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倩
【摘 要】微課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以短、小、精的特點受到師生們的歡迎。微課形式便于網絡傳播,便于利用碎片時間學習。文章從中職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學現狀入手,分析了微課在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優勢,針對目前中職學生中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何利用微課提升中職網絡技術課程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微課 網絡技術 教學
最早在20世紀八十年代的北大,學校部分教師將課程上的錄像所形成碎片式錄像,稱之為碎片式電視教材。后來,美國人創辦了60秒課程、1分鐘課程、5分鐘課程,當時的美國人認為:小課程(即時間段的課程)可以讓學生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微課就是要把老師的課程,用數字化手段數字化,數字化的最大優點是可以替代老師上課,同學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反復來看。微課要做的事情,不只是把文字教材有聲化,如果只是有聲化就根本不需要人來朗讀,因為電腦可以直接讀出來,那何必讓老師讀呢。因為人具有情感態度價值觀,隱性知識是計算機語音翻譯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課就是把老師的講解、對課程的理解記錄下來。
一、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現狀
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內容主要依據教材進行,而現行教材過于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系統性,顯得較為僵化。教師講授時大多遵循網絡體系結構模型這個脈絡展開,涉及大量的層次結構、原理和協議等內容,理論性很強,學生學習時往往感到抽象、難懂,很難和實際感觸的網絡對應起來。
現在大部分職業學校培養出來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對各種網絡設備的參數和接入方法不熟悉,有的甚至連操作系統都安裝不好,這些學生的實踐能力明顯不足,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二、微課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的優勢
(一)教學時間短,內容精簡。相比于傳統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每節課程40或45分鐘的教學模式,微課每節課所需要的時間基本在4~8分鐘左右,最長也不會超過l0分鐘。老師們可以根據教學需求和中職學校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制作相關的教學視頻。這種碎片式的短時間教學,更容易讓學生們接受,便于教學活動的展開。
(二)占用容量少,便于使用。從微課的資源容量來看,微課包含教學視頻和其他輔助性教學資源的總容量只有幾十兆而已,占用的容量較小。而且視頻格式都是flv、wmv等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使師生們可以很方便地在線觀看和下載,將課堂帶到學生的手機、筆記本電腦里,實現了移動學習。
(三)針對性較強,主題突出。從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來看,課程所涉及的知識面較廣,內容較多,很多知識都適合碎片化學習,給了微課大展身手的機會。每個微課的設計都是圍繞某一教學主題展開的,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這種主題突出的教學資源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加容易地理解微課中所講的知識點,實現對重難點的攻破。
(四)設計難度小,趣味性高。微課的課程內容少、針對性較強的特點也降低了微課的設計難度,每個老師都可以進行研發和設計。對于設計的內容,老師們要盡量選擇自己熟悉和擅長的領域,幫助教學目標的實現。另外,由于中職學校學生們自我約束能力不強,老師們可以在設計微課時加入更多有趣味性的內容,幫助學生們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三、微課提升《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提高微課制作質量,加強學生課前預習。制作微課時,老師們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和設計工作。堅持“一個課程,一個主題”的原則,將微課做到短小精悍,并努力將抽象的理論知識更直觀地在微課中表現出來,錯點進行分析,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興趣點等。
(二)課上科學利用微課,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利用微課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微課的引入,使課堂教學不必再局限于傳統的說教式教學模式,給老師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選擇。老師可以先將微課上傳到網絡平臺。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加強對學生們的授課和講解,形成一套微課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三)加強評估反饋工作,做好學生課后鞏固。除了課前預習和課上應用外,一個完整的微課還包括課后的學生反饋和老師評價等環節。課后,學生要完成老師課上布置的作業和問題,并將作業和對課程存在的疑問等上傳到教學平臺上。微課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們喜歡、能學到知識的微課才是成功的微課。所以,老師們要積極聽取學生們對微課和教學的反饋情況,根據學生們的客觀評價對微課的設計和應用進行調整。
四、結語
通過微課在本校的實踐和學生們的反饋情況來看,他們對這種新型學習方式還是很認可和喜愛的。微課的引入和利用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提高了中職學校的教學效果和質量。當然,微課這種新型教學方式還很年輕,在應用過程中很容易受學生們學習積極性、微課設計的質量等因素的影響,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們日后加以重視和解決。幫助微課在教學活動中發揮出更大作用,充分提升中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琳忠,林勝福.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報告[J].職業,2012(35):57-59.
[2]朱元忠.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3):15-18.
[3] 陳曉峰.強化《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教學培養學生適應網絡時代的綜合能力[J].計算機科學,2013(B07):19-22.
[4]魯婉玉.高職教育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