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屹+李三梅
【摘要】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農村建設也不斷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對于;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針對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社會保障問題,本文筆者通過分析我國當前農村社會保障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來探討解決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城鎮化;農村;社會保障
城鎮化的目的是為了減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使城鄉實現一體化。這不僅是為了實現城鄉之間的替代,更是為了促進城鄉之間的互動。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雖然顯示已經達到了一半,但是在實際調查過程中,我國城鎮化水平還沒有達到百分之四十。這表明我國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農村。據統計,截止2013為止,我國有將近60萬個行政村,194萬個自然村。這對我國城鎮建設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農村社會保障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現階段,城鎮化建設不僅要推進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建設,更要加強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管理,實現城鄉社會保障的均等化。農村社會保障的完善和統一對于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農村社會保障的現狀
近些年,隨著我國農民工人口的增多,我國農轉城人口也在不斷加大。這些人口中包含了勞動人口,老年人和子女。其中子女人數超過了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在這個過程中,我國不僅積極解決了這些人口的落戶問題,還通過一些制度的制定來使農轉城人口享受一定的待遇。按照相關規定,我國農轉城中的勞動人口可以自愿參加城鎮企業的基本養老保險,并且能夠很好的銜接農村養老保險和城鎮養老保險。同時,農轉城人口可以辦理最低生活保障。另外,對于農轉城子女來說,我國通過一些資助政策來減小城鄉子女之間的差距。對于醫療衛生而言,這些居民可以自愿參加新農合或者城鎮醫療保險。而在土地政策方面,我國也采取了一定的自愿原則,使其具有保留和征收的土地權益。
目前,我國雖然為農轉城人口建立了一定的社會保障,但是卻沒有建立一定的成本分擔機制。這使得政策實施并不完善。另外,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農轉城人口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社會保障的經濟壓力。
二、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不足
1、立法不足
目前,我國主要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來保障農轉城居民的利益。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關于農民社會保障的立法則相對較少,也沒有通過一定的制定和實施,這使得農轉城居民的權益得不到一定的保障。雖然各個地方政府出臺了一些關于城鎮化建設的意見,但是我國對于農民社會保障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立法規定。這使得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農轉城居民社會保障的立法不足。
2、轉城銜接問題
居民在城市和農村之間流動的過程中,其社會保障制度的調整和變革能夠進行自由、合理的轉續被稱為轉城銜接。社會保障制度銜接能夠使居民的社會保障待遇在流動過程中避免損失。農轉城居民的戶籍轉變使得其社會保障體系得不到很好的銜接,導致其面臨低保障的困境。目前,雖然我國發布了新農保和老農保銜接制度的通知,保障了居民在各個方面的社會保障的銜接,但是由于地區和轉換程度的不同,大部分地方部分不能使其得到有效的銜接,導致農轉城居民的社會保障得不到統一的管理。另外,農轉城居民也不愿意放棄農村的各項優惠政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目前,我國農轉城人口的增多也加大了我國城鎮社會保障的經濟負擔。農業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戶籍政策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各省也出臺了相應的文件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社會保障政策。首先,農轉城居民的子女能夠享受到原戶籍的各種相關優惠政策。其次,農轉城居民也可以自愿進行保險的轉換。最后,農轉城居民也可以將養老保險轉入到城市養老保障體系當中,享受相應的養老政策。但是我國農轉城居民的原戶籍所在地和城市的政策有著很大的不同,這導致農轉城居民的社會保障銜接得不到統一的管理。
3、缺乏留守保障
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農轉城人口雖然有所增加,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口選擇在農村繼續生活,享受當地的一些優惠政策。在大部分勞動力大量流入到城市的過程中,農村剩余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社會保障得不到一定的保證。對于未成年子女來說,雖然這些子女可以享受當地的優惠政策,但是人口的流動導致農村師資缺乏,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村的教育水平。對于老年人來說,我國老齡化增長的速率也在不斷加快。目前,我國老齡化人口已經占到了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一。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雖然各個地方上出臺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老年人保護條例等,但是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居民的需求。因此我國也在不斷的建立養老機構。但是農村的養老機構缺乏相應的管理,使得其建立并沒有得到完善。而在土地問題上,我國農村土地正被大量征用。雖然我國批準實施了相應的補償標準,但是農民的土地補償制度卻得不到一定的管理,使得農民缺乏一定的土地權益保障。
4、資金不到位
目前,農轉城居民數量的增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城鎮化建設的發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會保障的壓力。城市新增居民的社會保障費用、農村社會保障支出以及農轉城居民的轉移成本等都是農村社會保障實現均等化的關鍵問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并沒有由政府、企業和個人組成的社會保障成本分擔機制,財政資金的轉移支付路徑也不明確。這使得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成本并沒有形成一定分擔比例和機制。目前,我國政府雖然承擔了一部分公共支出,其他均由企業和居民自行解決。但是地方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社會保障資金體系。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鄉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也阻礙了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均等化的發展,使得城鎮化建設不能夠很好的進行。
三、解決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的策略
1、促進社保立法的建設
社會保障具有政府強制性和非營利性兩個特點。這能夠體現出政府對于居民的社會保障權利的平等性。目前,地方對于城鄉社會保障并沒有過多的立法。因此,我國政府應加強相關制度的建立,確保立法建設。為了保證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政府不僅要出臺相應的通知和文件,還必須建立有關農轉城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更新。我國應通過各種相應的社會保障法來實現城鄉社會保障的均等化。例如:目前我國通過農轉城居民就業保障法、醫療保險法、子女教育法以及安置法等來確保農村社會保障權益。這樣能夠從各個方面來維護居民的權益,促進我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
2、建立統一的城鄉銜接制度
各個地區雖然發布了關于農保制度銜接的通知,使農轉城居民能夠自愿的在教育、養老、醫療等方面進行社保的銜接。但是由于地區之間在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化,城鄉之間必須通過一定的協調發展才能夠達到城鄉一體化,促進城鎮化建設的發展。另外,只有農村與城市的社會保障實現統一化,才能夠保證城鄉社會保障的均等化,使城市和農村能夠共同協調發展。農轉城居民的戶籍雖然得到了轉變,但是其社會保障并不在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當中。而隨著農轉城居民人口的不斷增加,政府也沒有提出相應的政策來及時、有效的使農轉城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得到銜接。這使得農民仍然使用過去的社會保障制度。另外,農村大量的勞動人口流動到城市當中,使得原有的農村社會保障已經不能夠適應轉型時期農民的要求。因此,對于這一問題而言,政府應當能夠做到統籌兼顧,在城鄉之間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使城鄉之間得到良好的銜接,保證城鄉社會保障的均等化。
3、實現留守保障制度的創新
隨著農村勞動人口的不斷流動,農民失去土地的概率不斷增大并且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權益也得不到一定的保障。針對這些問題,我國政府應當出臺一些社會保障政策來使在流動過程中失去土地的農民的權益能夠得到保障。當前,大部分地方失去土地的農民人數在不斷增加,這些地方均出臺了一些新的社會保障政策來保證農民的利益。另外,我國通過制定一些具有創新性的繳費方式以及降低繳費標準來維護農轉城農民的權益,促進我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
另外,各個地方也通過互相學習來吸取其他地方的改革經驗,更新當地的一些社會保障政策來適應現代農民的社會權益保障。對于農民的養老問題,隨著我國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現階段的發展。我國通過建立大量的養老院來適應當前農民的社會保障。而由于各個地方的條件以及傳統文化大有不同,這使得農村的養老機構建設得不到完善。對于農轉城居民子女的教育問題而言,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留守子女的教育問題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因此,我國政府應當通過一些新的優惠政策來吸引大量的人才,降低人才流失的程度,確保農轉城居民子女的教育在轉型期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對于土地問題來說,農民的土地權益是城鎮化建設的最主要的問題。所以我國應當在很大程度上更新土地補償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農民的權益。
4、擴展資金來源渠道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對于農村社會保障建設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政府的投入以及農轉城居民的籌集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因此,我國應當加大對于農村社會保障的資金投入,擴展資金的來源渠道,從教育,醫療以及養老、土地安置等各個方面來確保資金的投入。這樣能夠更加完善城鎮化建設制度,促進城鎮化建設的發展。
另外,政府應當加大對于農村社會保障的管理,通過擴展籌集資金的來源來保障農村社會保障的資金投入,并且要通過一定的就業保障機構來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四、結語
目前,我國城鎮化建設一直處于二元結構體制。這種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村以及農民的發展,也阻礙了我國城鎮化的建設,制約了城市和鄉村的均等化發展。在城鄉轉變的過渡時期,我國并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來加強對于農村社會保障的管理,也沒有一定的資金來使農村社會保障得到協調發展。對于這種情況,我國應當通過相關的立法來實現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統一化,通過擴展資金渠道來保障農轉城居民的權益,以實現城鄉社會保障的均等化,促進我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玉龍. 試論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完善[D]. 西南交通大學, 2007.
[2] 賀亞坤.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5(03).
[3] 王月陽. 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統計體系[J]. 統計與管理, 2015(10).
[4] 劉愛蓮, 朱 林, 夏珊珊. 推進江蘇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的路徑選擇[J]. 安徽農業科學, 2012(02).
[5] 王 斗. 杭錦后旗雙廟鎮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D].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2015.
[6] 李 陽. 婁底市農村城鎮化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 湘潭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