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梅
(紅河衛生職業學院,云南 紅河 661199)
婦產科護理課堂教學導課方法探索
陳云梅
(紅河衛生職業學院,云南 紅河 661199)
《婦產科護理》是高職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如何導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是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本文談論的是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導課的具體做法和體會,與同行教師進行交流。
婦產科護理;課堂教學;導課
婦產科護理是研究女性一生中不同時期生殖系統的生理和病理變化,提供相應身體護理和心理護理的一門學科,是臨床護理的主干課程之一,是診斷并處理婦女對現存和潛在健康問題的反應,為婦女健康提供服務的科學,是現代護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主要科目。
精心設計的導課能抓住學生的心弦,能促成學生的情緒高漲,步入智力振奮的狀態,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導入得法,片刻之間就能營造一種濃郁的學習氛圍,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進而為師生學習新課內容奠定良好的基礎。融知識性、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導語能給學生以啟迪,使學生一開始就沉浸在思考和期待的氣氛中,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教學引人入勝,扣人心弦[1]。因此,導課是課堂教學的序幕,起著渲染氣氛、醞釀情緒、集中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作用。
導課要做到“短、新、奇、準”。“短”是指教師在導課時語言要簡潔明了,一般控制在3~5分鐘,要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新”是導課要有新意,不能千篇一律;“奇”是在簡短的導語中設置一些奇妙的懸念,以吸引學生好奇心;“準”是教師所采用的導入語能夠準確直擊授課目的,抓住關鍵點[2]。
3.1 臨床病例導課
在醫學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導課方式就是病例導入法。由于沒有臨床經驗,學生對所學的婦產科疾病缺乏感性認識,通過病例導入使學生從開始學習婦產科學就接觸到疾病的典型表現,可培養學生對疾病的判斷分析能力。例如“異位妊娠患者的護理”這一部分的教學,我是先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在進修時遇到的一個典型病例來導課的。我認為先不要出現任何的文字,老師帶著感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一定要真實地說出時間、地點、病人姓名、年齡和事件的經過,讓學生覺得真實可信,讓學生隨著老師的娓娓而談在心目中呈現具體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象給學生吃“開胃單”一樣,胃口開了再來享受“大餐”。“大餐”就是用幻燈片展示這個病例,這時就是用規范的醫學術語描述的文字。享受“大餐”不用講話,讓學生靜靜地默讀病例,同時印證剛才老師講述時在心目中呈現的具體場景,讀到“提問”部分學生自然會帶著問題進入學習狀態,展開思維、展開想象力,這種導課方法課堂效果較好,學生可以積極思考。之后通過對病案分析及歸納小結 ,讓學生各抒己見,在不斷的爭論和探討中總結答案,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也滿足了學生自我實現的意愿,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對案例的探討也提高了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病例討論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有助于培養學生合理的臨床思維能力。同時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意識到婦產科護理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和作用,還可以引發學生對于相關問題的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護理知識。
3.2 生活故事導課如性周期的調節
即在引入新課前,老師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利用自己的豐富經驗、積極的情感和親身體會來引導感染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
故事本身有情節,差不多每個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尤其是與老師有關的故事,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更是聽了就不會忘記,并起到觸類旁通的功效。如“性周期的調節”一課是整個《婦產科護理》的難點,學生學習困難,并且影響到正常月經周期和月經失調兩個章節的學習。怎樣來突破難點?我決定以故事來導課。我繪聲繪色地講我的一個當護士同學的故事。使學生在歡樂、愉快、樂學的氣氛中學習,這對于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3.3 教學模型導課
教學模型是與醫學相關的用于教學上的一些模擬人體某部位的模型,教學模型形象逼真顯示人體某些部位的功能和特性。指導學生經過觀察、分析,給學生留下初步的整體印象,讓學生發現特點、尋找規律,教師點題、引入新課。如“足月胎兒”這一部分的學習,我抱著小胎兒模型一進教室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露出欣喜的笑,活潑的學生已經伸出手想抱一抱了!于是我讓學生仔細觀察足月胎兒的特點,讓剛才抱過的這位同學來組織總結,老師補充完成“足月胎兒”這一部分的學習任務。師生感覺很輕松,也很快樂!就這樣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4 創設教學情境導課
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典型場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勢利導進入教學環節,常用于某些需要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教學內容。如“分娩期第一產程產婦的護理”教學中,我采用師生角色扮演產婦臨產,家屬送入院,護士接待新入院病人的情境。此種導課,讓學生覺得耳目一新,立即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通過觀察掌握了第一產程的臨床表現和接待新入院病人的工作程序。通過角色體驗以及教學情境的創設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護理職業角色的意義,幫助學生培養職業認同感。同時真人的扮演和教師的語言引導,讓學生體會到了母親的分娩之痛,感受到了母親的偉大,激起了學生更加熱愛父母的情懷,從而更加理解父母、尊重父母,進一步深化為只有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思想,這是一種有境、有情的教學,有效地縮短了師生之間、母兒之間的心理距離,形成接受新知識的最佳情緒狀態!
3.5 教學視頻導課
教學視頻是一種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教學內容的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和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如“分娩期第二、三產程產婦的護理”的教學中,我先用多媒體課件鏈接視頻,當小胎兒整個娩出時學生發出陣陣驚呼,當傳出新生兒的第一次哭聲時學生發出輕松愉快的笑聲,深切地感受生命來之不易,從而產生珍惜生命、感恩父母的情懷,促進學生智能及心理品質的全面發展。之后老師講解接生的步驟,在教學模型人上演示和練習接產的操作步驟。
3.6 多媒體動畫導課
為了讓學生很好的理解某些動態的教學內容、很好的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很快的進入到課堂中來,借助多媒體動畫進行導課,迅速引起學生的興趣,全身心地去體會、去感悟。比如:在學習“妊娠生理”一節時,先給學生播放一個受孕過程的動畫,通過形象生動的動畫演示,學生們對整個受孕過程有了感官上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自然的進入到進一步學習活動中。
總之,導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采取什么形式要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的教學風格來定。只要我們使用得當, 引導得法,就會順利地將學生引入神圣的醫學科學的殿堂。因此,教師在導課時要精心設計每節課的導入環節,努力為學生創造引人入勝的情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 莫選榮.基于助產專業特色的基礎護理課程教學導課方法的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0(5):65.
[2] 劉德芬.淺談多種導課法在高職助產專業產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46.
本文編輯:劉帥帥
R712
A
ISSN.2096-2479.2017.31.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