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彤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山東 青島 266000)
耳鼻喉手術中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及預防對策
姚雨彤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山東 青島 266000)
目的 了解耳鼻喉病例術中潛在性護理安全隱患,同時總結其預防措施。方法 選取113例耳鼻喉出現疾病后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進入齊魯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接受手術療法的患者,了解其手術干預工作中潛在安全問題,隨機分組,甲組56例行傳統干預,乙組57例施予預防性干預,并統計兩組不適癥狀發生情況。結果 甲組共7例出現不適癥狀,乙組未出現,(P<0.05)。結論 耳鼻喉頭頸外科展開耳鼻喉手術療法時,手術干預工作中安全隱患較多,要引起重視,并加以專業預防。
耳鼻喉頭頸外科;術中;傳統干預;安全隱患;預防性干預
臨床展開耳鼻喉手術療法時,對于“精細性”提出較高要求,不僅需要手術醫師完善其操作流程,而且需要護理人員的密切配合,同時規避安全隱患事件,以確保救、護工作效率[1]。為了解本院耳鼻喉病例術中潛在性護理安全隱患,本次選取113例耳鼻喉出現疾病后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進入齊魯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接受手術療法的患者,旨在對其手術療法及其干預措施進一步完善,以規避安全事件。
1.1 臨床信息
選取113例耳鼻喉出現疾病后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進入齊魯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接受手術療法的患者,隨機分組。甲組共56例,13歲~62歲,均值(34.12±2.36)歲;34例(男;60.71%)/22例(女;39.29%)。乙組共57例,12歲~65歲,均值(35.76±3.00)歲;34例(男;59.65%)/23例(女;40.35%)。兩組信息無顯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預工作安全隱患
了解所選病例手術干預工作中潛在安全問題:(1)并發癥風險。耳鼻喉手術病例中,由于其手術位置解剖結構復雜,而且術野狹窄,一旦消毒工作缺乏有效性,或者是術中操作不當,使機體血管系統受損,就可能使其出后發生出血現象或者感染現象。(2)病情觀察工作缺乏有效性。臨床展開耳鼻喉手術療法時,由于術式安全性高,因此通常無需展開病情觀察工作。然而,如果手術病例并發其他類型病癥,或者年齡偏小,或者麻醉耐受能力差,都可能會出現風險事件。(3)信息核對工作不徹底。耳鼻喉手術療法覆蓋對象病種復雜、繁多,且手術操作中程序繁瑣,一旦忽視了信息核對工作的展開,或者核對工作不徹底,就可能會有安全事件形成[2]。(4)設備清點不充分。耳鼻喉手術療法普遍存在設備需求量小以及視野小等特征,通常無需配置專業器械護士,以至于設備清點工作無法有效落實。
1.2.2 干預措施
甲組56例術中行傳統干預,即根據患者病情需求及其手術類型,配合醫師展開手術。同時,乙組57例施予預防性干預:(1)并發癥風險預防性干預。手術操作前,護理人員除了要做好各項準備,對手術區域展開專業消毒外,術中還要配合醫師,對患者血管組織有效保護,并且遵循無菌原則,以免患者術后出現出血問題或者感染問題。(2)展開病情觀察。手術操作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病情表現展開動態觀察、監護,通過了解其生命體征狀況,以及時辨別異常情況,再配合處理,以免術中發生意外。(3)完善信息核對工作。對患者信息展開專業核對,并予以佩戴專用腕帶,確定其信息未出現任何差錯后,才可予以手術[3]。(4)完善設備清點工作。酌情配置專業器械護士,以承擔手術設備的清單工作,并準確核對縫線數量、紗布數量以及棉球數量等,在予以準確記錄的同時,避免設備遺漏于患者體內。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不適癥狀發生情況,具體囊括出血現象、感染現象。
1.4 數據分析
統計甲組及乙組耳鼻喉手術病例不適癥狀發生情況,將臨床調查錄入至Excel表內,選用SPSS 22.0型軟件予以統計,并以“(n/%)”表示,如若臨床差異表現出顯著性,(P<0.05)。
給予甲組及乙組耳鼻喉手術病例不同干預后,甲組56例中共7例(12.50%)出現不適癥狀(4例出血、3例感染),乙組57例中則無不適癥狀發生,(P<0.05)。
人們耳鼻喉系統的解剖結構表現出復雜性特征,不僅手術難度大,而且術中干預工作難度同樣偏大,同時安全隱患隨處可見,一旦術中護理工作出現任何紕漏,不僅會影響手術操作效率,而且還可能產生風險事故,所以要深入了解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類型,通過分析其具體形式與狀況,再施予預防性干預,從而規避隱患事件,確保手術療法的安全性[4]。
筆者通過展開臨床調研,發現本院展開耳鼻喉手術療法時,其護理工作中安全隱患集中表現于并發癥風險、病情觀察工作的缺乏、信息核對工作不徹底、設備清點不充分等方面。對此,在干預工作中,除了要展開并發癥風險預防性干預外,還要展開病情觀察工作,并且完善信息核對工作以及設備清點工作,以規避安全隱患[5-6]。本次給予甲組及乙組耳鼻喉手術病例不同干預后,甲組56例中有7例(12.50%)出現不適癥狀,比乙組高,(P<0.05),說明乙組病例術中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耳鼻喉頭頸外科展開耳鼻喉手術療法時,手術干預工作中安全隱患隨處可見,因此在干預工作中,為規避不適癥狀,要重視對上述隱患展開預防性干預,以確保手術療法的安全性。
[1] 楊素蓮,潘順坤.耳鼻喉手術病人心理分析與護理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8(3):287-288.
[2] 戚行芳,章群波,姚黎明,等.耳鼻喉科手術患者“邊緣時間”的安全隱患及護理干預[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9):83-85.
[3] 李兆坤.人性化護理模式在耳鼻喉科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4(9):147-148,164.
[4] 曾 艷,王 敏.耳鼻喉科護理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的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86):39-41.
[5] 劉 霞.心理護理對老年耳鼻喉手術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20):124-125.
[6] 姚雨彤.耳鼻喉手術患兒實施個性化護理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2):4482-4483.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6
B
ISSN.2096-2479.2017.25.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