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霞,徐 靜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精神科護理溝通藝術的研究
周輝霞,徐 靜
(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院精神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精神病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由于其病情復雜,使得其治愈難度很大。目前,在對精神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通過藥物治療,然而實際的治療效果較差,并且大多需要患者終生服藥。經過相應的研究表明,可以通過有效的溝通藝術來實現對精神疾病的治療。本文就此展開了分析與論述,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精神科;護理工作;溝通藝術
精神病患者一般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疾病,并且時常伴有行為異常的情況發生,較為嚴重的精神病患者不僅會出現自殺的行為,同時還會攻擊他人,給周圍的人們及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這進一步加大了發生精神病的機率。現階段,對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療,還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療辦法。不過在對其進行日常護理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溝通能夠使得患者感覺到溫暖,進而有效改善其精神面貌,從而避免不良行為的發生,這對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有極大的促進意義。
1.1 尊重
精神病患者對外人較為排斥,并且害怕受到別人的歧視,在內心深處是希望得到尊重的。據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非常敏感,容易對身邊的人產生敵意,這不僅威脅到了護理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也不利于其病情的更好康復。因此,作為相關的護理人員,在平時的溝通和日常的相處過程中,需要給予其足夠的尊重,真心實意的關注他們的人格和生活,保證他們的隱私和權利不受侵犯,這樣有利于其今后更好的生活與康復。
1.2 真誠
作為精神病患者,經常會受到別人的冷眼,這樣導致了其防御心理逐漸加重。由于他們不愿多與陌生人接觸,并且精神科住院多為封閉式管理,使得他們更需要得到別人的關心。因此,作為相關的護理人員,需要真誠地去對待每一位患者,多理解和包涵患者的日常行為,用心與之溝通,從而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家一樣的溫暖,這有利于其更好地接受治療和護理服務。
1.3 因病而異
對于精神病患者,雖然其享有部分權利,但與正常人相比,其行為不能代表其真實的意思表達。因此,在對精神病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為了保證溝通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還需要充分掌握各個病人的患病情況和生活習性,進而能夠以患者更容易接受的溝通方式和技巧來進行日常護理,在相關護理人員的安全得以保證的前提下,為患者提供更加輕松、舒適的治療環境,以期能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2.1 心理護理
為了實現護理人員與精神病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在日常的護理過程中,做好相應的心理護理是基礎和前提。而要想將心理護理做得更好,需要在日常的護理過程中充滿熱情,認真傾聽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對于其積極有利的想法給予一定的支持與鼓勵,對于其一些消極的想法,需要耐心與其進行解釋,并做好思想上的誘導,使其更加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此外,為了有效緩解患者內心的壓力,可以組織他們進行聽音樂、看電視、讀書看報等活動,讓他們根據自身的愛好與興趣來選擇,從而將他們內心的焦慮、緊張及不安等情緒在活動中充分釋放出來,讓他們的內心更加平靜,有利于其更好康復。
2.2 健康宣教
為實現患者的更好康復,還需要定期進行健康宣教,通過開講座的形式使得患者及其家屬充分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特點、護理以及相應的預防方法。其一,能夠幫助社會人群充分認識到精神疾病的各項特性,并掌握準確的方法進行壓力的釋放,進而避免其出現精神疾病;其二,對于精神病患者,能夠使其正視自身所存在的疾病,并讓其認識到通過相應的治療能夠得以康復;其三,讓患者的家屬能夠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狀況,進而能以有效的方式與其溝通,給予其足夠的信心與信任,這有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2.3 重視護患間的有效溝通
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直接影響護理服務的水平和服務對象的滿意度,所以醫務人員應嚴格遵守“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倡導“貼近患者,為患者工作”的服務理念,溝通無處不在,護理人員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和藹,用“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溫暖的微笑、一道關心的目光”去感化患者,從細節做起,實行人性化服務,家屬帶患者外出要交代注意事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探視患者時告知其精神科探視制度,營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的護患關系,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3.1 與抑郁患者的溝通技巧
抑郁類的患者,不僅情緒低落,并且時常處于焦慮的狀態,這樣使得其既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還容易造成自傷和自殘。因此,作為相關的護理人員,需要做到的是給予其足夠的安全感。在與其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需要采取言語疏導、暗示療法、音樂療法等心理疏導方式,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減輕他們的焦慮情緒,這樣能夠幫助他們真確認識今后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助于他們積極配合治療,從而及時地實現康復。
3.2 與興奮患者的溝通技巧
興奮類的患者,往往精神比較旺盛,思維較為活躍,并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對于自己的言行和行為很難進行有效控制。因此,作為相關的護理人員,在與此類患者進行溝通時,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并且對于他們的實際心理需求有充分地了解,對于他們所提出的合理需求,需要盡可能的滿足,進而使得他們的心情得以平靜。
3.3 與沖動、偏執、妄想患者的溝通技巧
這類精神病患者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并且性格多疑、偏激,對周圍的人和事物具有較強的攻擊能力和破壞能力。因此,與此類患者的溝通,需要與其保持有足夠的安全距離,以防因患者沖動導致傷亡情況的出現。此外,在與其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需要選擇患者較為信服的人來進行說服和誘導,在溝通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較少其心中的疑惑、恐懼與不安,使其內心很好地歸于平靜。必要時,可以采取相應的保護性約束措施,待其內心平靜之后再給與解除,以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綜上所述,在精神病護理中,合理地應用溝通藝術,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1] 萬恒靜,閔衛紅.精神科護士實施人文關懷護理狀況的質性研究[J].上海護理,2013,13(4):26-29.
[2] 孔 燕,周筱紅,李靜賢.護患溝通技巧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3,18(25):96-97.
[3] 譚海英,李 俊,秦緒英.語言溝通及心理護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應用探討.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9):198-201.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4
A
ISSN.2096-2479.2017.25.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