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鑫彤
【摘 要】在教學改革風起云涌的今天,幼兒區域活動已經算不上熱門的話題。但是,當我們用審慎的眼光去看待藝術教育與區域創設的計劃與過程時,我們會發現,布藝活動這種契合童心的課題,仍然有待探討。本文嘗試研討布藝活動在區角與教學中的創意價值,讓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展。
【關鍵詞】幼兒布藝 區角 創作
布質材科,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得,本著“化廢為寶,取材于生活”的本真教育理念,利用布藝進行區角創設和教學活動,能起到“布藝樂乎”的效果,也順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基礎教育全面發展的特定要求。
一、布藝投放:適宜兒童的區角創設
教學實踐證明,與復雜的玩具比較,幼兒對源于生活的材料更感興趣。在區角創設中,投放布料材料,設置適合兒童的活動區域環境,既有助于兒童關注生活事物,又可營造溫馨的氛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幼兒藝術教育部分里有專門提到,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藝術美的種子,園區應當在環境設置方面,思考如何幫助幼兒發現新的事物,感受事物的特征和欣賞美。
布藝資源在生活中隨處可尋,家庭可提供各種色彩的布片、布團、雪紡、紗綢等,用于區角環境設計中,能夠給幼兒帶來溫暖的感覺,助力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環境。從最貼近孩子家庭的角度考慮,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選擇,滿足幼兒戀家的潛在心理,又能使幼兒置身于柔和的布貼、布墊、布趣環境中,學會觀察和感受顏色、形狀、質地、造型等,萌發藝術創作的嫩芽。
二、布藝活動:貼近童心的美麗課堂
在陶行知研究會上,教育專家們再次提出,陶行知的本真教育觀,永遠不會過時,倡導從基礎教育開始,堅持“愛的理念”“創造理念”,施行“教學做合一”的新時代教育。三至四歲的幼兒,他們的認知和觀察能力正在逐步發展。根據這一身心特點,選擇適合幼兒的布藝主題活動,讓幼兒運用色彩美麗、圖案多樣、質地不同的布料,抓住生活現象創作。不同年齡的幼兒,對外界刺激和生活事物的觀察,能力層次有差異,還需要教師運用觀察記錄,抓住活動契機,去調動幼兒布藝活動的興趣和熱情。
春季戶外活動中,偶爾發現小朋友們蹲在花樹下,把呼啦圈當作小桌子,利用花瓣落葉和石子等,做“年夜飯”游戲,玩得不亦樂乎。我心里一動:何不利用孩子的愛好,引導他們進行自主布藝創造呢?我便微笑地提醒孩子們:“現在是鍛煉身體的時間。區域活動時,我們再帶回花瓣、樹葉做‘過大年游戲。”孩子們歡呼著去進行活動了。區域活動時,我們投放舊布料,和孩子們一起制作布藝餃子、布藝包子、布藝蒸肉、布藝涼拌三絲、布藝燈籠等,讓孩子們一起重溫過大年的愉快和溫馨。我還組織孩子利用花瓣、樹葉和布丁、布條,制作“過年啦”主題布貼畫。此次活動的靈感,來自孩子的本心,巧妙地將布藝、繪畫與游戲綜合起來,幼兒特別喜歡。由于貼近幼兒的生活,讓他們表達對過年習俗的觀察和體驗,所以美麗的色彩和創意的形式,能吸引幼兒保持較強的持久性,幫助他們探索基于生活材料的布藝樂趣。
《指南》明確要求,藝術教育要引導幼兒,幫助他們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本次活動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生活經驗和個人愛好。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布藝創作對象,做好一桌“年夜飯”。我再分工協作:男孩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剪刀、小刀、打孔器等,將布料加工成塊狀、條狀、圓片等;女孩勾畫線條,粘貼布片、樹葉、花瓣。最后,一起完成涂色和修飾,請老師幫忙布置好主題墻。開放日時,所有的小朋友都高高興興,讓家長欣賞自己和伙伴們一起制作的“年夜飯”和“過年啦”布貼畫,實現分享和共生的目標。
三、反思完善:發展兒童的布藝智慧
上面是發生在我園布藝活動中的一個案例,由于活動中有簡單、中等、復雜多種層次的操作,大多數幼兒都能夠參與活動,從易到難地鍛煉動手動腦能力,活動的開放性和自由性比較明顯。然而,我們仍然要冷靜反思,發現需要完善的地方。
其一,布藝情趣在多區角的運用,體現還不夠充分。美國心理學家艾里克森認為,早期幼兒教育的重要任務,應當是促進幼兒能力全面發展。可見布藝活動,不應當僅僅局限于美工、手工區域,還可以向建構區域、科學區域、表演區域延伸,讓幼兒大膽發揮,將布藝的探索與創意,以多元形式激發出來。
其二,兒童活動注意力的提升,還需要重視和培養。特別是小班幼兒,在進行布藝活動時,容易被其他小朋友的活動所影響。例如,部分幼兒在縫制布藝鞭炮串時尚未完成,又被旁邊制作布藝涼拌三絲的伙伴吸引過去。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觀察記錄,分析原因,進行恰當的穿針引線,幫助幼兒保持興趣。
其三,本土布藝的深度融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幼兒教育已進入互助時代,需要在注重培養孩子個性的同時,逐漸養成幼兒的社會性。其實,如果嘗試家園合作、社區實踐等活動,拓展幼兒視野,能更好幫助幼兒由無意關注到主動創造,進一步發展兒童的本土布藝智慧。
四、結論
此次研究表明,在區角材料投放與藝術活動中,布藝的運用和創新,能夠兼顧不同能力幼兒的發展和興趣。教師在區域創設和布藝教學中認真準備,大膽嘗試,就能夠踐行陶行知行先生的“生活教育”“創造教育”系列教育理念。藝術的快樂,也可以如此簡單,讓我們將新《指南》提出的期望,化為切實的教學行為,幫助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楊艷梅.幼兒園布藝教學與實踐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4(08).
[2]錢美華.廢棄布料在小班區域活動中的利用與創新[J].幼教論壇,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