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云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摘 要】P2P網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創新模式,是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最迅速的領域,充分發揮普惠金融作用,傳統金融受到了強烈沖擊。但同時P2P網貸的發展也存在著很大風險,如信用風險、法律風險、道德風險等。本文具體分析了P2P網絡信貸發展模式分析、互聯網金融P2P網貸風險現狀及原因并進一步提出完善我國P2P網貸風險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P2P;存在風險;對策
互聯網金融是一種依托于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提供資金融通和支付信息平臺,實現資金更有效配置的新型金融模式,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相結合的新業態.互聯網金融大致分為互聯網支付、股權眾籌融資、P2P網絡信貸等領域. 而P2P模式即由網絡借貸平臺(第三方公司)作為中介,借款人在平臺發放借款項目、金額、利率、期限等信息,投資者自主選擇向借款人放貸的行為,這種借貸方式不通過銀行,直接通過點對點的借貸,是其中最為流行的一種金融模式。P2P網絡信貸發展模式又可以分為純中介模式(也稱為純平臺模式)、債權轉讓模式和擔保模式。P2P的出現使得傳統金融受到了強烈沖擊。幾年內,P2P市場交易量增長約千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典型代表P2P網絡信貸在經歷了平臺數量暴漲,但與此同時出現了問題平臺數量大增,行業平均收益率下降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P2P網絡信貸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應該采取的監管措施。
一、互聯網金融P2P網貸風險現狀
第一,全國性的征信體系不完善引發的信用風險。目前我國的征信系統主要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為基礎,而且主要服務的是中大型企業。“網絡金融征信系統(NFCS)”產生于2013年,該平臺通過對P2P借貸兩方的個人信用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旨在控制因借款人的過度負債及惡意欺詐等產生的信用風險。但由于部分網貸平臺不愿參與提供此類信息,造成征信體系信息的不完整,從而加劇了P2P借貸的信用風險。
第二,各層面的監管體系不完善導致法律風險。相應法律法規的缺失,導致P2P網貸平臺在發展過程中一些的運營方式缺乏法律法規的監管,潛在違規風險也因此產生。有些網貸平臺的操作可能使民間資本流入限制性行業,從而通過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證券演變為非法金融機構。
第三,詐騙的風險。為了將自有資金與借貸雙方的交易資金分開,便于交易和轉賬結算,P2P網貸平臺會在銀行或第三方支付平臺開設中間賬戶,但并沒有簽訂托管協議,所以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并不對中間賬戶進行監管。也就是說,網貸平臺可以自由支配賬戶里的資金,這就產生了攜款潛逃或挪用資金風險。近年來,多家網貸平臺以系統升級、短暫逾期、受其他平臺崩盤跑路等為理由,限制客戶提現,然而一旦資金流入不足,隨著整個資金鏈的斷裂,就會出現平臺崩盤、攜款潛逃的結果。
二、我國的P2P網貸出現問題的原因
第一,現有的法律法規缺乏對民間借貸如P2P網貸平臺的準確定性。正是因為如此,P2P網貸平臺無法定位自己的業務,就造成了很多灰色地帶。當網貸業務發生糾紛時,由于法律沒有明確網貸參與者具體的權利與責任,出現了無法可依的現象。
第二,針對網貸,長期缺乏監管體系。直到2015年才確定了由銀監會對小貸、網貸、融擔等非持牌機構的監管抓總職責。但具體怎么管、管什么依舊沒有解決。監管的空白,加上資本的逐利性造成我國P2P網貸出現的發展亂象。
第三,無規范的網貸行業標準。法律和監管的缺乏造成了P2P網貸行業無門檻、無標準的局面。這使得大部分平臺不對交易資金進行托管,中間賬戶存在很大的風險,給不法分子利用平臺進行自融和一詐騙提供了方便。由于缺乏行業統一的門檻和標準,多數平臺都是購買現成的模板進行簡單的改造。由于網貸平臺網站在安全方面的投入的不足,安全風險較大。
第四,網貸平臺無法對接央行的征信系統。行業本身也缺乏信息共享機制。于是在獲取借款人的信用資料方面,平臺評估成本較高,所以平臺傾向于大額度的借款人,使得風險集中度增加。并且由于大部分客戶的資料都是由客戶本人提供的,資料的真實性不能保證,這使得其業務風險較高。
三、進一步完善我國P2P網貸風險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P2P網貸的法律建設
國家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P2P網貸的管理辦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其所處地位,對網貸行業的準入和退出條件、P2P網貸公司的性質、經營范圍、組織形式、業務指標、對P2P網絡借貸企業實施金融牌照管理等予以規定。盡快明確相關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范圍、監管機構、監管職責、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內容,從法律層面規范和促進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雙管齊下
政府監管機構對網貸行業規范引導加上網貸平臺的自律監管才能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實現有效的風險控制。監管機構應盡快建立P2P 網貸信息監測機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貸款期限、借款利率、償還狀況進行實時監控。2016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最高級別的自律組織“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在央行牽頭下,經國務院批準組建成立。該協會負責制定網貸公司行業標準和經營管理規則。各網貸平臺應該積極配合監管,規范自身業務,加強行業自控,防范金融風險。
(三)建立全面的信用體系
建議中央銀行征信系統應將網貸借款人和貸款人信用狀況納入其內,構建全面系統的借貸信用評估制度。建立全國統一性的信用體系,做到嚴格貸前信用審核,貸后還款監測,提高借款人的信用認識,降低網貸違約風險。同時,鼓勵民間信用中介機構發展,促進征信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降低機構獲取信用信息的成本,推動網絡信貸平臺的進一步發展。
(四)建立第三方存管制度來監管網貸資金
以純平臺模式來發展P2P網貸平臺,由合乎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來作為第三方資金存管來監管理網絡借貸的資金。P2P網貸中介、借款人、貸款人、資金第三方存管機構等應簽訂資金存管協議,規定各方的權利義務及違約責任,由第三方存管機構對資金賬戶的資金進行劃付、存管、核算和監管。以此加強信息安全,保護投資人權益,加強風險防范。
【參考文獻】
[1]王紫薇.中國P2P網絡小額信貸運營模式研究[J].新金融,2012(2).
[2]王振.P2P 網絡借貸模式洗錢風險及應對措施探析[J].南方金融,2012.
[3]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商業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業務管理的通知[Z].銀監發(2014)10號.
[4]王法.P2P 網絡借貸存在的風險及防范措施[J].時代金融,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