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在當前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中,由于新常態經濟以及“互聯網+”時代背景的影響,必須對我國商貿流通業進行創新升級,才可以促使我國商貿流通業在經濟環境中滿足市場需求,得到新的發展。本文將研究關于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創新的機制,并針對當前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分析其當前發展創新中存在的弊端問題,從而能夠優化制定新的商貿流通業發展創新機制,以更好推動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
關鍵詞:流通業 互聯網 創新機制 新常態 商貿流通
引言
目前,在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中,市場需求不容樂觀。因此,必須分析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探討能夠實現我國商貿流通業大發展的創新機制,加快推進我國商貿流通創新發展和實體商業的轉型升級。有鑒于此,本文對上述問題做具體分析。
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商貿流通領域內實現與信息化技術的協同發展,打破傳統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弊端,已成為商貿流通業發展的重點。通過對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信息化協同水平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當前商貿流通業發展的信息化水平雖在逐年提升,但是其上升的速度是比較緩慢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O2O市場規模達3049.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80%。因此,未來商貿流通業應加快O2O模式的推進,實現商貿流通全程數據化和在線化,這樣才能增強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活力。在商貿流通企業的發展中,保留了我國傳統服務業企業成員冗雜的特征,因此只有對商貿流通企業內部結構進行優化,才可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的運行效率。對此,針對當前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應該制定優化創新機制,通過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才有助于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的發展信息化程度,使我國商貿流通業得到長遠發展。
目前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中存在的弊端
(一)資金投入不足
在當前商貿流通業發展中,企業對信息化建設方面的投入較少,并未建立支持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平臺。有些商貿流通企業在實際發展中也忽略企業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盲目引進一些信息化技術設備,但是企業中高端的軟件設施建設投資較少,沒有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臺,這樣完全駕馭不了信息化設備。因此造成商貿流通企業使用資源的浪費,阻礙流通業發展。
(二)缺乏對商貿流程的監管
在“互聯網+”下,一些商貿流通企業并不明確怎樣實現企業信息化發展,對商貿流通的具體信息化需求缺乏整體規劃,也沒有設置相關的人才進行監管,導致企業業務成本降低,使得企業運營收益無法得到提高。目前,很多商貿流通企業推進應用信息化協調平臺,為的是能夠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但是企業只是注重商貿流通中物流的蹤跡,只考慮局部,忽視應用信息化平臺優化商貿流通路徑,不能從商貿流通整體上把握整個流程,使得商貿流通企業的整體管理難以協調,對商貿流程缺乏監管。
(三)信息協同性差
我國目前大多數物流企業仍處于信息化建設初期,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不夠深入。在我國已經出現了多類專業市場,作為商品集散、信息傳播、價格形成的重要渠道,刺激并引導著所在地區的消費。而這一現狀在電子商務領域表現得越發明顯,商貿流通市場將上述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進行有機結合,成為拉動我國消費的重要力量。同時,在我國現代的商貿流通業發展中,存在著高成本、低效率的發展方式,導致商貿流通業的發展難度不斷增加。各個商貿流通企業的信息化協同平臺差異性較大,還缺乏對信息的統一管理。
創新商貿流通業發展機制的意義
商貿流通業應該以適合互聯網的低成本品牌推廣方式,真正解決企業品牌傳播面臨的“廣告投不起、投了沒效果”的現實問題?!盎ヂ摼W+”背景下,互聯網給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商貿流通企業帶來了巨大機遇,諸多行業被互聯網從邊緣顛覆,眾多舊的規則被打破,在這樣一個顛覆一切、重建規則的“元時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被重新放到了一條新的起跑線上,這為中小企業的超常規發展提供了平臺。當前要進行商貿流通產業的創新,首先必須要重新認識到商貿流通產業的先導作用,尤其是在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商貿流通產業在發展中應將先導作用發揮到最大,使得自身對經濟增長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當前我國商貿流通產業發展中,要優化創新發展機制。從多方面進行考慮,轉化傳統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模式,制定新的發展模式,使“新常態”、“互聯網+”時代下我國商貿流通業得到更好發展,發揮積極的意義。并且,創新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機制,還能夠確保商貿流通業發展中突破當前“新常態”的經濟瓶頸,抓住重振后的消費市場。即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并結合市場發展趨勢進行一定創新,這樣才能刺激內需,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做貢獻。此外,商貿流通信息化平臺建設對商貿流通企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創新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機制,還可以依據“互聯網+”時代的網絡信息平臺,收集、匯總商貿流通中高端的物流信息,根據信息進行處理,挖掘商貿流通中的商業鏈信息,確保實現商貿流通業的透明化管理,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的經營發展效率,實現對企業內部發展結構的優化調整,發揮積極的現實意義。
優化制定推動商貿流通業發展的創新機制
(一)強化資金投入
創新商貿流通業發展機制,可以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管理人員對信息化協同建設的認識,并且能夠改善發展信息化商貿的資金投入情況。因此,在實際中,應當大力提升“新常態”經濟下商貿流通企業對實現信息化協同發展的認識,積極引導企業建設商貿流通的信息化平臺,并予以合理的建設資金投入資助,引導商貿流通企業從信息化平臺中獲取最大限度的發展效益。如海爾企業,其在發展商貿物流方面就比較注重整個流通供應鏈流程信息化的協同發展,并且能夠利用信息化平臺,有效消除企業商貿發展過程中內部與外部無效的、重復性的機械勞動,能夠讓物流資源在商貿流通的每個環節中都可以充分得到最大化的增值利用,能夠實現快速獲取客戶的商貿訂單信息,并盡量滿足訂單流通目標,發揮積極影響。
(二)制定關于商貿流通行業人才的培養方案
在商貿流通業的創新發展中,還應該注重培養商貿流通業的新人才,可以對企業內的現有人才進行商貿信息化技術培訓,并且可以選派一些有潛質的職員系統化學習現代化的商貿流通知識。也可以在企業內部,將員工組成學習小組,然后引進有關方面的教職人才,對員工進行培訓,提升商貿流通企業的人才培養效率和水平。同時,還應該對企業內的人才進行現代化信息技術培養,使其能夠精通關于現代商貿流通的信息化系統管理知識,使企業內的人才具備理論知識又具備實踐技能,成為高素質的復合型技術人才,這樣商貿流通企業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發展。
(三)構建信息化的商貿流通平臺
加強信息化建設,研發開發物聯網、電子訂貨系統、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全球定位系統,還可以在商貿流通業發展中,運用RFID 技術設計開發商貿流通信息管理平臺,監控管理商貿流通過程中的商品入庫、補貨物、出庫、運送貨物流程。應該以消費者流通需求為導向,多渠道培育消費增長點,完善城鄉商貿流通業的貨運配送體系,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的結構升級。同時,打造商貿流通綜合統一的服務管理平臺,促進商貿流通相關信息的資源共享,促進新常態經濟中我國商貿流通產業得以可持續發展。
(四)促進實體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升級
支持我國部分零售企業加快實現針對實體店的數字化改造,推動“線上線下”互動,促進商貿流通過程中的“多渠道、全天候”營銷。還鼓勵一些有條件的零售企業,發展直營連鎖的商貿企業,提高商貿流通企業的自營商品效益。基于“互聯網+”時代,還可以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并購等整合方式實現規模擴張,加快升級步伐。合理規劃商業網點的發展方向,并整合資源,均衡區域,突出重點,打造品牌,走產業化、集群化、專業化商貿流通業發展道路。還可以鼓勵發展協同的商貿流通經濟創新模式,改變商貿流通業弱、小、散、差的局面,做到核心分區、小區做優、龍頭做大,最終實現商貿流通業的“一城三片區”、“一心六組團”模塊化發展。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積極實踐“互聯網+”建設,創新商貿流通中的流通渠道,運用網絡平臺開展電子商務營銷,使企業的商貿流通從線下轉型到線上,提升商貿流通企業的信息化發展水平。
(五)推進智慧物流服務體系建設
加快完善我國縣級物流的配送中心建設,搭建滿足鄉鎮農村需求的配送站、商貿貨運網點。推進實施商貿流通業“快遞下鄉”工程,有效推動商貿流通業的配送網絡可以下降到鄉村地區。同樣,還可以有效推進標準倉儲的建設工作,升級改造涉及商貿物流的裝卸、中轉、搬運以及調度指揮方面的設施,加強商貿流通的冷鏈設施建設工作,確保鮮活農產品的商貿流通體系更加完善,保證在產地就對農產品進行預冷、分級加工,構建從鮮活農產品產地到終端消費著的全程冷鏈商貿流通網絡。同時,在商貿流通業發展過程中,創新其發展機制,也能夠加快建設基于“互聯網+高效商貿物流”的協同化商貿流通服務體系,從而構建一個可以與物聯網技術相融合的商貿流通業物流發展運營模式,積極促進我國商貿物流業的智能化發展。
(六)強化政府部門支持
要將商貿流通業引導到圍繞消費者需求的發展道路上來,方便群眾,并且通過優質的商品和服務促進生產和消費。要通過城市化發展提升城市的品味,推動生活服務類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促進就業。要提升流通規劃水平和流通效率,同時將政府職能逐步向服務方向轉變,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政府則應加強對商貿流通產業的服務能力,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給予引導,建立協調推動機制,發揮政府部門促進作用。同時,科學制定方案,發揮政策激勵作用。將批零餐飲和家政服務業納入城市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重點扶持范圍,通過稅收優惠、社保補貼和小額擔保貸款等多種方式給予支持。
結論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基于當前新常態經濟背景,創新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機制,才能有效轉變我國在信息化商貿流通業發展中的初級地位,從而使商貿流通業發展有較大的上升空間與發展前景,還能夠提升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水平,提高商貿流通領域的經濟效益,優化實現我國商貿流通業發展的資源配置,發揮商貿流通業的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夏秀梅.電子商務視角下農村商貿流通創新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3)
2.石恒濤.信息化視角下商貿流通領域的協同創新機制研究[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5,34(3)
3.曾潔,陳海權.流通創新與產業集群轉型升級[J].中國商貿,2013(21)
4.夏紅云.產業柔性集聚下商貿流通專業市場對區域產業的先導作用[J].商業經濟研究,2015(20)
5.鄧虹,胡文俊.電子商務環境下農產品流通模式發展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6(19)
6.李錦鵬.金融物流發展模式及對企業流通渠道創新啟示[J].中國商貿,2012(22)
7.陳相芬.流通創新與現代商貿再生產的地位及作用探討[J].商業時代,2014(24)
8.賈曉燕.試論流通創新和現代商貿再生產[J].商業經濟研究,2016(5)
9.荊林波.中國流通業效率實證分析和創新方向[J].中國流通經濟,2013,27(6)
10.童婧.產業先導視角下現代商貿流通業的創新發展[J].商業經濟研究,2016(7)
作者簡介:
陳文晶(1965-),女,漢族,遼寧沈陽人,副教授,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