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迪迪
(解放軍第九七醫(yī)院麻醉科,江蘇 徐州 221004)
一次性皮膚縫合器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觀察
于迪迪
(解放軍第九七醫(yī)院麻醉科,江蘇 徐州 221004)
目的 探討一次性皮膚縫合器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及護理。方法 選擇2014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手術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為A組使用一次性皮膚縫合器縫合,B組使用普通絲線縫合。就兩組患者在手術縫合所用的時間、術后切口的局部反應程度、拆訂、拆線時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術后切口愈合等方面進行對比。結果 A組縫合時間為(1.2±0.5)min,B組為(2.9±1.4)min;A組牽拉痛為14例(28%),B組為43例(86%);A組縫合針眼紅腫6例(12%),B組32例(64%);A組拆訂、線疼痛2例(4%),B組16例(32%);A組無疤痕形成,B組疤痕形成27例(54%)。結論 一次性皮膚縫合器操作簡單,縫合時間短,拆線疼痛小,不影響美觀。
一次性皮膚縫合器;外科手術;應用護理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醫(yī)療器械被不斷的研制、生產(chǎn)并廣泛應用到外科手術中,它替代了手術中一些繁瑣的操作步驟,今年我院引進了日本-馬尼一次性使用皮膚縫合器,它操作簡單、快捷,相對于手工縫線。該技術縮短了縫合時間[1-2],不斷應用于骨科、整形外科手術,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手術患者100例,將其隨機分A組和B組,各50例。兩組均排除低蛋白血癥及糖尿病等其他影響切口愈合的因素。
1.2 方法
A組采用一次性皮膚縫合器縫合,B組采用普通絲線縫合。
1.2.1 縫合手術
B組常規(guī)依次縫合切口;A組縫合方法具體為:首先將傷口兩側皮膚均向外翻轉(zhuǎn)靠齊合并,然后用皮膚縫合器的箭頭垂直縫合切口,前段剪貼皮膚,握緊手柄,均勻用力將手柄壓到位即可,開始縫合,注意每針間隔0.5 cm,最后縫合結束后,松開手柄,將縫合器朝后放退出。
1.2.2 拆釘、線
拆釘器必須使用與縫合器配套的,使用時首先將拆釘器的下顎插入已縫入的縫合針下,這樣縫合針便會滑入下顎的槽內(nèi),調(diào)整拆訂器手柄,使其上下手柄完全接觸到位,然后向上提拆釘器,這樣縫合釘即被取出。
1.2.3 護理及觀察項目
術后,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詢問其縫合切口有無牽拉痛,觀察手術切口縫合處有無紅、腫現(xiàn)象。拆釘、線時有無痛感。
A組縫合時間為(1.2±0.5)min,B組為(2.9±1.4)min;A組牽拉痛為14例(28%),B組為43例(86%);A組縫合針眼紅腫6例(12%),B組32例(64%);A組拆訂、線疼痛2例(4%),B組16例(32%);A組無疤痕形成,B組疤痕形成27例(54%)。見表1。
一次性皮膚縫合器在外科手術中應用方便,提高了效率,減輕了患者的疼痛。在操作時皮膚縫合器具有以下有點:縫合時只需將切口兩側皮膚靠攏后依次縫合,無需穿針、縫合、打結,相比常規(guī)依次縫合切口,縮短了手術縫合時間,提高了效率;拆釘、線時只需將拆釘鉗的下顎插入已縫入的縫合針下,上下手柄完全接觸到位,縫合釘兩端便自動翹起即出皮膚,簡單易操作。在患者手術中及術后恢復過程中皮膚縫合器具有以下優(yōu)點:縫合深度僅約3.9 mm,基本不進皮下組織,減少了異物對身體的刺激,有利于切口的愈合[3];沒有縫線的牽拉,避免了患者痛苦,促進術后恢復,特別有助于縫合的關節(jié)術后早期功能鍛煉;拆釘、線時無需用力牽拉,進一步減輕了患者的疼痛;切口愈合后僅在皮膚上留下一線疤痕。
[1] 韓 壯,陳鵬,信守仁,等.一次性無菌皮膚縫合器的臨床應用[J].中國局解手術學雜志,1999,8(4):319-320.
[2] 朱華年,李英平.一次性無菌縫合器在胸外科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9,(9):53.
[3] 楊偉良,劉忠賓,卜黎明.皮膚縫合器縫合脊柱四肢皮膚切口43例臨床分析[J].中國急救醫(yī)學,2002,22(2):119.
本文編輯:張 鈺
R655
B
ISSN.2096-2479.2017.1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