也將使得供需雙方合作更加的坦率,合作流程更加簡單,合作所產生的額外消耗更低。從實體產品供需全過程的角度考慮,物流業的迅速崛起有助于實現高效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運作體系,從而減少交易各方的部分交易費用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也能有效地降低區域經濟運行的成本,提高實體經濟活動的效率。
3.物流業的發展有利于夯實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基礎。整體而言,物流體系的建設也是經濟區域的一個整合,在提升區域整體的物流水平的同時,也夯實了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基礎。加快物流業的發展,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如:加強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樞紐等物流核心節點的建設,在物流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過程中,對區域整體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格局都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
4.物流業的發展有利于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在加快物流業發展的過程中,運用科學化、專業化的運作方式,充分發揮產業的整體優勢以及產業的規模效益,既能促進物流業本身的發展,也能帶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從整體視角出發,物流業作為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與實體經濟之間具有很強的統籌關系,對產業結構優化有非常大的助推作用,使實體經濟發展向集約型、高效性、高質化方向發展。
二、我國物流業助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我國在推進“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物流業也在向網絡化、組織化、集約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這種發展模式,有效地促進了資源的整合優化,一體化服務和平臺化的發展,降低了物流成本,實現物流供需的高度匹配,對于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有非常大的價值。于此同時,物流業在整體資源配置效率和技術的采用和標準化建設方面卻仍然存在關鍵性的問題,物流業發展水平比較緩慢,物流成本比較高,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不利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1.公共物流基礎設施屬性不明確。區域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作為物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節點,是當前物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需要有完善、系統的配套設置和城市基礎設施,但是,當前的公共基礎設施屬性還不明確,定位還不清晰,存在重道路、輕節點的問題,重視對客運站、海港、空港等運輸場站的建設,而忽視對公路節點的建設,不夠專業化、規范化、有序化,布局不夠統一,都不利于其更快、更好的發展。
2.工業品物流發展滯后,信息化程度不高,還有待進一步的融合。盡管我國物流業在市場龐大的需求下,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特別是快遞、小件物流發展比較快。但本質而言,物流業的這種發展是不平衡的,對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工業品物流、大件物流仍然比較落后和滯后。對于整體物流業的發展具有舉重輕重作用的公路物流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比較多和信息化水平較低。同時工業品物流的標準不統一,跨行業、跨區域、跨平臺的信息共享協調性差,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物流業的發展,也無法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三、物流業助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措施
物流業助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是要充分發揮物流業的價值和作用,在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求的同時,能夠實現對資源的合理優化的配置,強調其系統、全面的服務體系,以促進實體經濟的轉型和發展。
1.明確公共物流基礎設施屬性,制定健全、系統的物流政策和管理模式。區域物流中心等公共物流基礎設施和關鍵物流節點作為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和基礎,對于優化區域經濟結構,合理的整頓和優化物流資源,降低實體企業的物流成本,解決實體企業轉型發展的后顧之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會具有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比如,公路港作為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對于優化城市結構和城市空間布局,拓展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其服務質量,改善中小物流企業服務以及合理的整頓和優化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運輸質量和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政府相關部門應發揮宏觀管理的作用,制定健全、系統的物流政策,積極地推行有效的管理模式。同時,進一步提高對基礎物流設施建設和戰略性的認識,將基礎物流設施建設納入重點規劃和建設的范疇,對公共物流基礎設施屬性進行探討和研究,提高建設、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和能力。
2.將發展工業品(大件)物流作為物流體系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的重要內容。相比于其它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工業品物流的發展起步比較晚,物流運行效率比較低,在物流資源的配置中還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如:公路運輸企業小而散、車輛空駛率高等,這些都影響了工業品物流的高質、高效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加強對工業品(大件)物流發展的支持力度,如:推動無車承運業務的落實,彌補供應品運輸過程中的短板,提高運輸的效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工業品物流的重要性和價值也會進一步的凸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為此,要通過工業品物流的供應側改革,有力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
3.將物流業信息化嵌入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明確提出,結合現有物流業的發展,要加強對物流信息服務平臺資源的整合,要實現物流業的跨行和跨區域的智能化的發展,打造一個全方位的、系統、規范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簡單而言就是需要加強對物流資源管理、綜合運輸信息、物流資源交易以及商品交易、電子口岸等平臺的建設,實現各平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聯互通和物流信息共享。在這個背景下,將物流業信息化嵌入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中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內容。具體來講,一是物流平臺的建設要考慮如何引入實體企業,這是物流需求之源,也是物流平臺和信息化坐實的標準之一。二是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發展條件下,推進工業品電子商務項目的發展,保證物流業與實體經濟在信息環境下的融合,產生如網絡零售業與快遞業相結合的類似效果。三是積極開展物流園區的互聯應用,以相關物流政策為導航和標準,強化樞紐的作用和價值,提高樞紐之間信息的交換和互換,以滿足各個物流園區之間的信息共享,推動先進信息技術在物流領域應用,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4.通過物流業來引導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物流業作為戰略型新興產業,通過供給側的改革,提高物流服務品質,來引導實體經濟的發展。通過物流業與實體經濟產業緊密結合,促進生產流程、產業形態、產品包裝的優化和提升,推動實體經濟向高增值產業發展,傳統產業向高端的新興產業進軍。當物流業轉型升級方向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方向相同時,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物流業和升級經濟將會實現良性互動和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蔡進.切實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助推經濟轉型升級[J].中國經貿導刊,2016.
[2]劉志彪,陳柳.政策標準、路徑與措施:經濟轉型升級的進一步思考.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4.
[3]安增龍,李世武.大力發展物流產業推動大慶市經濟發展[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7.
[4]伊靜.現代物流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J].經濟論壇,2004.
[5]王智利.物流經濟地理.北京:電子工程出版社,2011.
[6]吳浩.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中國物流聯合會赴歐考察報告摘要.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2.
[7]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2014.
作者簡介:高明(1979- ),男,山東濟陽人,碩士,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