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華
教學工作中,教師常常會遇到這樣棘手的問題:因少數學生學習有困難,使得班級的整體教學工作不能順利進行,有時這些學困生還會時不時的給教師制造“麻煩”。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習困難常常會誘發其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再沒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而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就要教師善于通過激勵來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心態,轉變他們的態度,建立對自己潛能開發的自信心,這樣外力就會變為內力,學生就能永遠前進,取得意想不到的可喜成績。
我先談一下我們班第一類學困生。這些學生在平時表現出學習習慣差、學習缺乏自信、上課時常走神等情況。楊紹杰和崔博豪這兩個學生就是這類學生的典型,從我接手本年級就對他倆印象較深,上課回答問題時總是低著頭,說話時聲音很輕而且還不清楚。作業也存在很大問題,字跡潦草,錯誤率較高,題稍一難,就交不上,于是我對他們的平時舉動特別關注,發現他們上課與下課時的狀態完全不同。學習型學困生的主要有這樣一些特點,他們智力正常,但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由于成績下降帶來學習上缺乏信心,從而產生惡性循環。因此在轉化這一類學困生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讓學困生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恢復自信心
在教學中我運用了激勵教學法,鼓勵他們努力參與教學活動,努力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如上課經常提問、下課及時輔導。同時,如果發現他進步,哪怕他們只有很小的進步,我都應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產生愉快情緒和體驗。這能使他們抬起頭來,擺脫學習困境,增強克服困境的意志品質。
二、培養學困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合小學英語學科的特點,教給他們學習,記憶,思維的正確方法,指導他們學習學科知識體系,進而掌握該學科的基本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利用感知、記憶和思維規律,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逐步形成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學習方法,通過遷延的效應,也可以帶動其他學科不斷的進步。
我再談一下另一類品行型學困生。他們通常對教師、家長、同學疑心重,情緒、情感上具兩極性。易激動,難自控,易走極端。對道德認識的模糊性和意志品質上的脆弱性使他們難以抵御外界的誘惑,進而盲目摹仿,形成不良習慣。在強烈的個人欲望的驅使下,做出許多違規違紀,甚至違反社會道德和法律規范的行為來。我班就有這樣一位學困生,他叫林杰,他的主要問題就是品行不端,經常違反校紀校規,這對他的學習成績影響很大,幾次考試都不理想。因為他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當然,我知道這只是第一步。對于這種長期缺乏家庭教育,行為習慣出現嚴重偏差的學生,必須有一個長效的管理辦法。我抽空經常到教室觀察他的行為,出現任何違紀的苗頭就及時制止,久而久之他也感到老師在時刻注視著他,他在行為方面有所收斂。當然,對于這樣的學生還必須時不時給予一些鼓勵。他的頭腦非常靈活,因此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后,我就單獨找他談心,對他在學科上的進步給予表揚,有時還會當著全班同學表揚。由于以前經常接受批評,一旦得到老師的肯定,他的學習勁頭就更足了。現在這個學生成績從班級60多位,上升到40位,更為關鍵的是他的一些壞習慣逐漸減少。通過上面這個案例,我認為針對品行學困生,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首先,聯合家長共同教育
在轉化這一類學困生時,我們可以采取家訪、電話聯系等方式,讓家長認識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同時,通過與家長的交流將一些你的教育方法傳達給家長,爭取得到家長的配合。這樣,轉化工作將會得心應手。因為這些學生的家庭往往存在問題,他們的家庭教育不良甚至缺失,而這些學生在家的時間實際要比在校時間更長,他們所出現的問題也往往由于家庭的變故而造成。
其次,再教育中要潛移默化的轉化這類學生
這類學生的行為偏差往往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形成的,因此想要轉化絕對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這時需要我們時時關注他的變化。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如上課的提問、下課后作業的面批、放學前的叮囑等。雖然這些都是瑣屑的小事,但在學生心中會產生累加效應,學生可以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在某個時間你會欣喜的看到他的變化。
再次,我們的評價方式應該多樣化
我們評價這類學生不能單純看學習成績,而要從學生發展的角度入手。如我們發現這樣的學生平時上課不出現違紀,能夠服從教師管理,即使成績沒有進步,我們就應該認為他已經有了進步,只要有進步就要及時表揚,只有這樣才能重新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以及做合格學生的自信,有了自信他們就會有不斷向前的動力。
其實,不同的學困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我們的轉化方法也應該因人而異。但是在教育和轉化過程中,我們必須及時的思考與反思,因為他們之間也會有一些共性,這些共性可以對我們以后的工作有借鑒作用,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