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梅
(重慶市渝北區龍興中心衛生院,重慶 400000)
手術室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對策分析
李興梅
(重慶市渝北區龍興中心衛生院,重慶 400000)
目的 探討臨床在開展手術室護理工作期間表現出的不安全因素,并且研究具體的防范對策加以干預。方法 選擇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治的6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在手術室護理工作期間應用常規模式,觀察組在手術室護理期間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最終對護理風險事件出現率的差異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期間表現出的不安全因素類型加以分析,主要集中于感染、器械、管理及技術幾方面。觀察組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率為13.33%,低于對照組的4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手術患者施以手術室護理工作期間表現出的不安全因素加以明確后,針對性施以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對于護理風險事件出現率的降低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從而對于手術患者的健康發揮顯著的促進作用。
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對策
醫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下,護理學科的分工呈現出逐漸精細化的特點,從而使得護理服務要求表現出顯著提高。醫院在從事諸多醫療活動過程中,伴隨著侵襲性檢查工作以及治療工作的開展,對患者的機體會造成程度有所不同的應激影響,從而使得臨床護理工作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困難,對此護理安全管理成為當前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1]。特別對于醫院手術室而言,呈現出護理工作繁多、項目復雜以及關聯學科較多的特點,對此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表現出顯著價值。本文將確定最佳方法推動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作為研究目的,以做到針對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規避,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治的60例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5.39±2.39)歲.觀察組男22例,女8例;年齡26~71歲,平均年齡(45.42±2.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在手術室護理工作期間應用常規模式,主要就對手術人員講解手術相關要點及介紹對應的醫護人員等;觀察組在手術室護理期間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具體如下。
1.2.1 將護理人員培訓力度有效增加
通過對護理人員施以理論培訓干預以及技術培訓干預,最終將護理人員具有的業務素質水平顯著提高。此外就基礎理論知識、相關設備保養技能以及基本護理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醫護人員可以做到充分掌握,從而對于臨床醫師的手術治療可以做到全方位配合[2]。
1.2.2 合理完成管理規章制度的創建
將醫護人員的行為規范力度有效加強。針對手術室潛在問題加以認真分析,之后施以對應性護理干預。例如將輸液查對制度有效加強,將手術器械保養力度加強以及將醫護人員的消毒洗手制度規范加強等,從而對于手術室護理工作開展期間表現出的不安全因素加以有效避免[3]。
1.2.3 對于護理人力資源做到科學安排
對于護理人員在制定排班制度期間,需要保證彈性排班制度可以順利實施,將護理人員的表現出的工作負荷有效減少。此外在對工作時間以及工作質量加以了解的形勢下,合理完成薪酬制度的創建,對于工作人員具有的護理積極性可以進行有效調動及提高[4]。
1.2.4 合理完成質量控制小組創建
于科室中挑選優秀工作人員完成質量控制小組創建,對于護理流程以及護理質量,需要在固定時間展開評估工作,從而保證對于手術室護理期間呈現出的系列不安全因素可以做到早期發現及早期干預,最終使得手術室護理質量獲得持續性改進[5]。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期間表現出的不安全因素類型加以分析,主要集中于感染、器械、管理以及技術幾方面。觀察組因為感染因素導致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1例,因為器械因素導致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1例,因為管理因素導致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1例,因為技術因素導致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1例,總發生率為13.33%;對照組因為感染因素導致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3例,因為器械因素導致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3例,因為管理因素導致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4例,因為技術因素導致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3例,總發生率為43.33%。觀察組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率(13.33%)低于對照組(4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期間表現出的不安全因素類型加以分析,主要集中于感染、器械、管理以及技術幾方面。對于感染因素:主要因為工作人員未認真完成消毒工作、手術后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干預及手術室表現出較大的人員流動量導致;對于器械因素:主要因為未認真完成器械消毒滅菌工作導致;對于管理因素:主要因為在醫療活動監控制度方面較為缺乏導致;對于技術因素:主要因為護理人員對于新型技術缺乏了解,從而呈現出技術性失誤的情況導致。
總而言之,對于手術室護理工作過程中表現出的系列不安全因素加以明確后,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加以認真干預,最終對于護理風險事件出現率的降低可以做出充分保證,從而優化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整體質量。
[1] 張 寧.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方法措施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9(5):1201-1202.
[2] 吳明慧.手術室護理中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與管理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5,25(4):65-66.
[3] 唐海燕.老年心血管患者手術室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對策[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下半月),2015,12(1):104-106.
[4] 姜 靜.消除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減少人為醫療事故[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0(6):920-922.
[5] 王 瑩,權吉花.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以及預防措施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4,7(8):87-88.
本文編輯:張 鈺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27.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