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濤 何國 張文仕 陳秀鳳

【摘要】 目的:對臀骶部深度壓瘡患者采用臀大肌肌皮瓣治療,同時以懸浮床、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輔助,分析其治療效果。方法:選擇在本院采用臀大肌肌皮瓣治療的40例臀骶部深度壓瘡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20例。試驗組采取懸浮床、VSD輔助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普通病床,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預后情況、治療滿意度。結果:試驗組優良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創面清潔時間、創面細菌培養陰性率、換藥頻率、傷口一期愈合率、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壓瘡復發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臀骶部深度壓瘡患者,采用臀大肌肌皮瓣治療,同時以懸浮床、VSD輔助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傷口愈合,縮短住院時間,減少細菌感染可能,增加患者治療滿意度。
【關鍵詞】 懸浮床; 封閉負壓引流技術; 臀大肌肌皮瓣; 臀骶部; 深度壓瘡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臨床應用廣泛,國內有應用VSD配合臀大肌肌皮瓣在Ⅲ~Ⅳ期壓瘡治療的報道,而其在術后臥懸浮床的應用報道少見[1-2]。本研究將懸浮床、VSD輔助臀大肌肌皮瓣治療技術有機結合,創新地應用于臀骶部深度壓瘡的治療,并與同期經多次清創后創面培養肉芽組織,再進行臀大肌肌皮瓣修復的傳統治療技術,在創面細菌培養陰性率、創面一期愈合率、住院時間、壓瘡復發率等指標進行比較,為該技術在臨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于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臀骶部深度壓瘡患者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21~68歲,平均(39.5±10.2)歲,壓瘡大小在8 cm×10 cm~11 cm×16 cm,均應用臀大肌肌皮瓣修復治療。排除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惡病質、年齡>70歲、不能堅持系統治療者。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20例。試驗組包括男10例,女10例,年齡20~65歲,平均(37.2±9.3)歲;對照組包括男11例,女9例,年齡21~67歲,平均(38.7±9.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壓瘡分度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行常規檢查,明確全身情況,輸全血或者白蛋白盡快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糾正電解質紊亂;創面分泌物培養,根據分泌物培養選擇敏感抗生素行抗感染治療。(1)試驗組:一期清創,修剪骶尾部壞死組織以及感染筋膜組織,鑿平骶尾部骨外露組織,用高分子泡沫材料覆蓋創面,生物薄膜封閉,生理鹽水持續沖洗,5~7 d更換泡沫材料,待引流液細菌培養陰性時解除引流。以髂后上棘與股骨大轉子尖端的連線中上1/3交點(臀上動脈出梨狀肌上緣處)為皮瓣旋轉點設計臀大肌肌皮瓣。切開皮膚、皮下,在臀大肌跟臀中肌間隙鈍性分離臀大肌,為增加皮瓣旋轉角度,需結扎、切斷臀上動脈淺支,形成以臀下動脈為血管蒂的臀大肌肌皮瓣,向內旋轉修復骶尾部創面,外側供區多可一期縫合,若外側供區皮下存在較大腔隙時可用VSD材料填塞,充分引流,減少死腔形成。術后臥懸浮床,調節溫度為調節溫度為30~32 ℃,保存創面干燥,定時引流管沖洗,擇期更換VSD材料,直至腔隙變小,創面愈合。(2)對照組:創面經多處清創,修剪壞死筋膜組織,待創面培養肉芽組織后行臀大肌肌皮瓣修復,術后臥普通病床,定期換藥,直至創面愈合。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創面完全愈合,無感染、積血等并發癥;良:創面愈合面積>60%,無并發癥;差:創面愈合面積<60%,出現感染、出血等并發癥。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3]。(2)比較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包括創面細菌培養陰性率、傷口一期愈合時間、住院治療時間、壓瘡復發率。(3)使用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查表評價患者治療滿意度,包括非常滿意、較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骶尾部壓瘡的療效比較 試驗組優良率為100%,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創面情況比較 試驗組創面清潔時間、創面細菌培養陰性率、換藥頻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試驗組傷口一期愈合率、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壓瘡復發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滿意度為95.0%,高于對照組的為6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國家正在快速地進入老齡化社會,未來由于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以及意外傷害事件等造成的臀部壓瘡的患者越來越多[4-5]。壓瘡指身體因局部受壓時間過長,血液循環障礙,受壓組織缺血、缺氧引起壞死[6-7]。美國壓瘡顧問小組(NPUAP)指出壓瘡主要由于壓力、剪切力、摩擦力造成皮膚、皮下組織局限性損傷,常發生在骨隆突上,根據深度分級和病理分期一般分為4度[8-9]。
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是用高分子泡沫材料幫助創面保持清潔[10]。可塑性強,負壓分布均勻,可有效提高血液循環,促進肉芽生長,促進愈合[11-13],同時VSD技術可使局部皮膚有牽拉擴張作用,縮小創面床[14-15]。醫用氣動顆粒懸浮床是新型醫用病床,其壓強減小,透氣性好,增加血液循環,利于創面愈合,防止細菌生長,減少感染發生的可能性[16-18]。
本研究選取在本院住院的臀部深度壓瘡患者,均采用臀大肌肌皮瓣治療,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試驗組采用VSD及懸浮床輔助治療,對照組采用傳統清創,術后臥普通病床。試驗組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創面細菌培養陰性率、傷口一期愈合率、住院時間、壓瘡復發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采用懸浮床、VSD輔助臀大肌肌皮瓣治療,能夠明顯提高臨床療效,促進傷口一期愈合,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壓瘡復發率,降低細菌感染可能,增加治療的滿意度。Fleischmann等[19]對15例開放性骨折患者使用VSD技術治療,發現試驗組的15例與對照組相比,創面水腫明顯消退,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感染率極低,治療效果滿意。黃靜[20]提出骶尾部難治性壓瘡采用皮瓣修復術后,繼續使用VSD技術,并行雙腔引流,能夠改善皮瓣存活質量,提高手術成功率,減少并發癥發生率,縮短治療時間,降低治療費用。
綜上所述,對臀骶部深度壓瘡患者,采用臀大肌肌皮瓣治療,同時以懸浮床、VSD輔助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效果,促進傷口愈合,縮短住院時間,減少細菌感染可能,增加患者治療滿意度,操作簡便,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俊霞,朱旭,吳學建.可灌洗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島狀臀大肌肌皮瓣修復Ⅳ度褥瘡[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2,35(2):148-150.
[2]陳偉明,劉飛,吳日強,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配合臀大肌皮瓣移植治療骶尾部褥瘡[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1,34(4):324-325.
[3]王虎,劉東昕,李學東,等.臀大肌肌皮瓣修復臀骶部褥瘡18例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9):45-46.
[4]周素荷.濕性愈合在難免性壓瘡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2):1483-1485.
[5]蘇振國,邱悅,張長丹.VSD聯合闊筋膜張肌肌皮瓣修補術治療大粗隆壓瘡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6):28-31.
[6]周楠,黃綠香.我國手術中壓瘡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1,26(6):95-97.
[7]佟金諭,王建秀,郭婷.護理質量持續改進在我院壓瘡管理中的實施與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78-80.
[8]于家傲,石凱,金正花,等.褥瘡的病理分期與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0,4(4):492-495.
[9] Black J,Baharestani M,Cuddigan J,et al.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s updated pressure ulcer staging system[J].Advances in Skin & Wound Care,2007,20(5):269-274.
[10]陳秀宜,洪翠玫,吳數華.負壓封閉引流術在治療Ⅳ期壓瘡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4):127-128.
[11]田蓓,劉薇群,湯培鳳,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聯合系統性濕性療法治療Ⅳ期壓瘡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0):71-73.
[12]劉武夷,何愛詠,寧衛權.封閉式負壓引流術(VSD)治療Ⅳ期壓瘡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2012,16(5):369-372.
[13]余林薪,段洪,劉曉天,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肢體重度創傷中的運用體會[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4,11(1):35-36.
[14]李善友,郝岱峰,李濤,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對壓瘡創面組織細菌量的影響[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4,9(1):57-58.
[15]覃潔.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壓瘡中的臨床應用[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6):131-133.
[16]楊建秋,廖和根,吳繼炎,等.臀部皮瓣修復骸部壓瘡的體會[J].浙江創傷外科,2011,16(4):532-533.
[17]盧樂群,龔妍,鄧綺蘭.1例負壓封閉引流聯合懸浮床治療骶尾部巨大壓瘡患者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2):154-155.
[18]王君,潘云川,周宗,等.VSD聯合懸浮床治療重度壓瘡35例[J].創傷外科雜志,2013,15(3):269.
[19] Fleischmann W,Strecker W,Bombelli M,et al.Vacuum sealing as treatment of soft tissue damage in open fractures[J].Unfallchirurg,1993,96(9):488-492.
[20]黃靜.封閉負壓雙腔引流技術在骶尾部難治性壓瘡皮瓣修復術后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5,7(10):97-98.
(收稿日期:2017-01-04) (本文編輯: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