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廷
(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021)
會計是企業中的重要崗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要求越來越多樣化,這也推進了我國職業教育中高職會計專業教學銜接的發展。現高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多,雖企業對會計專業的技術型人才需求大,但依然顯現出就業難、招人難的現象,造成這一矛盾的原因是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無法達到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現高職學校的學生中,很多學生是在中職學習結束之后,選擇進入高職繼續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我國當前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五年一體化結構模式,這種模式又可分為五年一貫制和五年分段制兩種。另一種是獨立結構模式,由中職學校根據自己的培養目標和學制年限進行職業教育,高職院校通過技能測試或對口升學的方式招收學生,再根據高職的培養目標進行教育培養。
會計專業中高職教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中職和高職院校的了解不足:①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模糊。從中高職會計教學中發現,中高職院校對自己的職業教育定位不準確。中職側重于工作導向,缺乏文化課、人文素質的科目,忽視綜合素質教育;②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重復。從中高職會計教學中發現,中職與高職在課程設置上沒有較大區別,課程會有所重復,如基礎會計、經濟法等課程。重復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造成學生重復學習、資源浪費。中職和高職院校在會計課程設置上大致相同,理論基礎相同、操作技能要求類似,區別僅在于依據不同的人才培養模式。
(1)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中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其中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崗位為會計核算或出納等,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就業崗位比較寬泛。從這點看,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就業方向基本一致,因此中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明確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做好銜接,以此提高中高職人才培養能力。
(2)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銜接。中職學校教學中更側重于理論教學,高職院校教學中更側重于專業技能的培養,銜接體系中既需要對中職教學中所學知識的鞏固,又需要在教學中更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讓學生提升專業技能水平,幫助學生在畢業后更快地進入工作崗位。因此,中高職銜接體系中,高職部分應以工作崗位作為任務導向,項目化教學教授學生專業技能,避免理論知識點的重復學習,把中職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任務導向中去,做到知識技能的銜接。
(3)高職院校對不同生源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高職院校的生源主要來源于普通高中或中職學校,普通高中的學生在高中期間主要學習文化基礎課程,但沒有專業的學習,中職學生在中職學習期間主要學習文化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畢業后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高職院校不應對高中生和中職生進行統一的人才培養,應根據其自身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分別授課。對高中生,由于沒有學習過專業知識,在剛入校時,應側重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而對于中職生,由于在中職期間已經學習過專業知識,入校后應側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高。高職院校對于兩類學生應制定不同的培養目標、開設不同的課程,實行分層次教學。為了更好地教授中職生源的學生,應針對中職所學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高職教材的有效開發,銜接好中高職的教學內容。原因是,現有教材多是依據普高生源為基礎開發編寫的,并不適用于已經掌握一定專業基礎的中職生。
(4)加強中高職院校的交流合作。無論是人才培養定位,還是分層次教學都需要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進行交流,高職院校應發揮人才培養優勢、專業建設優勢、教學研究優勢和學院資源優勢,帶動中職學校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合理的課程設置,這樣也有助于中職生進入高職后的培養。高職需要明確學生在中職學習了那些知識和技能,到高職后開展適合的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制定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訓安排和教學方法的研究。
[1]高蓉.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銜接的研究[J].商業會計,2015,(24).
[2]費蕾.中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銜接的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16,(33).
[3]曹雯雯.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與教學有效銜接的研究與實踐[J].時代金融,2017,(18).