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友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60)
《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改革的探討
潘宗友
(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730060)
隨著生源結構性的改變,《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逐漸降低。文章就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等方向進行了探討。
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學習興趣
《汽車機械基礎》是汽車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學好專業課的關鍵。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的《汽車機械基礎》課程包含內容有:機械制圖、汽車工程材料、機械傳動原理和液壓傳動四大部分,由于課程涉及面廣,知識點多,同時,近年來高職生源層次多元化,生源素質普遍下降,文化基礎知識較差,又缺乏機械方面的感性認識,致使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越來越差。如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成為教師的首要任務,文章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考慮和探究。
目前,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在學習基礎、行為習慣、學習動力上都存在著欠缺,許多學生是本著不得不來的想法進來的,對汽車專業根本不了解,在專業課學習上體現出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特別是《汽車機械基礎》是大一新生剛到校后學習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學習興趣好壞,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興趣。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穩定他們的情緒,讓他們知道他們的選擇是對的。要讓他們知道汽車和機械的發展史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史是緊密相連的。歷史上每個時期的機械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曾使人類社會實現飛躍式的發展,促進人類社會質的改變。讓學生們了解自己所學的機械和汽車工業,對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的發展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漢時已有比較精密的齒輪系,張衡利用漏壺的等時性制成水運渾象,以漏水為動力通過齒輪系使渾象每天等速旋轉一周;張衡還設計了世界上第一臺地震儀;漢代紡織技術和紡織機械也不斷發展,綾機已成為相當復雜的紡織機械。任何現代產業和工程領域都需要應用機械,就是人們的日常生活,也離不開各種機械,如汽車、自行車、鐘表、照相機、洗衣機、冰箱、空調機等。因此,有必要學好機械,也必須學好機械——機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學好汽車專業的重要基礎和干好汽車相關工作崗位的基礎。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順應時代發展,對傳統教材進行更新很有必要。如今手機上網、二維碼掃描等成為時尚,網絡課程、智慧課堂、互聯網+等比比皆是。因此,教材的編寫方案設計、內容設計、題材設計、資源庫設計及應用設計都應更新,如編寫方案可以采用現在比較流行的基于工作過程的內容設計(教學目標、任務導入、理論引導、任務實施、評價體會、任務工單、知識擴展等),題材內容新穎適應、資源庫豐富(flash動畫、視頻、微課、PPT、教案、習題、題庫、考試模擬題、實訓項目、實訓指導、實際案例等),資源庫可以實現網上共享。教材內容中一些重點難點或特別知識點,可以掃描二維碼加以說明、學習指導、視頻動畫等,在內容的選擇和編寫中注意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減少理論知識,增加實踐應用,如齒輪部分可以減少計算,增加齒輪的失效分析、齒輪的檢修、手動變速器齒輪的保養等相關知識。教材是基礎,它將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教材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大的基礎,教材內容形式豐富多樣,便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合并梳理,刪減增加等,使之更適合現在學生的學習方式。第一部分是機械識圖,著重培養學生看懂圖紙,讀懂圖紙語言,掌握圖紙技術要求,要會繪制簡單圖樣。第二部分是汽車工程材料,著重培養學生熟悉各種工程材料的牌號、性質及在汽車上的應用,了解汽車材料的選擇原則、零件的加工成型方法及工藝流程等。第三部分是機械傳動原理,著重培養學生認識理解構件、零件、運動副、常用機構、常用傳動裝置、常用機械零部件及機械系統和輪系等,注意這些內容在汽車上的應用,如汽車萬向節、雨水運動機構、汽車配氣機構、發動機正時機構、手動變速器、自動變速器等。第四部分是液壓傳動系統,注重掌握液壓傳動原理、液壓泵、液壓馬達、液壓缸、液壓控制閥及液壓基本回路和典型的液壓系統,注意與汽車的有機結合,如限壓閥、機油泵、轉向助力油缸、單向閥及ABS、液壓轉向助力系統等,都是液壓系統在汽車上的典型應用。同時,注意教學內容中重難點的把握,在講解這些內容是注意講解的思路和方法的研究,要深入淺出,把握要點,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重點問題突出化。
在教學活動中,有許多概念理論的教學應善于引導學生以形象思維手段來理解和把握一些概念和理論,就會收到化難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各種機械的運動形成,齒輪輪系傳動及液壓傳動,符號繁多,傳動圖線復雜,學生初學時沒有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很難想象其中的運動和力的傳遞情況,若利用形象化教具,可以啟發學生進行積極思維。因此,在教學過程應善于運用形象思維手段,有助于概念的理解,簡化問題的層次,縮短認識過程,提高思維效率。
現在使用的是傳統粉筆、黑板配合教具模型、掛圖等工具與多媒體教學設施相結合的手段進行教學,不應該單純使用黑板粉筆,也不應該單純使用多媒體課件,兩者應有機結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美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將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再輔助以Flash、視頻動畫等,這些教學資源可以說是對教材的超越,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個嶄新的動感世界,可以把抽象問題真實地再現出來,使教學內容一目了然、直觀、具體,學生思維也相應十分活躍,學習積極性可大大提高,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教學模式盡量以工作過程化來進行,提出問題,讓學生來思考解決問題,學生評語討論,教師總結點評。問題盡量貼近實際(與汽車相關或日常生活),學生在思考和查閱教材中來學習解決問題。這樣課堂教學不僅是“教”或“學”的過程,而且是一種全體參與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參與到整個教學中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也是一種師生交往、交流、互動、對話的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老師作為一種知識資源出現在學生面前,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促進者、輔助者,而不是教材的代言人。因此,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培養學生養成“發現——提出”問題的好習慣,從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進而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實踐是知識的源泉,實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可使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向實際能力的轉化,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故在本課程教學中,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接觸生產實際。如:參觀汽車實訓室來認識零部件、機構運動、汽車材料等,定期在實訓室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等,讓學生不斷積累實踐知識,激發求知欲,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認知能力和綜合素質。
《汽車機械基礎》是一門專業基礎課,是汽車各專業課程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學習汽車專業興趣的開始課程,本課程對學生后續課程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影響極大。因此,必須好好把握學生思想,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等,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整個汽車專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為社會提供一批有素質、有技術特長的高技能型人才,推動我國汽車行業的前進。
[1]潘宗友.汽車機械基礎[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6.
[2]顧琪,蘇宏林.高職“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機械職業教育,2014,(11):39-40.
[3]周寧.高職《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輕工科技,2013,(8):177-178.
潘宗友(1979-),男,山東濰坊人,碩士,副教授,汽車維修技師,主要研究方向:汽車理論及構造、汽車檢測與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