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摘 要】在新形勢下,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愈發明顯,難以實現對高素質數學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成為數學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文章將對當代大學生特點進行梳理,并對高校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從多個角度提出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措施,為高校數學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數學 課堂教學 設計
一、前言
近年來,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我國對數學教學改革逐漸由應試教育轉移到素質教育上來。且眾多教育學者也踴躍參與到教學研究進程當中,為我國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突破原有教學模式單一的局限性缺陷,且能夠強調學生在教學中占據的主體地位,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當前各所學校都加大了對教學模式的改革,以此來提升自身教學水平。本文將高校數學課堂教學作為研究對象,立足于新理念、新方法,探討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對策。
二、當代大學生特點分析
高校學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其綜合素質高低直接決定國家生存及發展。大學生身心正處于發展階段,且受到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影響,大學生思想前衛,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加之多數大學生多為“90后”,為家中的獨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轉型階段,大學生能夠認識到社會競爭的激烈,且為自身未來發展做出了規劃[1]。因此他們不再接受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固化式教學模式的約束,尤其是對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深惡痛絕。我們要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加入更多新鮮元素,簡單來說,應進一步拓展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視野,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高校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不可否認,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我國高校數學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績,為我國數學教學體系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支持。但是時代在進步,高校數學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也日漸暴露,具體如下。
教學內容不完善。一直以來,高校數學教學內容并沒有及時更新,與社會需求相分離。教學內容中,過多的傳統數學知識,缺少新鮮元素,使得學生常常感到枯燥無聊,且數學教學內容更多的是集中在理論知識方面,缺少實踐應用,違背了教學學以致用理念。另外,高校數學教學中,教師授課模式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以教材為中心,照本宣科,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和溝通,課堂氛圍過于沉悶,難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及熱情[2]。長期傳統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的學生創新思維,且不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在生活中遇到問題,不會采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可見,加強對我國高校數學教學的改革非常必要,既是專業人才培養需求,也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
四、高校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對策
針對上文提到的高校數學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課堂教學實效性、可操作性兩個方面入手,具體如下。
(一)革新教學理念
素質教育明確要求學生既要掌握數學公式、概念等基礎知識,還需要學會利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不同于其他學科,數學教育自身兼顧精神與素質雙重要求,經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還具備鉆研精神,為日后深入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主導者,應革新自身傳統教學觀念,不應局限于數學公式、概念當中,應將理論與實踐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將數學中的建模思維方法引入到數學教學當中,引導和鼓勵學生正確解題思路,使學生逐漸形成創新思維[3]。另外,還可以傳授邏輯分析法,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能夠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有機整合到一起。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上,從而強化學生數學解題思路。
(二)多元教學方法
一般來說,教師常常將自身視為主角,強調自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的主導地位,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使題型中的例子也如出一轍,難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造成學生并未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師生之間并未構建良好的關系,過于依賴課堂筆記,效果不夠明顯,即便遇到問題,也不愿意向教師討教。長此以往,陷入了惡性循環[4]。因此教師應采取多元教學方式和方法,結合相關教學內容,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為師生良好溝通提供平臺,促使學生能夠在遇到問題時,尋求教師的幫助,讓教師給予自己點撥。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消除學生內心存在的消極情緒,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滲透情感教育
情感作為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興趣,從大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入手,將時事引入到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索數學奧秘,從而促進學生產生強烈的數學學習動力。受到認知能力、基礎知識掌握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別。所以教師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給予學生更多關心,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4]。如果在教學中學生出現錯誤,教師更多的是發揮指導作用,不要一味否定學生,而是通過指引使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逐漸探索出適合學生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培養對數學學科的感情。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校數學教學大綱明確要求教師應結合學科特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后續深入學習提供支持。教師在教學中,應帶領學生進行預習、學習及復習等活動,逐漸內化學生學習意識[5]。不同于初級階段數學知識,高校數學知識難度更大,課前預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基礎知識,且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另外,教師還應采取課堂提問的方式,啟迪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帶著問題探索知識,按照知識發展規律,逐漸形成數學知識體系。針對課后復習而言,教師可以與學生借助信息技術,在微信、論壇等平臺上對問題展開討論,學生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夯實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形成自身的解題思維。
(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高校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由于高校教學受到課時的影響,難以達到教學目標。尤其一些學生要參與考研,需要自主學習[6]。基于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從簡單的知識入手,增強學生自我學習意識,傳授自主學習方法等,如任務、問題驅動方法;或者在網絡上收集學習資源,參與到微課學習活動當中,與廣大學子共同探討數學問題。在實踐中,形成更強的問題解決能力。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拓展學生視野,還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
五、結論
根據上文所述,隨著時代發展,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數學教學改革成為必然。在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認識到數學改革的必要性,樹立現代教學理念,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能夠主動調整自身教學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數學高效課堂。同時,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在遇到問題時,利用自身所學來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從而促進我國高校數學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呂小光,姜樂,成青松.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對我國高校數學教學的啟示[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88-90.
[2]李繼成,趙小艷,張彥云.順應在線教育發展趨勢舉辦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程教學設計競賽[J].大學數學,2015,(05):40-42.
[3]苗志金.以現代教學理念為導向的高校數學教學探析——以五步教學法為例[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6):52-53+62.
[4]羅靜彥.多媒體在高校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07):68-69.
[5]任全紅.高中理科數學教學與高校工科數學教學銜接對策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2):116-118.
[6]柳潔冰,張海燕.關于高校數學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的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