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敏
數學開放型試題是相對于傳統的條件完備、結論明確的封閉題型而言的,是指那些條件開放、結論開放、解題策略開放的問題.數學開放型試題能夠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從而備受命題者的青睞.下面歸類舉例說明.
一、結論開放
結論開放型試題,是讓解題者根據給出的問題條件探索相應結論的一類試題.一般來說,符合條件的結論往往較多.
二、條件開放
條件開放型試題,是已經給出問題的結論,而要求補加能推出結論的條件的一類題型,其主要特征是問題條件不完備,且所要補充的條件不是得出結論所必須的一個條件.
例1在△ABC中,AB=AC,AD⊥BC,垂足為點D,點M是邊BA延長線上的一點,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線,CE⊥AN,垂足為點E.(1)求證:四邊形ADCE為矩形.(2)當△ABC滿足什么條件時,四邊形ADCE是一個正方形?并給出證明.
解:(1)證明:在△ABC中,AB=AC,AD⊥BC,所以∠BAD=∠DAC.又因,所以∠DAE=∠DAC+∠CAE=12×180°=90°.又因∠ADC=∠CEA=90°,所以四邊形ADCE為矩形.(2)比如,當AD=12BC時,四邊形ADCE是正方形.證明:因為AB=AC,AD⊥BC于D,所以 DC=12BC.又因AD=12BC,所以DC=AD.由(1)知四邊形ADCE為矩形,所以矩形ADCE是正方形.
點評:運用逆向思維,執果索因,是解決某些條件開放型試題的好辦法.
三、策略開放
策略開放型試題,一般指解題方法與途徑不唯一的問題.這類問題,突破了單一的解題模式,要求解題者不墨守成規,善于標新立異,積極發散思維,優化解題方案和過程.
例2下課了,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一道作業題:當x=1+3時,求代數式(x2-1)(x+1)x2-x÷(1+x2+12x)的值.雯雯一看,感慨道:“今天的作業要算得很久啊!”你能找到簡單的方法幫雯雯快速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寫出你的求解過程.
解:(x2-1)(x+1)x2-x÷(1+x2+12x)=(x-1)(x+1)2x(x-1)÷2x+x2+12x=(x+1)2x×2x(x+1)2=2.所以當x=1+3時,原代數式的值仍為2.
點評:分式化簡類試題,以考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開放探索能力為主,并且題型不拘一格,新穎活潑,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貼近生活實際.
四、方案設計開放
該類試題常常是從數學角度對某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創新設計研究,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例3梅林中學租用兩輛小汽車(設速度相同)同時送1名帶隊老師及7名九年級的學生到縣城參加數學競賽,每輛限坐4人(不包括司機).其中一輛小汽車在距離考場15km的地方出現故障,此時離截止進考場的時刻還有42min,這時唯一可利用的交通工具是另一輛小汽車,且這輛車的平均速度是60km/h,人步行的速度是5km/h(上、下車時間忽略不計).(1)若小汽車送4人到達考場,再回到出故障處接其他人,請你通過計算說明他們能否在截止進考場的時刻前到達考場.(2)假如你是帶隊的老師,請你設計一種運送方案,使他們能在截止進考場的時刻前到達考場,并通過計算說明方案的可行性.
解:(1)1560×3×60=45(分鐘).因為45>42,所以不能在限定時間內到達考場.(2)先將4人用車送到考場,另外4人同時步行前往考場,汽車到考場后返回到與另外4人的相遇處再載他們到考場.先將4人用車送到考場所需時間為1560=0.25(h)=15(min).0.25h另外4人步行了1.25km,此時他們與考場的距離為15-1.25=13.75(km).設汽車返回t(h)后與步行的4人相遇,則有5t+60t=13.75,解得t=2.7513(h).汽車由相遇點再去考場所需時間也是2.7513h.所以用這一方案送這8人到考場共需15+2×2.7513×60≈40.4(min).因為40.4<42,所以這8個人能在截止進考場的時刻前趕到.
點評:該題用時最少的方案如下:8人同時出發,4人步行,先將4人用車送到離出發點xkm的A處,然后這4個人步行前往考場,車回去接應后面的4人,使他們跟前面4人同時到達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