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圣
蹦極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項非常刺激的戶外休閑活動.跳躍者站在約40m以上高度的橋梁、塔頂、高樓、吊車甚至熱氣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長長的橡皮條綁在踝關節處,然后兩臂伸開,雙腿并攏,頭朝下跳下去.綁在跳躍者踝部的橡皮條很長,足以使跳躍者在空中享受幾秒鐘的“自由落體”.當人體落到離地面一定距離時,橡皮繩被拉開、繃緊、阻止人體繼續下落,當到達最低點時橡皮再次彈起,人被拉起,隨后,又落下,這樣反復多次,直到橡皮繩的彈性消失為止.這就是蹦極的全過程.
近幾年來,蹦極的問題不斷出現在各地的中考試題中,成為學生答題的難點,得分率較低.主要表現在:對蹦極運動過程不熟悉,對跳躍者的受力情況不清楚,速度的變化情況不明.
下面舉例詳解蹦極的全過程中的受力情況,速度變化情況.
例1蹦極是一項極限體育運動,如圖1,A點為最高點、B點為彈性繩自然伸長的位置,蹦極人在C點受彈性繩的彈力與自身重力相等,D點是能下落到的最低點.在蹦極人從A點下落到D點的過程中,(填“B”、“C”或“D”)點動能最大.在這個過程中,減小的重力勢能都轉化為能.(不計空氣阻力)
解析:人由A點到B點的過程中,做的是自由落體運動.在此過程中,人只受重力作用,速度越來越大.人由B到C的過程中,由于彈性繩發生彈性形變,人在豎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繩的拉力,在沒有達到C點前,重力大于拉力,合力方向向下,與運動方向相同,速度仍然在變大(vC>vB),到達C點時人受到的拉力與重力是一對平衡力,速度達到了最大值.過了C點后,人受到的拉力大于重力,減速,到D點速度為零.有了這樣的基本分析后,上述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在C點速度達到最大值,此時人的質量不變,動能最大.到D點時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減小的重力勢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例2圖2所示是蹦極的示意圖,A點是彈性繩自然下垂時繩端的位置,B點是蹦極者速度最大的位置,C點是蹦極者下降最低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蹦極者從A點到C點過程中動能逐漸增大
B.蹦極者從A點到B點的過程中,動能逐漸減小
C.從A點到B點,蹦極者的動能轉化為繩的彈性勢能
D.從B點到C點,蹦極者的動能和重力勢能轉化為繩的彈性勢能
解析:A點的速度大于C點速度,所以A點到C點過程中動能不可能逐漸增大,所以A錯.B點的速度最大,所以動能最大,所以B錯.人由A點到b點的過程中,速度變大,動能是增加的,所以不可能是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所以C錯.B點到C點,速度減小,高度降低,動能減小,重力勢能減小,減小的動能和重力勢能轉化為繩的彈性勢能.答案為D.
例3在體操比賽的“鞍馬”項目中,運動員上“馬”前要踩踏板,如圖3.當腳接觸跳板M直至彈簧K被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下列有關運動員動能變化情況正確的是().
A. 先增大后減小B. 由零不斷增大
C. 先減小后增大D. 不斷減小
解析:此題雖然不是蹦極問題,但和蹦極問題分析的方法是一樣的.當腳接觸跳板M直至彈簧K被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分為兩個階段:①當向下的壓力大于彈力時,合力方向向下,做加速運動,即速度越來越大,此過程中動能增大;②當向下的壓力小于彈力時,合力方向向上,做減速運動,即速度越來越小,直至為0,動能逐漸減小.因此動能先增大后減小.答案為A.
總之,中考的題型是千變萬化的.只要把握住解決問題的關鍵,就能舉一反三,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