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友東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開展創新活動,對學生強化創新意識、樹立創新志向、培養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思維,從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要求出發,把教學目標、學習目標落實到每一課時.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創新教育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
初中數學內容主要由概念、定理、公式、法則及運用等基礎內容構成,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數學思想,貫穿對數學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創新的初中數學課堂,應該是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把深奧復雜難懂的問題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進行講解,使學生豁然開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目標要明確,定位要準確,并為學生量身定做各種問題和活動,使學生都學有所獲.初中生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單純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在學習數學和運用數學解決問題時,人們不斷地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發現、歸納類比、空間想象、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數據處理、演繹證明、反思與建構等思維過程.這些過程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具體體現,有助于學生對客觀事物中蘊涵的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做出判斷.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生形成理性思維的過程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讓學生自己去看課本上的公式,而是向學生演示公式的推導過程,如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三角函數公式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活躍他們的思維,拓寬他們的思路,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優化教學方法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打破過去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占有主體作用,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另外,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發揮各個學生的特長;要根據學科特點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要根據培養目標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不管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基本要求,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引發出自己頭腦中的思想火花、瞬時靈感和科學想象,使學生目睹到自己純熟的篩選、雕琢、組合知識的能力,把學生引向探討問題的真實情境中.例如,在講“全等三角形”時,在進行相關理論的推理和證明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教師可以借助三角形全等的理念:對應角相等,對應邊也相等,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又如,在講“圓周角定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明確定理的條件與結論,再思考:條件中的“在同圓或等圓中”去掉行不行?在同圓或等圓中,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反之是否成立?在精心設計問題時,教師要嚴格控制難度,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歸納教學內容,使知識網絡化.同時,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礎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
的積極性
學生只有對數學學習有了興趣,才能保持數學學習的動力.然后我們才能談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學習積極性也就有所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激活學生的創造動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調查研究,開動腦筋,突破常規,善于質疑,富于幻想,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創新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非常重要.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結合教材實際、學生實際,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例如,在講“有理數的乘方”時,教師可以利用“細胞分裂的事例”為素材,一個細胞分裂一次變成兩個細胞,第二次分裂變成四個細胞,依次類推.這樣,可以讓學生形成穩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使學生體會到進步和成功,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