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ratch是一款由美國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設計開發的一款主要8歲上青少年的編程軟件,學生只要像“搭積木”一樣,將指令從程式指令區移進程序腳本區即可。見到此軟件時很震驚,原來學習程序設計如此簡單。當把這份震驚帶入課堂,發現震驚的背后是驚喜,學生們以前是喜歡信息技術課堂,現在是盼望信息技術課堂。學生的對信息技術課堂的轉變也成了我上好每一節課的動力。
《街舞男孩》是初學Scratch軟件的入門課,它是利用造型切換產生形狀動畫的效果,以小男孩的舞姿為切入點,引入特效模塊的應用,培養學生在編程創作過程中,學會一種通過反復嘗試尋找最佳效果的思維方式。下面通過《街舞男孩》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的學習實踐。
一、任務及分析 搭建腳手架
小明看見少年宮的同學在表演時,有一個跳街舞的節目特別棒,小明羨慕極了。于是他想利用我們學的Scratch軟件自已親手做一個街舞男孩的節目,我們大家一起來想一想,要想做一個這樣的節目,需要什么呢?
二、學生嘗試操作
1.設置舞臺
可以自已繪制舞臺,也可以從我們的素材庫中選擇帶有燈光極漂亮的舞臺。
2.設置人物角色、背景音樂
街舞的主角要跳街舞,需要不同的動作,不同的動作就要有不同的造型,我們以素材庫中的男孩子為例來導入不同的造型。
音樂可以錄自已喜歡的,也可以選擇庫中的音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與街舞的整體風格一致。
3.編寫程序
利用造型的順序變化,不斷循環,實現帥哥跳舞。
我們看到的街舞的燈光是不停的變化的。如果我們還用造型來解決會很麻煩,我們可以嘗試用“外觀”指令時的“顏色特效”,讓舞臺產生不斷的變化,效果超棒!
4.試運行程序
單擊看看是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三、清晰表達 反思
學生對自已的操作過程清晰表達,清晰的表達要求學生分析自已的策略,從而使他們的思維外顯。教師提示學生當角色有多個造型時,可以按照順序來切換,即“下一個造型”,也可以切換到指定編號名稱的造型。學生通過表達更好的將知識消化吸收,最終將知識內化到整個知識體系中。學生通過小組其它同學的作品反思自已在制作過程中與其它同學思維上的區別。思考自已的問題,修改自已的作品。
四、教師出示探究任務 學生完善作品 激發學生的興趣
此時我們看到的帥哥已經跳起來了,但是我們發現他的腰還有一些硬,如何使他的腰更靈活呢? 大家想一想剛才我們在改變背景顏色變化的“外觀”指令中,除了顏色特效外,是不是還有其它的特效。選擇不同的特效,嘗試看一看小男孩的表演會出現怎樣的效果?暗示學生去探究其他特效的應用。特效模塊的應用,小學生重點只是在嘗試中去感知和體驗著用就可以了。旋轉特效模塊中數字的變化、造型以及角色的設定的旋轉中心不同,都會影響到表現效果,這里老師沒有過多去指導學生,而是,學生參與嘗試活動后,讓學生在實際創作中通過嘗試感知并修改完成造型、角色形狀變化的設計。
通過任務分析,學生搭建腳手架,思路清晰,進行操作,反復修改等過程,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節目從創建到完成的全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知識技能的復雜性遞增、多樣性遞增。通過已熟悉的思維技能來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整節課教師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讓孩子明白做一個事情先從理清思路,搭建腳手架開始。然后慢慢去掉腳手架,讓學生的思維發散,嘗試各種新功能,收獲成功,享受快樂。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引入Scratch軟件學習,讓學生得到了全新的信息技術學習體驗。讓學生利用編程去重新認識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小游戲,如打地鼠、走迷宮等等都可以在Scratch中實現。讓游戲不再神秘,自己也可以是游戲的創造者。Scratch學習,讓學生了解程序設計的一般過程也是從一點點開始,由簡然后再到繁。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程序設計,最主要的不是學習語言和方法,而是學會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思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是我們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最終目的。
作者簡介:
李俊英(1981.01~),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人,大學本科學歷。現任職于石家莊市四中路小學,小學一級教師,擔任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獨立創作的微課、課件、學術論文曾多次榮獲省、市級獎勵,輔導的學生在各級比賽中榮獲佳績。研究方向:小學信息技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