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所琴
(泰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探討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內應用發育支持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
吳所琴
(泰州市人民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 研究探討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內應用發育支持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回顧分析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重癥監護室收治新生兒122例,作數字標記隨機分組,A組61例,僅實施NICU常規護理干預,B組61例,針對新生兒NICU持續治療特點,開展發育支持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B組患兒在體重、攝奶量、神經功能行為發育狀況以及疼痛感知評分均顯著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內應用發育支持護理效果確切,可積極促進新生兒自身發育效果,改善神經行為,降低NICU入侵操作帶來的疼痛感,提升患兒生活質量。
新生兒;發育支持護理;重癥監護室
現代研究指出,持續的護理治療措施、NICU病區環境影響以及新生兒自身病理發展等多項因素可造成新生兒在重癥監護室持續治療期間發生發育遲緩現象,引起神經系統損傷,甚至對機體各處功能器官帶來嚴重影響。如張欣[1]調查發現,10%左右的新生兒在NICU治療超過15天以上有著較高致殘風險。對此全面的發育支持護理在NICU新生兒的護理中顯得意義非凡。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重癥監護室收治新生兒122例,采取分組對照模式探析發育支持護理在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的實際應用價值。
1.1 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重癥監護室收治新生兒122例,日齡2~35天,平均日齡(9.16±1.37)d,女性46例,男性76例,出生體重1.7~3.2 kg,平均體重(2.13±0.51)kg,早產兒101例,足月兒21例;病癥類型:78例肺炎,25例輕度窒息,19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本次研究患兒已排除伴有重度窒息者,驚厥昏迷者。作數字標記隨機分組,A組61例,僅實施NICU常規護理干預,B組61例,針對新生兒NICU持續治療特點,開展發育支持護理干預。兩組在日齡、病情、疾病類型、治療方案、性別等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患兒在NICU護理治療期間僅加強腸內營養及靜脈營養護理干預,保證病區消毒、室溫濕度合理,加強空氣環境的潔凈。B組患兒則針對新生兒NICU持續治療特點,開展發育支持護理干預,將病區光照設施進行調整,符合美國兒科學會燈光強弱標準,保障新生兒睡眠與活動周期的合理控制,營造良好的光線環境;調整新生兒體位,保持新生兒舒適感,注意可在保暖箱或病床采取舒適柔軟絨毯作鋪墊,構成鳥巢狀,適量將肢體、頭部做包圍,加強新生兒自身安全感觸;依據新生兒體重計出生日齡差異,做個體化喂養干預,確保早期營養吸收,例如在18h內娩出新生兒可采取早期微量喂養,結合新生兒自身腸道耐受及蠕動狀態做加量或減量,配合非營養性吸吮,使其盡快掌握吸吮動作,促進胃腸激素分泌,刺激腸蠕動利于消化。若新生兒出生體重較低或孕周發育較短,可利用水墊床提高新生兒呼吸功能,弱新生兒耐受程度較好可適量給予肢體、腹部、頭部的輕撫按摩,緩解新生兒機體壓力信號。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謝在NICU治療7天及15天體重、攝奶量變化;利用NBNA神經行為評分量表評估新生兒神經功能行為發育情況,包括前臂回彈速度、安慰反應、手持抓握等評分;結合新生兒疼痛量表(NIPS)評估新生兒疼痛感知狀態,重點觀察患兒面部表現、聲音與肢體強弱變化以及持續時間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 P S S 1 9.0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A組新生兒在NICU護理治療7天體重(2.09±0.22)kg,攝奶量為(131.8±36.7)ml/d,治療15天體重達到(2.12±0.19)kg,攝奶量為(237.8±41.2)ml/d,神經行為評分(34.58±2.17)分,疼痛刺激NIPS評分為(3.28±0.85)分;B組新生兒在NICU護理治療7天體重(2.03±0.21)kg,攝奶量為(132.5±35.1)ml/d,治療1 5天體重達到(2.3 5±0.2 3)k g,攝奶量為(289.6±48.37)ml/d,神經行為評分(38.17±1.25)分,疼痛刺激NIPS評分為(1.52±0.74)分;B組患兒在體重、攝奶量、神經功能行為發育狀況以及疼痛感知評分均顯著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多項研究發現,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的治療期間給予發育支持護理,可有效緩解新生兒機體生理需求,形成心理觸感安慰,緩解應激信號[2];尤其通過病區環境的調整,符合新生兒生長發育需求,在結合綜合而舒適的NICU護理干預,有效提高新生兒舒適感,降低外環境對機體刺激反應,形成安全信號釋放,提高新生兒自身對重癥監護室的適應能力;促進自我發育效果。同時良好的環境也提高新生兒睡眠質量,符合生理規律,避免機體過度損耗,增加其攝奶量,促進其體重快速增長,促進神經行為正常發育,減少住院天數,減輕家屬經濟負擔[3]。而本次研究中,在新生兒重癥監護護理中結合發育支持干預手段護理,可有效提高新生兒攝奶量,促進體重增長,并且新生兒在神經功能行為發育效果以及疼痛刺激的緩解效果也顯著優于常規護理者,讓新生兒在環境的適應能力明顯增強,提高肢體反應及手握力。
綜上所述,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內應用發育支持護理效果確切,可積極促進新生兒自身發育效果,改善神經行為,改善神經行為,降低NICU入侵操作帶來的疼痛感,提升患兒生活質量。
[1] 張 欣,馮淑菊,韓冬韌,等.NICU護士開展發育支持護理的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828-831.
[2] 沈 婷.新生兒個體化發育支持護理及評估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4,(5):452-453.
[3] 王 艷,張 軍,王金元,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內的發育支持護理的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48.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2
B
ISSN.2095-8803.2017.07.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