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紅娣
(江蘇省揚中市中醫院手術室,江蘇 鎮江 212200)
“目標指導”帶教模式用于新入職護士臨床帶教效果評價
祝紅娣
(江蘇省揚中市中醫院手術室,江蘇 鎮江 212200)
目的 分析評價“目標指導”帶教模式用于新入職護士臨床帶教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1年~2016年這段時期內招收的兩組新入職護士進行對照研究,一組為研究組(20例),一組為對照組(20例),對研究組采用“目標指導”帶教模式進行臨床帶教,對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進行臨床帶教,觀察比較兩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考核成績、在工作中的護理差錯發生率及患者對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 研究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考核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士在工作中的護理差錯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研究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新入職護士臨床帶教中采用“目標指導”帶教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帶教效果,減少新入職護士在工作中的護理差錯發生率,提高患者對其的滿意度,值得大力推廣。
目標指導;臨床帶教;新入職護士;帶教效果
為評價“目標指導”帶教模式用于新入職護士臨床帶教的效果,現選取我院自2011年至2016年這段時期內招收的兩組新入職護士進行對照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1年~2016年這段時期內招收的兩組新入職護士進行對照研究,一組為研究組(20例),一組為對照組(20例):研究組護士均為女性,其年齡在20~27歲之間,平均年齡(23.8±1.9)歲,其中16例為大專學歷占80.0%、3例為本科學歷占15.0%、1例為中專學歷占5.0%;對照組護士均為女性,其年齡在20~28歲之間,平均年齡(24.1±1.2)歲,其中15例為大專學歷占75.0%、4例為本科學歷占20.0%、1例為中專學歷占5.0%;比較兩組護士的一般資料可知,差異均不顯著(P>0.05),說明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研究組采用“目標指導”帶教模式進行臨床帶教,對對照組采用傳統帶教模式進行臨床帶教。“目標指導”帶教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法為:①根據“護理人員勝任力測評量表”的基本內容,結合具體護理工作要求和醫院實際情況,建立包含六個層面的護士護理能力評估量表,這六個層面分別是:職業素養、管理創新、協作精神、奉獻精神、技術素養及自身素養,同時其也是臨床帶教的主要目標;②根據我國護士帶教大綱要求,結合護士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臨床帶教內容,確定具體的帶教方式,常用的幾種方法如一對一帶教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模擬法等等;③每周組織一次會議,令護士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由臨床帶教老師進行總結及提出指導性意見,以便及時解決問題;④帶教結束后對護士進行考核,考核方式主要是情景模擬、筆試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考核成績、在工作中的護理差錯發生率及患者對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對以上所有臨床研究數據均利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來進行分析和統計,對其中的計量資料均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均采取卡方檢驗,若P<0.05,則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能力考核成績
研究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考核成績平均為(91.14±4.28)分;對照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考核成績平均為(84.72±5.61)分;研究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考核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差錯發生率
研究組護士中有2例在工作中發生護理差錯,護理差錯發生率為10.0%;對照組護士中有6例在工作中發生護理差錯,護理差錯發生率為30.0%;研究組護士在工作中的護理差錯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護理滿意度評分
患者對研究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平均為(92.31±3.64)分;患者對對照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平均為(86.17±3.15)分;患者對研究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現代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護士的護理服務要求也在提高,同時隨著醫院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也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入職的護士往往只在學校中學習了理論知識,而對實際臨床護理工作缺乏經驗,故容易在工作中發生一些護理差錯。只有對其進行有效的臨床帶教,才能夠提高其護理工作能力。而傳統的護士帶教方式多是簡單地一邊工作一邊給護士進行講解指導,但其效果并不理想。而“目標指導”帶教模式則提前制定好了帶教目標,在目標的指導下選擇具體的帶教內容及具有針對性的帶教方式,并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注重反思評價,因此帶教效果更佳。
根據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士的護理能力考核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士在工作中的護理差錯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研究組護士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得出結論:在新入職護士臨床帶教中采用“目標指導”帶教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帶教效果,減少新入職護士在工作中的護理差錯發生率,提高患者對其的滿意度,值得大力推廣。
[1] 姜玉慧.“目標指導”帶教模式用于“90后”護士臨床帶教效果評價[J].中國醫學裝備,2014,S1:112-113.
[2] 梁燕冬.臨床路徑帶教和傳統方法帶教在新入職護士教學中的應用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98-299.
[3] 李 瑛,馬林楓,文娟娟,涂珍媚,李杰輝.新入職護士??颇芰ε囵B方法探索[J].全科護理,2015,24:2407-2408.
[4] 吳軍麗,林 靜,章 潔.系統規范化培訓在新入職護士帶教中的效果[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6,10:977-979.
[5] 黃皓蓮,李國宏.影響再入職護士帶教質量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4,04:445-448.
[6] 謝美蓮,鄭一寧,劉登賢,孫 燕.對國內低年資護士院內在職培訓模式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3,04:88-90.
本文編輯:王 琦
R471
B
ISSN.2095-8803.2017.07.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