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壽娟
摘 要 人力資源管理是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的要求,有計劃地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對人力資源的獲取、開發、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控制和協調等一下系列活動,最終實現企業發展目標與員工互贏。
縣級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起步較晚,受傳統的人事管理觀念和本土主義的制約,員工年齡老化,崗位缺員與冗員、勞動用工不規范、選拔任用機制不健全,培訓制度不落實,薪酬分配缺乏激勵性等現象普遍存在。
關鍵詞 供電 企業 人力資源 問題
近年來,隨著電力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家電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的發展,供電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弊端逐步顯現,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一、傳統的人事管理理念根深蒂固
傳統的人事管理屬于靜態管理模式,以事為中心,以物質激勵為手段, 主要從事工資調整、人員調配、職務職稱變動等具體事務,人事部門僅僅是執行部門,強調領導意圖,很少參與決策。而現代人力資源屬于動態的管理模式,以人為中心,重視人才的開發和利用,并結合企業的長遠目標,制定人力資源各項措施,有計劃地完成企業的各項任務。而人事部門也躍升為重要的決策層之一,直接參與企業的組織與決策。從傳統的人事管理轉變為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缺乏有效的人力資源規劃,崗位冗員與缺員現象并存
縣級供電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崗位缺員而另一些崗位超員,往往是生產一線崗位大量缺員缺編,而管理、服務性的崗位確大量超員的現象普遍存在,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缺乏有效的人力資源規劃,沒有進行崗位分析,未對人力資源進行預測和增補,造成崗位缺員、冗員,人力資源結構性失衡。
三、多種用工方式混合,工作效率低下
受歷史遺留因素影響,縣級供電企業用工方式涵蓋了長期職工、農電用工,直簽勞動合同,勞務派遣用工、業務外包等多種用工方式。多種用工方式造成了人員身份混亂,混崗且同工不同酬,造成部分員工心理不平衡,員工培訓、考核等標準尺度不統一,執行難度較高,員工激勵性較差,工作效率難以提高,多種用工方式使得勞動關系更趨于復雜,給管理部門造成了壓力。
四、員工職業通道單一,高級人才稀缺
所謂職業通道,是指在個人工作過程中依循個人的需要、動機和價值觀,經過不斷搜索所確定的長期職業貢獻區或職業定位。按照國家電網公司“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總體方案確定的指導思想,縣供電企業現有崗位分類有四大類別,經營類(指企業負責人)、管理類、技能類和服務類,新員工的補充主要是招聘的高校畢業生,用于補充生產一線單位缺員,新員工從技能崗位鍛煉到關鍵性的崗位需要8-10年的時間。一方面企業疏于對現有技術骨干和專業管理人員的培養和職業引導,另一方面新員工在崗位上不安于現狀,新老員工缺乏有效職業生涯規劃和配套的人才培養方式,職業通道單一,造成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稀缺。
五、績效管理流于形式,平均分配主義通存
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運行的重要支持系統,績效管理的目的是促使員工改進工作績效。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在中小型企業中,績效管理僅僅只是將績效考核落實到工作之中,而忽略了績效指標的設計、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與反饋,績效考核監督機制缺失,績效溝通的應用幾乎為零??冃Э己私Y果的評價也流于形式,部門大鍋飯、平均分配的現象普遍存在,考核指標沒有與工作業績相掛鉤,不能體現能者多勞,員工積極性不高。
六、教育培訓方式單一,職工素質有待提升
企業對員工進行培訓的目的:一是使員工與企業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增強凝聚力;二是提升員工技術、能力,規范工作流程,達到人崗匹配的有效途徑;三是員工培訓是一項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
縣級供電企業教育培訓目標主要執行上級單位下達的培訓計劃,培訓的重心在一線生產人員,培訓方式和培訓對象單一,培訓注重安全生產,忽視了對管理人才和關鍵崗位員工專業培訓。通過數據分析,高學歷、高專業技術資格、高技能人才占比較低,培訓投入有待提高。
七、薪酬分配制度單一,缺乏激勵性
目前,國家電網行業內薪酬模式是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即薪點工資+績效工資+年功工資,薪點工資以崗位為基準,崗級從7崗到19崗,分別為一般技能人員、班組長、一般管理崗位、部室主任和企業負責人,崗級越高,薪點工資越高。績效工資專指月度獎金,崗位越高,績效工資越高,這種單一的分配模式削弱了大部部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八、人力資源信息化系統實用程度不高
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手段,是進行人力資源信息傳輸、交換、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極大地提高了人力資源管理效率,降低了企業的人工成本。目前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大部分還處于事務型階段,只能進行簡單的數據查詢、統計和匯總,未能實現數據的分析、集成和共享,部分人力資源管理軟件剛剛開發就處于停用狀態,造成了人力和財力的雙重浪費。
九、結語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的重要工作之一,只有更新觀念,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才能在競爭中贏得優勢,促進電力企業更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