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獻芬
(廣西省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1)
?綜 述?
壓瘡護理最新研究進展
廖獻芬
(廣西省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廣西 桂林 541001)
老齡化人口的日益加劇,加之我國疾病譜系的日益變化,均使得我國各類需長期住院治療或臥床、癱瘓患者的發病率及人數日益增多。這也使得壓瘡這一臨床上常見且棘手的護理難題越發增多,本文就目前臨床上有關壓瘡護理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更進一步探究。
壓瘡;濕性愈合;形成機制;護理;藥物應用
臨床上將患者局部組織由于長時間不間斷的受壓而造成的受壓部位出現缺氧、缺血以及營養不良等情況,最終造成其受壓部位軟組織潰爛或壞死的臨床癥狀統稱為臨床壓瘡。長期臥床或長期坐輪椅不挪動患者是壓瘡的高發人群,臨床上依據壓瘡傷口愈合特點具有難愈合性傾向又稱其為壓力性潰瘍[1]。壓瘡以其難愈合、易惡化、護理難度大等特點嚴重危害著廣大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就近年來我國壓瘡護理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綜述,具體如下。
由周玉蘭等人的研究可知[1],人體皮膚主要由表皮組織、真皮組織以及內部的皮下組織三部分組成,這三大組織不僅是人類免疫系統的首道防線,具有較強的免疫功能,而且也兼具屏障、吸收、分泌以及代謝、排泄與體溫調節等功能。而壓瘡則是因患者長期臥床或長期受到壓力、摩擦力及剪切力等因素的影響,加之長期營養不良、長期處于潮濕、衛生不佳環境所致的皮膚組織受損,進而失去了原有的免疫、屏障作用,嚴重者將會出現嚴重的全身感染及代謝紊亂,危機患者生命安全。孫祥麗等人認為,在上述眾多危險因素中尤其以長期受壓、受剪切力及受到摩擦力作用是最為主要誘因,在日常預防護理中應格外注意。
孫祥麗研究發現[2],并非所有的壓瘡均可以預防,這同過去很多醫學工作者所認為的壓瘡可防可治觀點大相徑庭。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孫祥麗等人這一觀點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在國外同樣也得出了類似觀點,即壓瘡大部分可以預防,但仍存在少數難以預防的壓瘡,臨床上將這一類壓瘡統稱為難免壓瘡。難免壓瘡主要是針對惡病質患者或自身出現嚴重水腫以及規定禁止翻身需長期保持一個體位臥床等病癥的患者而言,這些患者因自身條件限制或自身疾病的限制,而無法依據預防壓瘡相關措施進行護理,壓瘡是難以避免的。由林道艷等人的研究可知,對于難免壓瘡患者應做好應急預案,加強監管監控,要在壓瘡出現第一時間進行護理與治療,避免壓瘡惡化。而對于壓瘡可預防的大部分人群,則應建立健全壓瘡預防機制,應用程序化、科學化的方法進行系統的預防,如對長期住院的患者實施Norton及Braden等皮膚評分,進而據此判定是否需進行壓瘡的護理,同時,對于壓瘡高發人群及疾病患者則應采用氣墊床、按時翻身以及全方位的皮膚清潔護理,對于翻身受限患者,則可實施局部懸空等護理措施,預防壓瘡的產生[3]。
由林道艷等人研究可知[3],對于壓瘡的護理不僅包括事前護理,而且包括壓瘡發生后的護理干預與治療。其中,事前護理即指壓瘡未發生前的預防,具體同上述預防方法與措施。而壓瘡發生后的護理與治療主要包括飲食護理、壓瘡清理、藥物外用及輔料應用等四方面,具體如下:
3.1 壓瘡的飲食護理
林道艷等人認為[3],以往對于壓瘡的護理往往忽略了飲食護理的重要性,對于絕大多數壓瘡患者而言,其創口之所以會久治不愈往往是由于營養供應不上所致。因此,護理人員應格外重視壓瘡患者營養供應,不僅對易發生壓瘡的患者要保證飲食供應,對于已發生壓瘡的患者,則更應為其提供符合其口味且易消化、富營養、低脂肪的飲食。對于食欲不佳患者則可提供適當的水果或流食,以保證營養的供應。
3.2 壓瘡清理護理進展
由孫玉梅等人的研究可知[4],對于已發生壓瘡的患者而言,有效的壓瘡清理是控制治療壓瘡的關鍵,尤其是對于Ⅱ級、Ⅲ級壓瘡患者而言,對其壓瘡病灶部位實施有效的清理及引流能夠有效促進壓瘡的愈合。其中,對于壓瘡部位出現水皰的患者,這一癥狀易在Ⅱ級壓瘡中出現,對此類患者應及時將其大小不一的水皰進行抽取滲液操作,并在完成滲液抽取后立即進行覆蓋敷料操作,進而避免水皰自行破裂而造成的潰爛面積擴大等情況。而對于Ⅲ級壓瘡,一般有干燥型壓瘡病灶和濕潤型壓瘡病灶兩種,對于干燥病灶則應及時采用手術刀清除,而對于濕潤型則需實施間隙引流,引流后同樣需及時覆蓋敷料,并應注意敷料的更換。只有對壓瘡病灶進行及時有效的清理、清創后才能避免壓瘡的進一步惡化,并促進壓瘡的愈合。
3.3 藥物外用研究進展
由孫冠陽等人的研究可知[5],對于壓瘡的護理干預,藥物外用也是近年來十分常用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壓瘡創口的用藥首選抗感染、止血以及富營養物質藥物為主,同時,也應聯合應用生長因子等藥物來促進創口的愈合。生肌玉紅膏是臨床上常用的含生長因子的外敷藥物,具有顯著的抗炎、抗感染及促進傷口愈合的功效。此外,壓瘡散是目前針對壓瘡針對性最強的一類抗感染且兼具止血功效藥物。隨著中醫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對于壓瘡也出現了許多中藥外敷針對性藥物,其中尤以復方七葉蓮液最為有效,該藥物主要由七葉蓮根須、海風藤莖葉以及八角楓根為主味藥物,各依一定比例混合后置入醫用酒精中浸泡。而后取浸泡液對壓瘡病灶進行涂抹,3次/d,一般于用藥兩周至20 d后便可痊愈。
3.4 輔料應用進展
由孫冠陽等人的研究可知[5],對于壓瘡的護理,敷料的選取與更換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愈合時間。護理人員應根據壓瘡的分級的不同分別選取不同的敷料,并實施不同的換藥方案。而依據愈合是傷口狀態的不同又分為干性愈合與濕性愈合兩類。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臨床上大多傾向于壓的干性愈合。但隨著對壓瘡病理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量研究表明,壓瘡在愈合過程中若其創面內富含內源性生長因子則能夠有效提升細胞分裂速度,提升細胞的遷移,進而促進創面的愈合,此外,研究還發現對于壓瘡所流出的滲液內含有能夠溶解壞死細胞促進創面愈合的酶,因此,濕性愈合更有助于壓瘡的恢復。濕性愈合理論的提出不僅轉變了干性愈合的護理理念,而且在此理論支持下產生了很多新型敷料,極大促進了壓瘡患者的恢復。
壓瘡作為住院病人最為常見、多發的一類并發癥,不僅為廣大患病人群帶來了生理上的痛苦,而且也在無形中加劇了其心理負擔,同時,壓瘡的發生還延長了患者的康復時間,增加了治療費用。因此,增加對壓瘡護理的研究力度,進一步優化壓瘡護理措施十分必要。隨著醫學技術及護理學不斷發展與完善,對于壓瘡的護理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更加有效解決壓瘡的護理難題。
[1] 周玉蘭,劉雪梅.壓瘡的護理進展[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11):149-151.
[2] 孫祥麗.重癥監護患者壓瘡的預防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8):320-321.
[3] 林道艷,潘 慧,高 慧,等.壓瘡的護理進展[J].中國臨床護理,2012,4(3):272-275.
[4] 孫玉梅,張 雪.手術室壓瘡護理研究與預防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4):305-307.
[5] 孫冠陽.壓瘡護理的新進展[J].全科護理,2010,8(6):1475-1476.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1.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