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菊芳
【摘要】在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通常情況下都是以一般用途英語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但是伴隨著經濟市場對人才需求等級的升高,這種形式的英語教學已經不能夠與社會需要相匹配,同時也不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方面的絕對性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專門用途英語開始在大學校園的教學中推廣開來,本文針對這一內容的英語教育,展開了系統探討。
【關鍵詞】大學教育 英語教學 專門用途英語
前言
改革開放在改變了我國經濟體制的同時,也促進了世界經濟格局的整體變化,經濟發展開始突破國界的限制,逐漸形成交融共通的一體化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成為了經濟往來中與世界溝通的主要工具,同時也催生了專業英語人才的巨大市場需求。面對這種情況,傳統的英語教學內容已經不能夠滿足市場的應用需求,因此推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已經成為勢在必行的事情。
一、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1.學生應用英語能力欠缺。經過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絕大部分學生都具備了英語四六級專業標準,盡管如此,卻不能夠通過英語進行正常交流對話,無論是英語口語能力,還是總體的聽力水平,都十分欠缺,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僅停留在書面的層次上。不僅如此,一般用途英語能夠應用的范圍很小,僅局限于進行常規的生活對話,不能夠在相對專業的領域中發揮實用效果,不能夠使學生形成英語職業能力,很難適應社會上正規大企業的人才任用標準。
2.專業雙語教學難以開展。通常情況下學生所積累的英語知識還不能夠達到專業水準,在這種情況下,利用雙語進行專業化英語教學將很難取得明顯成效,這樣一來利用全英語方式進行專業化英語教學就更加不能進行。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將專門用途英語加入到大學英語內容中,才能夠使整個英語內容體系實現與專業化的對接,學生才能夠具備英語的專業實踐能力,從而成為實用型人才。
二、理論依據
1.大學教學目標。教育主管部門對于大學英語已經做出了明確規定,針對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整體目標,應更注重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不能夠只會看,而不會聽也不會說。應該向著職業化的方向進行大學生的英語專業教學,并在這一過程中,強化學生自學能力,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強化自身英語水平,能夠在走入社會的過程中對英語進行熟練地應用。
2. ESP與EGP。在我國針對英語的教學能夠從整體上分為兩項內容,首先是一般用途英語,其次是專門用途英語。一般用途英語從常規角度講,具體是指英語的基本性知識,著重增加學生英語知識的積累,使學生能夠了解英語的基本組成,其中不僅有詞匯,還包括語法。并且以讀、寫、聽、說、譯這五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為教學構成,但是僅限于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大學之前階段所學習的英語都歸屬于一般用途英語的范疇中,不僅如此,在大學階段一般用途英語也是整個英語教學系統的主流。專門用途英語從內容上來講更強調專業性能容,與特殊的職業之間有著較強的關聯性,對于教學課程以及內容的設置十分講究,并且針對性很強,要參考學習者的具體應用目的,通過系統的針對性英語教學,使學生能夠融入一個特殊的環境中,并且能夠通過英語正常的開展工作或者學習。具體來講,如法律英語以及旅游英語,還有酒店英語以及商務英語,除此之外還有物流英語以及金融英語等等很多方面的專門用途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在大學階段中的英語教學內容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在基本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延伸和拓展,這樣一來實現雙語教學才能夠具備一定前提基礎。
三、研究內容
1.教授專門用途英語的時間。學生自身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總體來講,學生英語的整體專業水平都沒有達到頂尖水平,相關基礎知識也并不十分牢固。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夠貿然的全面進行ESP教學,應將這一內容的教學建立在一般用途英語的基礎上,通過基本的四六級考核之后,以學生不同專業水準為參照進行班級劃分,并將兩項內容相結合進行教學,從而實現英語教學的平穩過渡。在學生基礎能力全面達到一定水準之后,進行集中的ESP教學,使學生的英語知識能夠獲得層面上的提高和拓展。
2.師資建設。從課程性質來看,專門用途英語應該由大學教師進行具體教授,但是很多教師都只有英語專業的背景,不具備相關行業的實際從業經歷,因此很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做到得心應手。在這種情況下,強化師資建設,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專業能力,是教學開展的關鍵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整個教學大綱進行詳細全面的了解,能夠對相關內容和要求進行明確,在此基礎上使教師能夠接觸到專業化教學內容,并且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實踐,從而加深對專業內容的了解和掌握。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師就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自身英語專業的優勢展現出來,從而有效推進ESP課程的順利開展。
四、教學實踐
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因材施教,能夠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兼顧,充分考慮英語基礎的不同、培養目標的不同以及教學需求的不同,整合教學資源,使教學過程能夠穩中有進、層層遞進,并最終形成有層次的、成系統的教學課程。
1.分層教學。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考核來對學生進行英語水平上的摸底,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總體英語水平,在此基礎上進行層次上的劃分,以班級為單位將不同專業水準的學生分開教學。針對不同等級的班級,實施整合式英語教學,以一般用途英語為基礎內容進行教學,在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和強化的基礎上,進行專門用途英語的具體教學,實現學生英語水平層次上的提高,強化學生各項英語的專項能力。
2. ESP加EGP模式教學。排除要求相對特殊的專業,在完成了基礎英語學習并扎實掌握相關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全部的專業學生進行通用模式的英語教學,使得相關專業性的英語知識中通用類知識能夠在學生中得到普及學習。
首先,針對已經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進行通識類商務英語方面的具體教學。針對這一階段的學生,常規意義上的英語知識都已經牢固的掌握,并且能夠達到很高的水平,此情況下,就應該通過過渡手段進行進一步專業化教學,使學生在基礎英語的基礎上,逐漸增加專門用途英語的接觸和學習,控制好兩者比例,進而使學生能夠在專業學習中平穩過渡,不會產生脫節的感覺。在這一過程中開展的EGP教學目的是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基礎英語水平,促使學生通過英語六級。在進行ESP課程的開展過程中,適時適量的加進通識類商務英語,并逐漸增加這方面內容的比例,加深學生這方面專業知識的積累,使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程度上的寫作以及聽說能力,強化商務英語的基本專業素質。在這一過程中,只有通過四級的同學,才能夠進行專門用途英語的具體學習。
其次,在完成以上階段的學習之后,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開始進行專業類行業英語的具體學習。在這一階段中,針對所有學生進行專業類行業英語具體內容的教授,同時保留一般用途英語的課程比例。在一般用途英語的具體教學上,依舊采用原有內容,使學生能夠保持對于基礎內容的熟練程度,并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在專門用途英語方面的教學中,逐漸增加專業類行業英語方面的具體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實現與相關行業專業化內容的對接,并在此基礎上強化專業領域中的基礎性知識。在將相關知識扎實掌握之后,進行運用能力方面的具體鍛煉和培養。
3.個性化教學模式。在這一階段中,需要針對特殊需求專業進行區別性對待,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差異化,能夠對相關專業特殊需求進行針對性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明確不同專業的不同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性教學模式的構建,從而使得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能夠通過對英語的熟練應用充分適應各自專業的崗位。具體來講,針對酒店英語專業,在強化酒店業相關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同時鍛煉學生利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尤其針對酒店專業的相關內容上,進行鞏固和強化,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形成職業化的英語素質,并具備絕對的英語能力核心競爭優勢。
五、結語
針對大學階段學生進行專業化的英語教學,已經成為整個市場及社會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課程設置,來增加學生專業化英語知識的累積和學習,將能夠從整體上增加學生英語能力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以此為優勢實現就業。
參考文獻:
[1]陳珊.高等院校英語專業課程改革和設置——基于體育院校英語專業的研究[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2,2(04):27-31.
[2]陳群.甘肅高職院校學生對專門用途英語需求的調查分析[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2(12):23-26.
[3]彰彤紅.基于專門用途英語理論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0,2(0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