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偉
(夏津縣人民醫院,山東 德州 253200)
談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理護理與護理體會
魏 偉
(夏津縣人民醫院,山東 德州 253200)
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運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到我院診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14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57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57例試驗組采用心理護理,并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滿意度。結果 比較表明了,試驗組實施護理以后的滿意度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理護理運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顯著效果,值得推廣與運用。
護理體會;心理護理;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病急迫,疾病情況不平穩,疼痛強烈,因此患者時常會產生懼怕、緊張、焦躁等心理,這一心理能刺激交感神經,提升血液內的兒茶酚胺,引發心肌異位興奮灶,加重心肌載荷及病情,所以給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意義非凡[1]。本文探討并研究了心理護理運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來本院就診的11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齡31~52歲,平均年齡(41±2.18)歲。對照組47例,男41例,女6例;年齡37~61歲,平均年齡(49±3.88)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與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包含有監測身體狀況、健康教育等。試驗組于對照組護理的前提下開展心理護理,對策如下。
(1)心理方面的護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一般會伴隨有疼痛或是心衰,會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還會讓患者產生焦躁、懼怕及喪失信心,阻礙了治療的開展及患者疾病的恢復。所以,醫護人員應多關懷患者,認真開展日常生活的護理,同時時刻注意患者心態的改變,輔助患者提升對抗疾病的自信心。在患者住院以后,把握患者的疾病情況,在之后指導患者的同時給其介紹部分成功恢復的例子,以清除其負面心理。
(2)飲食方面的護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進食期間以流型或是半流型食品為主,比如富含維生素的豆類、果蔬等,如此不但能讓患者身體中的血液黏度下降,提升冠流總量,還能確保身體開展代謝的需求。少吃多餐,如此就不會由于吃太多而提升患者的心理壓力,又可供應身體需要的養分及熱量。嚴禁進食刺激類食物及飲品。維持大便順暢,防止大力排便而致使心臟受損,引發心律不齊及衰竭。
(3)疼痛方面的護理:心肌梗塞疾病中最為普遍的病癥即疼痛,其還是心肌梗塞的重要癥狀。發生疼痛的部位通常自胸骨后持續至咽部、心前區等,或是上腹部、左臂及劍突處,其他部位比如頸部、下頜等偶爾也會產生疼痛,通常是以絞痛或是壓迫類疼痛交叉開展,偶爾會出現緊縮類、燒灼類的疼痛,發生疼痛會體會到焦躁不安、大量盜汗甚或是感覺瀕臨死亡。疼痛的產生時長會大于30 min。所以,醫護人員應立即予以患者定量的止疼藥,時時檢測患者疼痛的改變狀況。
(4)連續吸氧1~4 L/min,疾病情況平穩或是疼痛減弱以后間歇性給氧。吸氧是對心肌梗死進行治療的關鍵對策,能提升血氧飽和度,改進心肌缺血氧這一狀況,把控心梗范圍,減弱心臟壓力。
(5)臥床方面的護理:患者患病以后一個星期中要增加休息時間,不要下床走動。洗漱、排便、進食等由醫護人員輔助患者開展,盡量降低床上活動幅度。一周以后患者可下床走動,運動要適當。2-5周以后,若患者的疾病情況趨于平穩才能去戶外運動,伴隨其他并發癥的患者,應相應地增多患者的休息時長。
1.3 成效評測
評測兩組護理以后的滿意度,借助百分制:總分超過86分代表滿意;總分處于65~85分代表基本滿意;總分少于65分代表不滿意;總滿意度=基本滿意度+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經過護理以后,有25例患者滿意,19例患者基本滿意,13例患者不滿意,總滿意度77.19%;試驗組經過護理以后,有35例患者滿意,21例患者基本滿意,1例患者不滿意,總滿意度98.2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心肌梗塞這一疾病的致死率很高,高效的護理對策能夠最大程度地輔助患者對抗疾病,盡早恢復。高效的護理對策是在對急性心肌梗塞進行治療的這一過程內極為重要的環節。而醫護人員就是要在患者住院以后,全方位知曉患者的患病原因、臨床表現并引導患者更為積極地接受治療。指導患者合理調節生活方式,舒緩心理壓力。使患者于合理正確的指導下進食、運動并把握自行救助的對策。告知患者在出院以后要確保生活規律,定期進行超聲、心電等復查。依據患者的心理狀況開展有關的心理護理在臨床內實施的護理內意義重大,還能讓臨床上的治療成效更加顯著。本次研究中,試驗組實施心理護理,患者經過護理以后的滿意度好于對照組,(P<0.05),同侯曉連等[2]調研成果相一致。
總之,心理護理運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有明顯的成效,能夠很好地改進患者的疾病情況,具備臨床方面的運用價值。
[1] 于素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入院前急救及住院后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37):276-277.
[2] 侯曉連,劉改祥,黃建力.1例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8):272-273.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4.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