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玉鳳,徐紅英,林麗芳,秦慶友,洪 欽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脊柱骨病科,廣西 桂林 541001)
系統護理干預對脊柱手術后出現腦脊液漏的預防作用
熊玉鳳,徐紅英,林麗芳,秦慶友,洪 欽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脊柱骨病科,廣西 桂林 541001)
目的 探討分析系統護理干預對脊柱手術后出現腦脊液漏的預防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手術后出現腦脊液漏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系統護理干預,比較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 對照組護理有效率是50.0%(16/32),觀察組是96.88%(31/3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是9.38%(3/32),對照組是40.63%(13/32),對照組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系統護理干預對脊髓脊柱手術后出現腦脊液漏的預防作用較好,有效提升了護理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值得使用與推廣。
系統護理;脊柱手術;腦脊液漏;預防作用
腦脊液漏是脊柱手術后常見的一種并發癥,主要是指脊柱手術中硬膜破損造成術后腦脊液流出體外的現象,主要分成腦脊液自手術傷口流出與引流液流出。如果脊柱手術患者出現腦脊液漏時,應及時正確處理,防止出現繼發傷口、椎管內感染,避免給患者造成較大的生命安全危險。脊柱手術后出現腦脊液漏較難處理,也影響患者生活及生存質量,對此護理人員應在治療中提出有效護理方案。本次實驗研究將重點探討分析下系統護理干預對脊柱手術后出現腦脊液漏的預防作用,效果較好,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手術后出現腦脊液漏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齡24~66歲。此次試驗所選病例類型主要是:腰椎外傷脫位導致的硬脊膜破裂、單純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手術等等。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實施抗生素預防感染處理,再結合腦脊液流程量適當更換敷料,通常情況是1~3次/d。若患者腦脊液持續流出超過7天,并且流出量沒有減少趨勢,應立刻重新檢查患者病情、傷口感染及血液情況等,然后決定是否再實施手術。觀察組實施系統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對于脊柱手術導致的腦脊液漏護患者,指導其采取頭低足高與仰臥、俯臥交替位,患者長時間活動受到限制,對治療效果較擔心,很容易出現焦慮煩躁不良心理情緒,對此護士應多與患者溝通交流,消除其思想顧慮,結合其心理變化實施健康宣教,獲取患者的配合。(2)體位護理。針對腰椎手術患者,護士應先向手術醫生了解硬脊膜與蛛網膜損傷情況,盡早做好腦脊液漏預防工作,給予患者體位指導,讓其頭低足高位,將床尾抬高20°~30°,指導其采用俯臥與仰臥交替位,主要是俯臥位。指導患者保持切口敷料干燥,使用腹帶加壓包扎或沙袋對切口進行壓迫,防止進行過早的腰背肌、腹肌功能鍛煉。此外,還應給予患者引流液護理、呼吸道管理護理及感染護理等等。
1.3 評價指標
評價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其中護理無效主要是指腦脊液漏持續超過7天,腦脊液流出量沒有減少,或者是合并傷口感染或脊膜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有效率比較
對照組護理有效率是50.0%(16/32),觀察組是96.88%(31/3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是9.38%(3/32),對照組是40.63%(13/32),對照組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脊柱手術最容易發生的一種并發癥就是腦脊液漏,如果不及時處理好將會導致傷口感染、脊膜假性囊腫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很多脊柱手術患者發生腦脊液漏并發癥后,必須實施補充手術而影響手術后恢復,也因此增加了并發癥發生風險[2]。脊柱手術出現腦脊液漏原因主要是手術損傷硬膜造成的,硬膜損傷是腦脊液漏的條件,對此臨床上應仔細縫合或修補破損硬膜,以此預防腦脊液漏。對于手術后腦脊液漏的處理方法,多數都認為術后腦脊液漏預后較好,只需要在手術后早期對患者實施抗生素抗感染處理就可以,并適時對其更換傷口敷料,促使破損硬膜自然愈合,自行修復腦脊液漏[3]。但是對月那些癥狀復雜、程度嚴重的腦脊液漏患者來說,采取保守處理效果并不好,且并發癥發生幾率高,嚴重影響預后。腦脊液漏是脊柱手術的一種常見并發癥,護士應給予患者心理護理、體位護理指導及呼吸道護理等等,防止造成腹壓[4]。在體位護理指導上,將常規仰臥位護理改變為俯臥位護理,以此提升腦脊液漏治愈幾率,俯臥位對術后腦脊液漏治療具有重要作用,這是因為俯臥位能降低背側漏口處液壓,脊髓漂浮在腦脊液上并處于椎管背側,具有封堵漏口作用。將床尾抬高后,能降低脊髓腔內的腦脊液壓力,增大顱腔腦脊液壓力,從而改善顱腔與脊髓腔間腦脊液壓力的動力學變化。指導患者采取俯臥位于仰臥位交替,這能防治負壓增大而造成腦脊液壓力增高流出。此次試驗研究中,對照組護理有效率是50.0%(16/32),觀察組是96.88%(31/3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幾率是9.38%(3/32),對照組是40.63%(13/32),對照組顯著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系統護理干預對脊柱手術后出現腦脊液漏的預防作用較好,有效提升了護理有效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幾率,值得使用與推廣。
[1] 鄧慶芬,汪文錄,李兆全.系統護理干預對脊柱術后腦脊液漏患者預后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16):139-140.
[2] 周 萍,郭秀萍,趙志紅.護理干預在脊柱術后腦脊液漏中的作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4(3):91-92.
[3] 吳偉華,夏紅艷,陸 晶,等.護理干預對脊柱手術后并發腦脊液漏患者的應用效果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5,36(6):514-515.
[4] 盧珠倩,姚少瑜,盧倩文.護理干預對脊柱術后并發腦脊液漏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0):191-192.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