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楠,唐 曉,潘艷,雷音梅,關瓊瑤*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1.PICC門診;2.護理部,云南 昆明 650118)
在低體重腫瘤患者中使用7號頭皮針引導PICC穿刺的體會
王曉楠1,唐 曉1,潘艷1,雷音梅1,關瓊瑤2*
(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1.PICC門診;2.護理部,云南 昆明 650118)
目的 探討7號頭皮針在超聲引導下結合改良塞丁格技術行PICC置管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對14例需進行PICC置管術的低體重腫瘤患者,在超聲引導下運用頭皮針代替改良塞丁格技術中穿刺針行PICC置管。結果 14例腫瘤患者均置管成功,導管位置準確。結論 超聲引導下7號頭皮針代替改良塞丁格技術中穿刺針進行PICC置管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取材方便,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頭皮針;PICC;低體重腫瘤患者
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臨床上使用率較高的新型靜脈置管方法,該置管方式無需反復穿刺,且避免了藥物對靜脈的接觸性刺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近幾年,隨著超聲引導下結合改良賽丁格技術的廣泛使用,穿刺成功率大幅增加并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顯著降低。血管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行上臂穿刺,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PICC置入方法[2]。PICC置管患者中大部分為腫瘤患者,自身營養(yǎng)狀況較差,部分患者體重較低,身體消瘦。由于低體重患者血管周圍缺乏組織支撐,血管穩(wěn)定性差、易滑動,且管腔細、管壁薄,使用超聲引導下結合改良塞丁格技術直針穿刺存在困難,易導致穿刺失敗。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于2016年2月~2016年7月對14例低體重腫瘤患者,均予以PICC穿刺操作,術中均采用7號頭皮針并在超聲輔助引導下進行穿刺操作,均取得成功,現(xiàn)將操作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2月~7月入住本院的14例低體重,需靜脈化療腫瘤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齡37~82歲。乳腺癌1例,胃癌7例,結腸癌3例,食管癌3例。1.2 材料
選用巴德4F單腔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及塞丁格穿刺包,運用超聲引導下結合改良塞丁格技術,用7號頭皮針穿刺引導行PICC穿刺。X線攝片確定導管位置及走向正常后使用。
1.3 置管方法
1.3.1 置管前準備:所有患者在置管前,均予以詳細評估,包括待穿刺肢體是否有手術、置管、既往有無血栓形成,是否有放療,肢體活動度等;以及局部皮膚是否有破潰,患者凝血功能是否異常等。向患者詳細介紹置管操作的步驟,以及注意事項和維護要點,取得其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2 環(huán)境準備:PICC門診置管室,室內環(huán)境清潔,光線充足,保證病人舒適、安全。
1.3.3 置管步驟:患者取仰臥位,將待穿刺手臂保持外展90°,良好地暴露穿刺區(qū)域后,扎止血帶,使用血管超聲評估并選擇上臂靶血管,并準確評估待置管的長度和臂圍。助手協(xié)助套無菌超聲保護套,用無菌剪刀在7號頭皮針柄根部剪斷延長管。扎止血帶,囑患者握拳,超聲橫斷面掃描,找出靶靜脈,利用7號頭皮針取10~30°進行靜脈穿刺,見回血后進針少許,從針柄將導絲穿入,順著7號頭皮針進入血管,外露導絲10~15 cm,小心將7號頭皮針退出,注意不可將導絲退出。按改良塞丁格穿刺步驟進行置管,進行健康宣教。
本組14例中,經(jīng)貴要靜脈置管13例,經(jīng)頭靜脈1例,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后X線片顯示導管尖端位置理想。
塞丁格套件中的穿刺針是直針,握持方式及穿刺角度與中國護士穿刺習慣不同。尤其對于重度消瘦腫瘤患者,外周血管易于滑動且條件極差(血管彈性差、內徑小),穿刺較為困難,易穿破血管,導致穿刺失敗。頭皮針穿刺技術是臨床護士最基本、最常用的技術,超聲引導可以直觀了解血管位置和走向,幫助操作護士準確定位靶血管,兩者結合保證了穿刺成功率,為下一步改良塞丁格技術的應用提供了保障,是順利置管的基本條件。黃偉萍等[3]使用9號頭皮針對30例患者在非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行PICC術,置管均獲得成功。而7號頭皮針較9號頭皮針內徑更細,穿刺時對血管及周圍組織的損傷也更小,即使穿刺不成功,也不會造成患者很大的痛苦。頭皮針穿刺,導絲成功送入血管后,再打開PICC導管,不會因穿刺失敗造成PICC導管的浪費,可以為患者節(jié)約費用。
7號頭皮針內徑大于塞丁格套件中導絲的直徑,已進行體外試驗,導絲能順利通過,且頭皮針蝶翼部分可拿捏,符合中國護士靜脈穿刺習慣,易于操作。我們認為,在超聲引導下,使用7號頭皮針一針穿刺成功率高,對局部血管和組織損傷小,能夠縮短穿刺時間,使置管過程順利,且取材方便,價格低廉,不會給患者造成經(jīng)濟負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1] 毛美芬,徐文亞,高雪娟,等.B超引導下賽丁格技術在乳腺外科PICC置管中的應用效果.當代護士[J].2016,8,31-32.
[2] Liz S. No Going Back: Advantages of Ultrasound-Guided Upper Arm PICC Placement. JAVA,2008,13(4):171-177.
[3] 黃偉萍,楊水秀.9號頭皮針在改良塞丁格技術行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54(12):84-85.
本文編輯:王 琦
R540.46
B
ISSN.2095-8803.2017.07.169.02
項目資助: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內設機構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4NS029)
王曉楠(1978-),女,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腫瘤專科護理的臨床及教學工作
關瓊瑤,女,副主任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